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346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说李治
身为帝王不懂礼数,强娶武媚人耻糊涂。
体弱多病难理朝政,大权旁落武曌专独。
由此开启女人揽权,李氏宗室惨遭屠戮。
一生一世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论定评述。
读《至今未盗的陵墓:武则天墓为何万人挖不动》有感
皇陵史上仅少有,两朝帝王合葬俦。1
陵址神奇见紫气,乾坤相合独无偶。
千百年来几盗墓,2却未找到墓道口。
万年寿域今安在,只缘宝地之庇佑。
注:1.乾陵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一座有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的合葬陵墓。2.指唐朝时的黄巢,五代耀州节度使温韬,民国初国民党将领孙连仲等都对乾陵进行过挖盗但都未成功。

有感无字碑
一碑矗立可谓壮观,雕饰花纹当也斑斓。
只是上面一字未刻,有意无意谁可测判?
世人立碑用意何在?留姓留名后人可鉴。
还有一类宣示功德,此碑究竟难也断言!
注: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读《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无人能解,2农民却给出了答案》有感
说到史上女皇武则天,传奇人生无一不感叹。
生前身为皇帝治天下,死后留下许多谜解难。
为何陵墓前立无字碑,六十一个无头石人站?
千百年来无人能破解,两农民却给出了答案。1
注:1.1974年,乾陵附近两个农民在自家田地里劳作,结果却意外挖到了很多精美的石人头。村民不敢耽搁,立即把发现石人头的事情上报给了相关部门。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石人头和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完全匹配。也就是说正是乾陵前丢失的石人头了。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诗人,书法家,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