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捣练子-海地“总统被刺案”疑团发酵中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
7月13日,参考消息网综合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商业内幕网报道,7月7日,海地总统莫伊兹被“精准”、“利索”遇刺。该“总统被刺案”一度扑朔离迷。现该案核心嫌犯、美国医生萨农被捕后,其相关推特曝光,推文“耐人寻味”。相关案情疑团加速发酵中。

据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商业内幕网曝光,早在6月7日,与萨农相关的推特账户发布最后一条推文,内容是呼吁海地建立一个“过渡政府”。该账户发推文称:成立过渡政府是海地前进的唯一出路。海地首都现在处于完全混乱状态。该账户与核心嫌犯关系密切,其简介提到萨农时刻关注海地民众。令人惊讶的是:仅在此推文发布一个月后,7月7月,海地总统在私宅被“精准”、“利索”地暗杀了。

从7月7日凌晨海地总统莫伊兹被刺杀,到7月12日美国商业内幕网曝光,事件已经经历了5天时间。截至目前,在涉嫌刺杀总统莫伊兹的28人中,警方已抓捕20人,其中包括18名哥伦比亚人和2名海地裔美国人,另击毙3人,仍有5人在逃。
目前,事情有了新的进展。据埃菲通讯社11日报道,海地政府当日宣布,逮捕了一名涉嫌策划暗杀总统莫伊兹的策划者克里斯蒂安·伊曼纽尔·萨侬。
萨侬,医生,出生海地,此前常住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果然,与美国有关,也许医生只是一个身份的掩护。

海地警方前往现场调查。有个重要的细节,就是凶手在被警察追捕时,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萨农的。
也就是说,萨农不但是参与者,还是策划者、指挥者。
萨农,为实施暗杀的计划,曾在6月入境海地境地。调查了解,一开始,雇佣兵的任务并不是刺杀总统。最关键的是,在对萨侬进行调查中,在他的住所中发现一顶标有DEA(美国缉毒局)字样的军帽。
暗杀事件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为避免长篇累牍,具体的细节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海地警察抓住了萨农,这事美国脱不了干系。

还记得,美国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这是“令人发指”的暗杀,拜登第一时间公开谴责暗杀,还把受伤总统夫人接到了美国治疗。
于是,小小的美国近邻,加勒比海小国——海地,一下子成了世界的热点。
世界开始更多的猜测!当然,中心还是美国。
人们的视野限制了人们的想象,一切以为不可能发生的却像影视剧一样,让人们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惊悚。
世界说是美国干的!因为美国这样的暗杀的事没少干。一开始,人们也觉得是不是得等**飞一会儿,现在来看,飞再久,也离不开美国。
前两天,受伤的海地总统夫人马蒂娜·莫伊兹在遇袭3天后首次发声。要知道马蒂娜·莫伊兹夫人在袭击中受伤,目前正在美国迈阿密接受治疗。

马蒂娜·莫伊兹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2分20秒的音频消息。在语音中,她指责“雇佣兵”刺杀了总统莫伊兹,并认为其犯罪动机与总统莫伊兹打算举行新宪法公投有关。
其实,莫伊兹早已深陷政治困境,这让他对自己的处境有所预知。据海地驻美国大使说,此前接受西班牙媒体采访时,总统莫伊兹曾说,因为自己的政治改革或者政策,“大约有100万人”想杀死他。
这100万人,都是什么人,有没有美国人?不知道。

但从第一夫人的声明来看,矛头直接面向的国内,所以越想越不对劲,思来想去,人们有了下面这几大谜团。
谜团之一:为什么美国总统为何第一时间发声?
美国总统拜登7月7日表态称,对于这一“令人发指”的事件感到震惊。

