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卢沟桥的记忆
作者:郑国需
卢沟桥与北京天安门城楼,还相距二十公里,在天安门西南角,是通往苑平城的桥梁,新中国建立之前,苑平城是西南角进北京城的唯一道路。
卢沟桥之所以有名, 有两个原因,其一,它是燕都八景之一。
史载,“京城八景”指的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其中,卢沟晓月,最具盛名,因为它曾与两位皇帝扯上了关系:
卢沟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块,西头则是康熙皇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碑。桥东头是乾隆皇帝御书的“卢沟晓月”碑。
清代的卢沟桥只是一座桥,冷冷清清。而与之相邻的苑平城,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街道密布,人头攒动,红墙绿瓦,古典建筑,所有房屋都是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那时的卢沟桥恰似一处仙境,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
每当宛平城内月色朦胧时,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苑平城上看卢沟桥,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面对如此美境,许多文人墨客都会来此一游,或留下墨宝。
上朔到明代时,就有个叫李东阳的诗人为卢沟晓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霜落桑乾水未枯,
晓空云尽月轮孤。
一林灯影稀还见,
十里川光澹欲无。
不断邻鸡催短梦,
频来征马识长途。
石栏桥上时翘首,
应傍清虚忆帝都。
卢沟桥是连通苑平城,而苑平城又通往北京城。
如此美丽的仙境之桥,却在1937年7月7日,被可恶的日本人破坏了。
日本人以莫须有的借口,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开火,向苑平城开炮,一时间枪炮齐鸣,子弹炮弹横飞,将一座繁华而又安静的苑平城炸得个稀巴烂,那高高的苑平城墙上,至今留有像伤疤一样的弹洞。这一个个不言语的弹洞,记载着日本人强盗般的罪行。
中日战场从此全面爆发,中国军队在这里举行了激烈的抵抗,与日冦进行殊死搏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卢沟桥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教训,国家不强盛,外冦就入侵,百姓就遭殃。
卢沟桥告诉国人:时刻牢记有国才有家。
高唱我们的《国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
郑国需写于北京
2021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