
【克勒文苑】精品散文|《走进巨鹿路爱神花园》■作者/宗廷沼


▲作者/宗廷沼(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前任副主席)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文星璀灿‼️→《走进巨鹿路爱神花园》■作者/宗廷沼
【编读札记】:童年夏夜纳凉数星星至今记忆犹新,湛蓝的天空,滿天星斗,母亲说,那颗最亮的是北斗星,挑担的是牛郎星,天河边上招手的是织女星,会眨眼睛的是文曲星……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多得数不清。一二三四五……数着数着乱了套,星星也会捉迷藏。人到晚年童心未眠,文学星空群星璀灿。
【正文】:▼▼▼

上海巨鹿路675号,是作家们心中的爱神花园。她是上海市作家协会的办公地,灿若繁星的多位中外闻名的作家从这里走向世界。市作协花园里有一尊雕像是普绪赫,爰神花园因此得名。1926年匈牙利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在设计方案中,就已经将普绪赫喷泉作为象征,把普绪赫当成了爱神花园的灵魂。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普绪赫成为上海作协的标志。
我第一次走进市作协爱神花园是1977年秋天,我有一篇散文稿给了风雨后新复刊的《上海文学》,当时称为《上海文艺》,大概有五六千字吧,是写上海西部地区重大水利工程淀浦河的,取名《百里淀浦百里画》。采访很深入,写作也很用心,居然斗胆给了市作协金牌刊物。说实话,编辑部能否选中这篇习作,我心里没底。

事情出乎我的意料,我投稿不久即接到编辑部电话,说作品准备刊发,约我再面谈一次,有点小改动。这个好消息让我非常高兴,郊县的一个小作者,得到市作协大编辑的厚爱关心,真令人感动。我记得是一天下午去三楼上海文学编辑部的,接待我的是赵自老师,一位威武和蔼的作家,还有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茹志鹃老师!真意想不到。
茹老师当时已是我心目中的大作家,她的名作《百合花》我反复拜读过,留下了深刻印象。70年代末,还有幸见过三次面,一是毛主席逝世后,出版社派我采访过三位名人,作家茹志鹃、笛子演奏家陆春龄、音乐家王品素。翻阅旧作,采写后发表了两位老师为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演出的文章。那次采访我印象非常深刻,地址在茹老师家中,她戴着眼镜缝衣服做針线,见了我笑眯眯站起身打招呼,倒茶水,著名大作家原来在家中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我感到非常亲切。

茹志鹃老师和她的《百合花》
还有一次见面是1976年冬天,出版社组织上海20多老中青作家作者去北方山区采访,写作散文集,茹老师、杜宣等老作家谦虚待人,相处半个多月,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我们年青作者受益非浅。出发后火车到徐州靠站,茹老师在车站与王安忆见面,回到车厢后眼睛有点微红含泪,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是一位慈母对女儿的深情热泪。山区采访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年轻人不在乎,茹老师、杜宣先生等前辈上了岁数,谈笑风生与年轻人一起深入村寨山沟沟,采访话题贴近生活,与村民们谈笑风生。如果放到现在,大作家深入小山村,多好的新闻啊!那次采访我们年轻人与师长前辈同行,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年轻人创作的作品与名师们的佳作编在同一本书里,我觉得很有意义,人到中年之后,才真正品出名师佳作的文字魅力,回首当年,我们看似华丽的文章,多少还有点学生腔。

1980年王安忆和母亲茹志鹃在上海作协
风雨过后,她与赵自老师在巨鹿路约见郊区青年作者,和善地肯定题材和构思都是好的,就是长了一点,不用大的改动。编辑部要小动一下,当然要尊重作者的意见。我连忙表态同意,并感谢编辑部老师。这期杂志出版后多年,爱神花园里的市作协老领导、编辑老师慈善待人呵护新人的音容笑貌,一直鲜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茹老师后来担任了市作协主席,仍然像过去一样和蔼可亲,在会员中有很高的威望。我毎次来到爱神花园,既有家的温馨,也有爱的暖流,作家协会,文学天使们的精神家园。


撰 稿:宗廷沼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宗廷沼先生简介:




宗廷沼先生新近倾心铸造的精品力作《金穗美文》书作照片
【克勒文苑】散文 《走进巨鹿路爱神花园》 作者/宗廷沼
2021-07-15 16:27:19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