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面对新的国内外市场和消费大趋势,甘肃主事者需要制定一个超越单个产业意义的、以《“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长期建设战略》为主线的“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战略”。据主流市场预测,2035年中国中产消费市场将扩容一倍以上,民众的酒类消费偏好将发生更多向非白酒的葡萄酒等方向的重大转型,未来15年国产葡萄酒市场每年将平均有5.2%至10.5%的复合增长率。
2. 河西走廊地区有着和宁夏媲美的酿酒葡萄生产地理优势,更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葡萄酒历史基因。甘肃需要摒除急功近利,而以“长期主义”思维,从振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规划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稳健推进、不断做实“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这一甘肃新地理标识形象,从而实现“甘葡”的美誉度,同甘肃形象美誉度、经济软实力、大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溢值的稳步提升,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甘肃需要以持之不懈的行动,坚定地宣示致力于建设“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的战略意志。
3. 在具体操作上,通过省级层面创设“葡萄酒战略小组”、省市层面创设“葡萄酒产业局”等各层级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通过实施“甘葡”精准的、面向大众的市场定位,通过引入新资本、做强既有品牌、精准推进不同风味的葡萄酒小产区(酒庄)建设,通过同步推进上中下游产业生态链、价值链建设,通过实行年度的振兴战略进展督查、审议和反思,努力实现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集群“五年固基,十年起色、十五年有成”的可持续发展经营之局面,初步树立“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这一甘肃新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形象……

其一:同“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建设相关的六大命题
命题一: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的深厚历史文化源流……
河西走廊,是中国的地理走廊、经济走廊、文化走廊、旅游走廊、洞窟走廊……
未来,更将是中国的“葡萄酒走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 《凉州词.其一》)的名句,映射出河西走廊同葡萄酒、葡萄酒文化绵远悠长的关联……这是一条曾经到处飘逸葡萄酒馨香的走廊啊——唤醒河西走廊的葡萄酒历史记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接旧树以新枝,是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这张当代甘肃新名片、河西走廊新名片的重要精神文化财富。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五笔字型的汉字输入方式下,“河西走廊”四个字用首笔输入法,出来的是“酒坊”二字,这是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巧合,天命使然?甘肃绝对需要树立这样的“愿景”: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河西走廊”亦将被世人称为“葡萄酒走廊”……
命题二: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的巨大地理优势同当今的国产葡萄酒名区、和河西走廊一山之隔的“宁夏贺兰山东麓”相比,相关专家人士的一句话非常给甘肃底气:“在酿酒葡萄种植的自然环境条件方面,河西走廊和贺兰山东麓差别不大,都在北纬38度,河西地区因气候条件,使酿酒葡萄病害程度甚至较宁夏贺兰山要小……”
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甘肃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的来自自然或天赐的底气。而且,从敦煌到酒泉,从张掖(高台)到武威,“河西四郡”可以利用栽植酿酒葡萄的地土面积,要比贺兰山东麓更丰富、广阔,进行不同风味的葡萄酒小产区专业规划和经营的空间很大很大……
命题三: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面临的重大国内外市场机遇
到2035年,中国中产阶层将从目前的4亿人增长到8亿人以上。在酒类的消费趋势上,“许多年轻人认为白酒不适合他们,无论口感如何,它都不属于年轻人的饮品。喝白酒越来越被中国年轻人视为‘过时’的行为”(某奢侈品消费专业分析机构的分析)。该专业机构亦测算,酒类消费风尚的改变,将使2035年国内葡萄酒消费量有望从目前的11亿升提高到25-33亿升之间,而在“国潮”助推下,国产葡萄酒产量(包括国内消费及出口)有望从目前的约5亿升提高到15-20亿升左右,即在十五年内增长3倍至4倍,亦即:在未来15年国产葡萄酒的消费量,每年将平均有5.2%至10.5%的增长率。
这样的高成长市场前景,对甘肃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是百年一遇、千载难逢的机遇。让甘肃葡萄酒产业、让“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与中国葡萄酒市场同步增长,更是甘肃主事者当仁不让的一大历史责任。
命题四: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对甘肃振兴发展的综合提升效应
社会学家和消费专家指出,葡萄酒的外在表达是“情调”、社会寓意为“浪漫”。在中国,葡萄酒甚至成为了优雅、浪漫、传情达意的象征与代名词,葡萄酒消费更同中产阶层、消费升级、风土文化等意象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
在我们这样一个全面消费升级、中产阶层壮大、酒饮文化转型的大时代,我们聚精会神制心一处地推进甘肃葡萄酒事业、推进“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成长发展,稳健提升甘肃葡萄酒在全国人民、消费者、年轻阶层中的品位和形象,将会产生超出葡萄酒所代表的产值之外的重大意义,其对提升甘肃发展的软实力、提升甘肃在国人心中的美誉度、提升甘肃旅游的吸引力乃至整个甘肃发展振兴的大局,都将产生许多意想之外的“溢价”、推动和促进作用。