他在声明中称,“美国向海地人民表示哀悼,并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我们继续为建设一个安全的海地而努力。”这是表态?还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美国一向是这样,事不关己的话,从来不会为别人出头,难道应该说是心虚了?
美国真的是想为海地出头吗?不是!若不,海地请求美国出兵,美国为什么说没有计划不愿意呢?
只是,没有谁比美国更知道,他们给美国留下在灾难。
历史上美国对海地却进行过多次军事入侵和政治干涉。1915年,美国悍然入侵海地,全面控制海地的海关及全部资产。这一期间,海地的大量财富都被美国变相“拐”走了,美国还摧毁了海地的农业结构,使得数十万农民沦为贫民。美国导致了海地的动荡不休,不管这次是不是美国背后指使,起码一点,美国对海地的混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即便不是海地总统的直接凶手,起码也是间接的。
谜团之二:为什么把总统夫人接到美国治疗?
刺杀事件发生后,许多媒体第一时间推出新闻,第一夫人重伤,紧急送往美国治疗,刚开始说没抢救过来,后来又说救活了。人们看到,许多媒体都删了稿子,也打了脸。
正当大家为她感到悲痛的时候,事件发生的反转,为啥?第一夫人没有死亡,而是被送进了医院,而且是美国的医院。
从海地到美国,需要一段距离、一段时间,怎么去的、为什么会去,媒体没有任何报到。诚然,海地的医疗条件,远不如美国那么先进。不管如何,这个时候美国将其接了过去,是不是有什么目的呢?
所有的质疑,不是无缘无故的,人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被美国控制起来,或者说起码对其有舆论控制。
因为从马蒂娜·莫伊兹的发声来看,这2分20秒的音频,一是指责“雇佣兵”,一是表达了犯罪动机,直接告诉世人与美国没有一点的关系。美国可能没有第一时间救她的命,但美国正在治她的命,第一夫人的证词很重要。美国比谁都知道。所以,看到这儿,人们是不是都能明白了点什么呢。毕竟,海地距离美国不远。
谜团之三:为什么凶手里面会有两个美国人?
28名凶手,有两人是美国人。这一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美国第一时间又蹦了出来,说“绝对错误”。
很快,又有媒体曝出了袭击者操着美国口音、声称自己是美国缉毒局特工(DEA)。
于是,美国干脆不发声了。不发声,就不代表与美国没有关系,世界之所以怀疑美国,因为美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流氓团伙。美国在伊拉克发起“斩首行动”,杀死了伊朗伊 斯 兰革命卫队圣 城旅前旅长卡西姆·苏莱曼尼;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亲口陈述,他多次遭受美国的暗杀行动;还有古巴这个反美国家,领导人也经常成为美国针对的目标……
现在,凶手里出来了两个美国人!这时候,应该很多人竟有些释然了,没有美国人参与,重大行刺案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不过,关键时刻,美国政府又不出来澄清了,是无话可说?还是怕解释越多,漏洞越多呢?或者,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时,近似网飞剧里的场景出现了:两名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的海地裔美国人穿着脏脏的白T恤和卡其裤子走近了警察,投降。然后说了一句话,震惊到了我:“我是去当翻译的!”你笑没?反正有人是笑了。
谜团之四:为什么美国要介入调查?
海地的事,按理说海地可以处理。但美国表态,他们要参与调查。无论何事,没有美国参与都可以,但只要美国介入,就不分黑白是非,越来越乱。
你看,阿富汗,虽然国家本来有些乱,但美国一来,乱上加乱,战争越来越多,现在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海地,何尝不是,因为美国,穷上加穷,穷得吃土。现在总统被枪杀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美国如果没有直接参与,至少也是幕后的指使者?所以他不能不参与,他们要掩盖什么?海地,小国家,没有主动权。现在美国说要参与调查,海地当然不敢不同意。那么,调查的结果,肯定就是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了。一切够戏剧性了吧。
有媒总结一下10个看点,很有意思。
1.总统,凌晨1点多,在**的家中被刺杀。
2.总统被开了12枪,目的就是置于死地。
3.第一夫人重伤,有的说死了,却被紧急送往了美国治疗。
4.总统死了,夫人伤了,保镖们却一个都没有受伤。

5.总统被暗杀后,海地居然出现了3位总理同时争权夺势的尴尬局面,其中有一个马上就要离职了,却宣布接管权力。
6.海地总统遇袭,最伤心的可能是台湾蔡大妈,第一时间哀悼,可凶手却在海地的台湾办事处发现了,被警察带走时很平静
7.海地第一夫人发声,刺杀事件与美国无关。
8.凶手们说的都是雇佣兵,来自哥伦比亚,两名参与的美国人说是来当翻译的。
9.美国参与这次刺杀事件的调查,滑稽的是,美国是最大的怀疑对象。
10.雇佣兵其实不讲政治,他们只需要“钱”,不知道被杀害的是海地总统。
笔者归纳:当地时间2021年7月7日,海地首都太子港,海地总统莫伊兹被刺身亡。7月8日行刺的的嫌犯大多被捕,其中包括18名哥伦比亚人和2名海地裔美国人,另击毙3人,仍有5人在逃。7月12日,美国商业内幕网“重磅”报道“美国医生萨农推特”。那么,谁是真正刺杀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的幕后主使?海地警方仍在追查中……。
笔者谨赋《捣练子》为评为观。
疑不尽,
案虚空。
断续传来涉美风。
无奈刺行人已逮,
小心海地旋窝中。
——2021年7月1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