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人类思想的向导
文/魏增刚
我们从鲁迅弃医从文,会想到柳青到路遥到陈忠实到贾平凹。
鲁迅曾经写过《故乡》《呐喊》《阿Q正传》等。我们伤心过闰土与“鲁迅”关系的破裂,伤心过阿Q的麻木。他说过,“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柳青写过《创业史》记录过合作化。说过,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仅仅的几步。
以致路遥写了《人生》《平凡的世界》指导了一代代青年沿着正确的人生之路,热爱生活,向前走。他说了他在稿纸上的劳动和他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是一样的。
陈忠实写了《白鹿原》。说了,文学依然神圣。一个伟大的作家就是一个思想家。

可以说,文学的接力棒已到了贾平凹的手中,贾平凹写过《丑石》《秦腔》。现在,人们总是想从贾平凹口中笔下获得点什么,也总是能获得到思想的火花,他也总能为我们指点人生的迷津。
我没入作协之前,在同学群中爱写文章,爱写句子,同学们也知道我以前语文学的好,知道我一直在写作,读报看书,出了《脚印》一书。于是,每每聊天总是以我为中心,有了问题总是期待着我的看法。以前在上学打工时同学工友总是把关注与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我。入了作协,入了群,总是被许多的粉丝在默默地关注着。
也就是说,一个作家一个作者,由于读的书多,经历多,爱思考,总是有着七窍玲珑心,在一些事情上比别人看的远宽透。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有时也抱怨广大的文友的排斥与冷漠,但当我站在远方或者夜深人静或者看他们的文章时,便发觉他们的无私辛苦与正能量,由衷地为文友肃然起敬了。

我曾经说过,一个地方出了一个作家是这个地方的骄傲,这个地方从此便有了文明与光明。尽管可能有些夸张,甚至人们常常鄙视他们,但往往人们在困惑之时,便想到他们的言语举止与文章的思想来。
当然,作家们确实没有辜负人们的一片期待,无论过去,还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还是新时代,作者作家都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广大普通劳动者精神的支柱。
他们会在社会与人心病了之时,对社会对人心进行医救,当社会人心在健康平稳之时,他们会忧患与歌颂。更多的,作家们会先知先觉的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如何去走,然后,会八九不离十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我们会想到传教士的虔诚与奉献,我们也会想到作家们的一片赤诚之心。

我曾经说过,在物质财富丰足的情况下,一个作家可以放手去创作。新时代的作家应该有大的作为。
作家是我们思想的向导,作家是光荣的,他们永远地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对他们同情助威且给予一个热情的拥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