仅关联产业的发展方面,显见的就包括:1.“甘味”总体发展战略下的产能及品质升级;2.生态环保及荒漠化治理;3. 绿色能源产业及其附加;4.河西旅游产业的新热点和地方特产的新宠……
命题五: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甘肃无法再承受一个“失去的十年”
用陈云先生的“十五字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作标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甘葡”的发展同邻省宁夏相比,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失去的十年”(2010-2020)。而“政府的扶持力度大且可持续”,是业界关于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一个共识。
“往者不谏悔无用,来者可追当力行”。面对国内葡萄酒市场良好的成长性,将对“甘葡”发展战略重视的提升,内化为实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咬定青山同不放松、制心一处谋甘肃(河西)葡萄酒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河西地理历史和人文优势,集成资源,上下一心,努形成未来十年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命题六:打造“河西走廊——葡萄酒的走廊”,实现甘宁新“中国葡萄酒西北板块”共同成长甘肃需要有这样的理念:“甘葡”大发展,宁夏幸为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发展,对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近身学习的好参照、好榜样和正激励。葡萄酒发展的“宁夏路径”表明:战略上坚定不移、政策上专注守一、方法上得当有致的“三位一体”,一个全新的产业是可以成长造就的。宁夏是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榜样,促进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再也没有比宁夏更好的老师和伙伴了。未来十数年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更主要是中外竞争。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高成长性,使得甘肃和宁夏可以实现共同的成长,推进做强包含甘肃、宁夏、新疆等的“中国葡萄酒西北板块”,打造一山两麓的“甘宁葡萄酒产业亚板块”概念,实现甘宁共赢共荣,两省葡萄酒产业价值上的同步提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甘肃需要这样的心胸、志向和愿景。
其二“甘葡”发“甘葡”发展/推进“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事业升维路线图(六项政策建议)
建议之一
建议在省级层面(省委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葡萄酒小组”,在省府层面设立“葡萄酒产业发展局”,河西走廊相关市县建立对应机构,以及河西相关城市建立“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发展联系机制”(暂定名)。甘葡“失去的十年”,首先是战略之失。今后,无论人事变动,产业风向调整,但在“甘葡”发展战略上要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保持省级战略层面始终关注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和实际问题。
一个可以实行的具体措施是,礼遇国内国际人才,创设一个“甘肃葡萄酒发展高级顾问小组”,为各级决策提供长期咨询。
建议之二
学习宁夏制定《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尽快制定《甘肃(河西)葡萄酒走廊发展战略2021-2035》,明晰发展战略,明确责任主体,精准定位甘肃葡萄酒的目标市场细分和战略定位,分解年度措施和发展目标,落实审议督查反馈改进机制……
建议省方将葡萄酒产业发展,列入“甘肃十大生态产业”范畴,和循环农业、中药材发展等同列,在资金、资源协调、人力资源等方面予以可持续的支持,并寻求国家农业部“农业产业集群”专项发展基金等宏观政策措施的支持。对葡萄酒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的发展扩张和延伸,予以积极政策指导和支持……
建议之四
建议延请专业市场研究机构,在对河西走廊适宜酿酒的葡萄资源等进行充分专业调查基础上,编写《河西走廊葡萄酒走廊发展招商计划书》(中英文),突出不同风尚的葡萄酒小产区规划特色,充分用好各种招商推介活动,提升资本市场对河西葡萄酒走廊产业集群发展的能见度、关注度和持续参与度。
建议之五
新基金、新资本的力量正在关注葡萄酒,特别是有渠道网络战略协同性的资本,正推动着葡萄酒行业的格局变化。建议省方组织专门小组,对接中粮、张裕等重要葡萄酒投资机构。同时,对接国际资本,引导外资进入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同时,鉴于牛肉面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可相面缩减“牛肉面产业发展基金”,创设“甘肃葡萄酒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引导、激活和强化各类民间资本、外资的进入。
建议之六
加强葡萄酒人才培养。强化对省内农业科研机构葡萄酒产业链的科技研发投入。支持省属农林院校强化葡萄酒相关专业。省级层面强化集成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和智力进入,推进在河西走廊某地创设新机制的、国际化的“河西走廊葡萄酒学院”(暂定名),面向国内外,推进包括酿酒师、品酒师、营销师等各方面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作者简介
甘肃发展50人智库,是一个由关注和关心甘陇发展的海内外甘籍及非甘籍人士聚合的网上经济社会主题智库。

附:2021年甘肃十大畅销葡萄酒品牌(厂商)
9、莫高窟敦煌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0、爱丝洛克甘肃省爱丝洛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由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指导,甘肃新媒体集团、甘肃省酒业协会、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于2021后3月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