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返璞归真的路上
风从浓荫里挤出来,阳光猜不透丛林深处的样子。一条林荫小道,车载着带有城镇味道的人,扬起淡淡的尘土,颠簸着向密林深处而去。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这是一条从荒凉中归来的路,这是一条妇唱夫随的路,也是一条返璞归真的路。在小法仪的远门口河河畔,有一百三十三亩河滩地,曾经一度的荒芜,成了羊仓堡村外一处伤眼地,乱石蒿草随处可见,附近村民经过也是绕道而行。
说起远门口河难如今的模样,不得不说说传奇人物陈福育,更多人习惯了叫他老陈。老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居住在汤峪镇郝口坡八组,是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过人之处就是爱读书。2000年前,老陈顺应打工热潮外岀务工,在青海保罗州有一份收入不薄的工作,由于父母年迈,老陈放弃了在外发展回乡。返乡的老陈不甘人后,思谋着一个大胆的创业计划。
途径远门口河滩荒地,老陈在硕大的荒漠里思索片刻,有了一个初成的设想。以后的日子里,老陈托熟人联络,2002年6月份与邻村羊仓堡签订了承包一百三十三亩荒滩协议。这是一个让多少人摇头打退堂鼓的举动,与其说是一望无际的荒地,还不如说是鸟不拉屎的乱石岗,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坟地。此时的老陈血气方刚,他一门心思投入荒地改造,倾其所有,带动一家人吃住在荒郊野外,为一个绿树成荫的梦拼命。功夫不负有心人,老陈的荒地改造初见成效,幼苗拔地而起,绿色犹如初醒的婴儿,在陪护的目光里渐渐成长。

老陈的荒地改造初具规模,这个闲不住的庄稼汉,他又盘算起了绿地再利用。老陈是一个不依不饶的人,他种蘑菇、养鸡、养奶牛,直到如今主营养猪,用农村人的口头禅,那叫把鬼日遍了。近二十年来,撇开老陈的创业经历不提,就看看这个七尺大汉驼起的背,和一脸沧桑,与他坐在他的农院竹林边聊聊天,那个酸甜苦辣的过往笔笔如歌。我最早认识老陈是通过媒体的镜头,大概在五年前的春节前夕,猪肉价格下滑,人们到处打听谁家猪肉便宜时,我在屏幕里看到一位铮铮汉子,面对镜头泣不成声,他就是老陈。当时老陈农场大规模运行,数百头肥猪正待出栏,卖主寥寥无几,加之沉重的债务,重负让一个大男人泪流满面。
老陈夫妻养猪受挫的遭遇,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开始关注老陈的养猪场。老陈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没有沿着现代养殖思路,利用抗生素、激素饲养速战速决。而是沿着传统的养殖思路,他是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他懂得抗生素和激素对人的危害,他不想做一个贴金的隐形杀手。他是一位逆行者,顶着风险探寻一条不同的养殖路。人的生命大于天,做安全、健康食品,是老陈对自己无数次的警示。催生养猪亖到四个月可以出栏,相对养殖成本低,收益高,老陈没有见利忘义,他按照自己的养殖方案,起早贪黑,年复一年努力。
老陈的承包地,通过数年用心改造,已被政府部门认定为退耕还林示范区,他的黑猪养殖基地为陕西省首批“家庭农场”试验基地。他的养殖区域,在丛林之中,所处大环境之中无污染,他的猪种选定关中黑猪,藏香猪,以传统传良品种为主。老陈的猪生长周期长,岀栏猪在十二个月左右,他拒绝添加抗生素、催眠剂及激素配料,常用料麸皮、玉米、油渣、糠、花椒籽以及少量中药渣,老陈给客户的承诺,吃老陈家猪肉劲道、爨香。一说起爨,老百姓就会想起猪肉曾经的味道,近年来,市场流通的猪肉大部分通过催生养殖,肉味变了,大量食用一系列的副作用给人带来了吃肉的困惑,吃健康肉品成了消费者迫切的需求。

老陈做养殖与他做人一般,认定的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数十年风雨兼程,他的养猪技术独具一格,他养的黑猪产肉量高,肉质鲜美,吃过他家猪肉的人,囗口相传,为他家猪肉赢回来了好口碑,销售范围拓展到宝鸡、西安等地区。正当老陈准备放开手脚,扩大养猪规模时,猪肉行情又起波澜,老陈这一回能否扛住市场冲击,为他的传统肉品立于不败之地。岀于一种关爱,我们几人相约驱车去老陈的家庭农场一探究竟。
流火的季节,暑热蒸腾,我们带着疲惫乘车驶进一条林荫通道,大自然朴实的气息迎面而来,这数里之内,没有人迹,没有建筑物,只有密密实实的绿化带,里三层外三层裹紧了老陈的农场。穿过层林煞费周折,我左顾右盼,期待一处有规格的户外休闲农场岀现,有山有水,有楼亭雕梁画栋,有农家农具恰到好处的装点。一阵竹风轻轻吹来,我们走下车,一度跌入几十年前的农家院,回到了童年的老院子。泥土味与草木味相继而来,一排简陋的民房一字排开,老陈的爱人肖俊芳笑盈盈地招呼我们落坐,这张笑脸让人感受到了层林深处的阳光,不免细细打量起了她。
肖俊芳圆圆的脸庞,挂着浅浅的笑,看着她我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在一旁的老陈趁机调侃道:“人家肖俊芳名符其实的小芳,连我这农场都改名小芳农场了!”小芳农场得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小芳的搅团鱼鱼能扯长面,小芳做的农家小菜地道爽口,还有她做的旡添加剂猪肉菜品,和散养土鸡,让来过小芳农场的人回味无穷。这是一个原生态的院落,住着一家朴实的人,他们远离闹市与密林为伴,种树、养猪、养鸡成了他们的快乐。

在竹林边我们与老陈围坐一起攀谈,爱读书的老陈,出口成章,让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人羞愧难当。他对物质的淡薄让人另眼相看,老陈好结交,他交的是一片赤诚,肝胆相照。数十年的创业波折,老陈看淡了名利,在这密林深处,他与他的二十五亩黒猪农场,在无声无息中与一股暗流抗衡,他确信自己无愧这一方宁静。
在小芳巧厨艺的盛情款待下,我们品尝了这一处丛林深处的真味,自然、淳朴。临别,老陈夫妻将我们送到农院出口粗糙的石碑前,书法家张驰留下手笔“返璞归真”,老陈站在碑前指着那几个字说:“我们都在返璞归真的路上,我能返璞归不了真,我干了杀生营生!”说完此话老陈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有再说。
作者简介:
李亚红,笔名秦岭雅居,宝鸡作家协会会员,眉县作协会副秘书长。作品多见于网络文学平台,偶有作品获奖,发表于纸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