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琳)日前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河南自贸试验区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其中,洛阳中院实践运用的递进式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榜上有名,该经验将作为河南自贸试验区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在全省复制推广!
那么究竟什么是
递进式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
又为何能成为“全省最佳”
下面,小编带你解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洛阳中院落实总书记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洛阳等地开展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改革,立足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为企业提供 “高效率、低成本、更优质”的解纷服务,将 “诉源治理” “多元化解” “一站式”建设等改革系统集成,通过精准分流、专业调处、司法确认、速裁快审、源头防范等五大环节,建立递进式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助力区域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递进式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流程图
一 精准分流,“一站式”服务
推动建立党委领导的联动解纷工作格局,促进纠纷分层递进、精准分流。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洛阳中院设立大调解指挥中心,借力 “互联网+”,搭建 “纠纷多元化解网络平台”,对接各类调解组织,全流程介入商事纠纷调解,实现纠纷的统一受理、集中分流、跟踪回访等 “一站式”服务。
二是建立 “分类别”分流机制。对简单涉企类纠纷,分流至所在区域调委会;对专业性较强的民间借贷、金融商事纠纷和涉企纠纷,分流至金融调解室、商事调解委员会等专业调解组织;对消费者权益、劳动争议等多发且相对集中的纠纷,分流至行业调解组织;对复杂疑难涉企纠纷,启动联席会议机制会商会办。
三是提供“可选择”解纷方式。对当事人申请法院调解的,按照依法自愿原则,由法院专职或委派调解,可以选择线下或者线上调解,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

△线上调解,解决纠纷
二 整合资源,“专业化” 调处
引进并整合各类解纷资源,建立对接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一是借力在线调解便捷化优势。打造“网上调解平台”APP,当事人可随时随地申请在线调解,实现纠纷一键化解。
二是发挥人民调解及时性优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挥人民调解员“第一道防线”作用,就地化解或及时上报。对复杂疑难问题,实行“法官+调解员”的方式合力化解。
三是强化联动调解专业化优势。搭建专业化纠纷联动调处平台,由调解组织 (员)开展分散调解或集中调解,推动金融、物业、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联调共治。针对民间借贷等领域的简单商事纠纷,开展要素式调解,固定案情要素,制作要素表,由调解员围绕基本要素开展调解。针对案由、当事人均相同的批量商事纠纷,如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开展示范调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先行调解,打造精品解纷案例,发挥示范性调解作用,推动其他同类型案件纠纷化解。

△成立专业化调解工作室
三 司法确认,“零费用”赋效
统筹完善司法确认制度,提高调解效力和权威性。一是免费进行司法确认。调解成功的,出具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由调解员进行法律指导,根据案情建议当事人选择诉讼、仲裁或公证等方式,及时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压缩解纷费用,大大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二是最优化扩大司法确认适用。除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外,根据全国人大试点改革有关规定,将金融调解室、商事调解委员会、“五老”人员等特邀调解组织 (员)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纳入司法确认的范围。
三是最简化规范司法确认流程。统一制作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书等文书模板,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优先进行司法确认,从申请网上立案到结案,最快仅需1天时间。

△司法确认,省时省力
四 速裁快审,“一体化”对接
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优化立案、审判和执行对接,营造公正高效便捷法治营商环境。一是实行标准化识别。对营商环境类案件加挂 “绿标签”,在审判流程系统及纸质卷宗上进行标注,便于提高全程快速识别、督促指导和依法保障。
二是实行一体化推进。加强对调解、速裁、速审、速执等各环节的管理督促, 最大限度简化审理流程、缩短审理期限、降低企业成本。
三是纳入“快车道” 审执。一审原则采用小额诉讼或简易程序审理,在50天内审结;二审采用独任制、合议制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案件办理,确保在45天内审结;首次执行平均用时不超过70 天。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杜绝超标的查封、乱查封,推动涉企纠纷驶上审判执行的 “快车道”。

△加挂“绿标签”,让商事纠纷走上“快车道”
五 诉源治理,“实质性”化解
通过完善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源头预防、预警防范、实质化解。一是完善诉前引导机制。建立法官诉前服务窗口,在立案前,指导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作出预判,在诉前充分了解诉讼风险,引导 当事人选择调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纠纷。
二是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发挥纠纷多元化解网络平台的风险预警功能,通过数据汇总与智能分析,强化对纠纷多发领域的动态监测与及时预警。通过审判案件源头问题,在深入调研、挖掘根源基础上,通过向相关 部门或企业发送司法建议书,推动有关部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产生。
三是加强宣传指导和培训。结合法官进企业、巡回法庭审理,推进普法宣传、预防纠纷发生。由法院协助培育行业调解组织,建立专业化解纷队伍,推进业内依法治理,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走访企业,倾听声音
适用「递进式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效果如何?
围绕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洛阳中院在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内先行先试,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多元化解纠纷、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作出了很多首创性工作,被最高法院确定为“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2020年被最高法院评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递进式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模式,能有效消解法院裁判柔性不足、调解刚性不够的症结,为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2020年, 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诉前调解涉企纠纷4127起,调解成功2790起,调解成功量同比提高52%,调解成功率达68%。通过源头预防化解,涉企诉讼案件从8068件减少至6980件,降幅15.6% 。涉营商环境类案件一审审理期限缩短至50天,大幅推动了商事纠纷便捷、高效、一站式、低成本化解,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只有“升级版”,没有“终结版”。洛阳法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使命担当,全力以赴做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篇大文章,全面锻造与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法院工作,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法院工作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支撑,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编辑 赵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