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历史文学新著《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⑻■作者/徐甡民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精品&旷世历史文学佳作《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⑻‐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⒏苏武牧羊|共⒀期■作者/徐甡民

【章节导读】:本著《中国不容易》共分10个章节,(【克勒文苑】下面选载的是本著中“第3章〖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中的部分内容,且分为13期,陆续展示给广大师友读者们,敬请品鉴!)今天刊载的是🚩🚩⑻‐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⒏苏武牧羊
【本著概要】作者以中国所经历的夏、商、周、秦、汉、三国时代、晋、南北朝时代、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为顺序,在严格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用富于理性的思辨,首次以一个专题的视角,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依次“重新打开”,并将它们归纳串联,以凸显其主题意义及其认知价值。
作者用雄宏优美的笔触,以气贯长虹之势叙写中国历经的千年苍桑与曲折轮回,是一部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更好更全面地解读中国史、认识中国的珍贵的文学佳作!更是一部倾尽作者心血的难能可贵的值得珍藏的史学巨著!…
=======【正文】:▼▼▼======
{上接→“【克勒文苑】《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⑺‐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⒎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徐甡民”}
☛⒏苏武牧羊
==

汉武帝对匈奴除了战争,还有外交。他登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与大月氏结成军事联盟,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在此前的三、四十年中,匈奴两次大败大月氏,杀其王,以其头骨做成酒器,大月氏从河西走廊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抓捕,滞留了十年;等到张骞逃离,历经艰辛抵达已经再度西迁的月氏国时,大月氏已经安于现状,也许是忌惮匈奴,反正就是“算了吧。”其余西域小国更不敢招惹匈奴,军事结盟的计划泡汤。回国时张骞刻意绕道,可还是被匈奴抓住。一年后乘匈奴内乱,张骞再次逃脱。汉武帝攻占河西走廊后,再派张骞率员出使西域,以联合乌孙国对付匈奴,结果目的也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却开通了经贸文化往来的“丝绸之路”,司马迁誉之为“凿空”,意为“开通大道。”

即使是对匈奴,汉武帝也是战争、和谈两手抓,“苏武牧羊”就是汉匈关系中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并被千古传颂。
苏武原为汉宫管理马厩的官员,然而的真本事,就是不拘一格、慧眼识人;而他选用的人物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特殊材料做成的英雄。为回应新即位的匈奴且鞮侯单于的和解意愿,武帝委苏武为汉使臣,持汉节即1.8米的竹柄束三重牦牛尾的国家符节,前往匈奴,随同前往的有副将张胜和常惠等百余人。苏武等人抵达之后,匈奴高层有人谋反,张胜竟也牵涉其中。事发后,张胜连带着苏武、常惠被捕。苏武说:“自己的节操和国家的使命受到屈辱,还有什么脸面回去汉朝?”遂拔刀自杀,鲜血飞溅之际被人抱住,“惠等哭,舆归营.”,常惠等人哭着将苏武用车拉走。匈奴人则用土办法——在地上凿坑置煴火,使苏武伏卧火坑,叩击其背使淤血从伤口流出,苏武终于苏醒。单于派过去的汉朝叛臣卫律进行审讯,当即斩杀谋反者,又刀指张胜,这个坏大事的蠢货立马投降。卫律又刀指苏武:“副使有罪,你应连坐。”苏武纹丝不动:“我本未参与密谋,为何连坐?”卫律说:“我卫律归降匈奴,承蒙单于恩德,使我拥有部众数万,马畜满山,你今日投降,明天也会这样。不然被杀,白白葬身荒野,有谁知道你的气节?”苏武痛斥道:“你本为汉朝臣民,不顾恩义廉耻,背叛皇帝和亲人,投降蛮夷,单于让你裁决我等生死,你却执意要使两国争斗厮杀。南越杀汉使者,被夷平成为汉朝的九个郡;大宛王杀汉使者,他的头颅被悬于汉宫北阙;朝鲜杀汉使者,遭到灭顶之灾。如果你想让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杀我开始!”

单于将苏武囚于地窖,不给吃喝。苏武嚼冰雪吞毡毛,几日不死。单于又将苏武迁至北海(贝加尔湖),让他放公羊,说等公羊生崽才可归汉。同时“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要陷苏武于孤独之绝境中。
北海天荒地远,风雪飘渺,苏武孤身一人,只能掘野鼠储藏的果实维生,但是他早晚始终拄着汉节。李陵投降匈奴后,去北海探望苏武:“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经去世,我参加了葬礼,你妻子已经改嫁,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下落不明。人生如朝露,你白白在这荒无人烟之地苦守,即使坚守气节又有谁知道呢?先前你哥哥苏嘉做奉车都尉,扶御驾下阶时,撞到柱子折断车辕,被指大不敬,伏剑自刎;你弟弟苏贤领诏追捕罪臣,没有抓到,只能自杀。况且陛下(武帝)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数十家。你连自的身家都无法保证,还顾得上别的么?”李陵是在与匈奴的交战中先是轻率、后弹尽粮绝而被俘投降的,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解而遭宫刑,汉武帝又听信了李陵帮着匈奴练兵的误传,灭其三族。苏武却对李陵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无)所恨。愿勿复再言。”(《汉书.苏武传》)

过了几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鱼网,还会矫正弓弦,得到於鼾王的器重,给了他衣服、食物。三年后于靬王临死前,送给苏武马匹、羊群、毡房、炊具。于靬王一死,一个叫丁零的部落把苏武的东西一抢而光。以后李陵也给苏武送来几十头牛羊以接济他的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以如铁的意志,面对非人的磨难,整整度过了19年!汉武帝去世,昭帝即位,汉朝和匈奴达成和议。汉朝要求让苏武回国,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此后汉使到匈奴,当年随苏武出使匈奴并至今被扣留在匈奴的常惠设法悄悄“夜见汉使”,述说了实情,并“教使者谓单于。”汉使遂对单于说:“汉天子在射猎时射得大雁, 雁脚系有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囚在北海。”单于视左右而惊,不得不对汉使道:“武等实在。”

李陵投降匈奴,去北海劝降苏武无果(剧照)
李陵送别苏武:“今天你还归,青史扬名。如果当时朝廷没有杀死我老母和全家,我也许不会是现在这样。我现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是永诀了!”然后李陵起舞唱道:“行万里 过大漠,身为汉将奋战匈奴,陷入绝境弹尽粮绝,士众覆亡身败名裂,老母受累被戮,虽欲报恩将身归何处!”唱毕李陵泪如雨下,与苏武诀别。
对于李陵,人们也许会发一声叹息;但是对于苏武,人们却会是永远地仰视和崇敬。
苏武出使匈奴时年40岁,19年后回到长安,已经白发苍苍,衰老干瘦。满城的百姓都拥到大街上迎接苏武,许多人流下了眼泪。苏武随后拜见了汉昭帝,交还那杆早已脱成光杆却仍然是他使命象征的汉节,这情景不能不让汉昭帝和所有的大臣为之动容。(——节选自历史文学书作《中国不容易》)
■■■未完待续*^o^*
▼{下接→“【克勒文苑】《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⑻‐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⒐■徐甡民”}

>>>>>>>>>>(END)
撰 稿:徐甡民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旷世历史文学书作《中国不容易》徐甡民 著(书照)

徐甡民先生的《中国不容易》书作浏览(如下图)


《中国不容易》内容概要▼▼▼

中国自古以来,始终处于两种战争之中。一是为争夺王权、改朝换代而发起的征战,它们业已成为系统的历史叙事;另一种则是由边烽边患引发的民族社稷保卫战,它们片段地穿插在历史的综述之中。前者决定着王权的更替,后者则影响着国家的形成。
中国地域辽阔,天造地设的地缘特征,使北方的草原大漠与中原的阡陌耕地接壤相连。为争夺土地和人口,北方游牧民族西戎、狄族、氐族、鲜卑、突厥、党项、女真、契丹、蒙族、后女真,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对中原地区进行了轮番的、持续的、剧烈的攻战和劫掠。

中国不容易,就在于它始终处于边烽边患、战祸叠起之中,而终能激荡自新,顽强抗击并最终融合了各游牧部族,从而使华夏社稷不断得以浴火重生,同时维护了多民族共同体的国家统一。
中国不容易还在于,在民族间长期的对抗与融合过程中,华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汇、振荡激活,从而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核的多民族共同的中华文化,并且以其恢弘的气度,凝聚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历史没有意外,只有忠告。曾经具有历史先进性的农业文明在遭遇了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因晚清统治者的抱残守缺、顽固不化,而终于导致列强霸凌和丧权辱国。
历史是过往的时空,却又永远鲜活。本著第一次以一个专题的视角,对相关历史“重新打开”,将它们归纳串联,以凸显其主题意义及其认知价值。同时本著在恪守史实的基础上,重新叙事,以人物故事为主要脉络,以使它成为一部文学性的历史读本。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历史文学新著《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作者/徐甡民
2021-07-14 18:52:44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