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毛泽东
胡必辉/文
(三)
伟人毛泽东一生喜欢讲”炮"。在他的诗词里面多处提到"炮“字,就连文化大革命”我的一張大字报“中其标题也含一个"炮“字,叫"炮打司令部"。
“黄洋界上炮声隆”,毛泽东的这句词,震惊、吸引众多游客上黄洋界。
井冈山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险峰耸立,陡不可攀,是该山“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保卫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军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战斗。
1928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毛泽东率一部分红军去桂东迎接,山上只留少量部队。湘赣两省国军乘机对井冈山发动第二次“围剿”。8月30日上午,湘第八军第一师在赣一部策应下,向黄洋界猛攻。守卫黄洋界的不足一营红军在党代表何挺颖率领下,凭险激战。受地形限制,国军只能鱼贯而上爬,每个兵须保持一定距离,否则无法射击。当时每个红军战士只有三五发子弹,为了节省,敌人到有效射程内再突然开火。就这样红军从早晨打到下午,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下午四点左右,国军重新组织进攻,红军想起还有一门从南昌起义带到井冈山的迫击炮,赶忙抬来,连打三发,两发炮弹受潮末打响,第三发落在国军指挥所爆炸,国军以为红军大队回来,连夜逃跑……

毛泽东欣闻此事,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
毛是第二天从湘南回井冈山途中听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抑制不住喜悦,“哼”出此词。
黄洋界保留(复制)着红军当年作战的哨口工事、营房,以及那门小迫击炮(复制品,炮重68千克,弹重3.8千克,最大射程2.8千米),我像无数游客一样摸过那门一百多斤的炮。以前读毛的这首词时,以为有多门大炮、几十发炮弹齐发,不然怎么会隆隆轰响?直到站在它跟前,几十年的错觉方纠正——不仅是一门小得不能再小的炮,而且只打响了一发炮弹。毛泽东艺术高超地把这一发炮弹填进其词,炸响。
“黄洋界上炮声隆”,不知情者至今以为炮声不断、地动山摇……诗人毛泽东,将他的炮写神了!

(四)
“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又一次出神入化地讲“炮”了。
1949年,国民党全面溃退到台湾,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分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1958年夏,美国在黎巴嫩登陆,英国出兵约旦……美国重申不承认中国,并支持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进行战争挑衅。

毛泽东深思熟虑——炮击金门: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这年8月23日,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个小时,4.5万多发炮弹倾泻到金门岛。
金门炮声,天下惊闻。摸不着头脑的美国中情局局长杜勒斯赶紧向总统艾森豪威尔汇报金门消息。艾森豪威尔苦思冥想:“金门、马祖失守,台湾也就保不住,这将威胁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甚至冲绳未来的安全,将使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令从部署在中东的第6舰队调出两艘航母加入第7舰队。
金门守军海上补给线被截后,美台海军组成联合舰队护航补给。福建前线部队请示打不打美台联合舰队。毛泽东命令打,试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到底有多大,美军在台海的介入到底有多深。解放军一通大炮,美舰顿时丢下台舰及运输船只,掉头遁去,急得蒋舰大骂“美国人混蛋”。
美国不想和中国交战,可却不想放弃台湾。杜勒斯飞抵台北,劝蒋介石撤退在金门、马祖的驻军,停止对大陆动武。蒋介石与大陆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心有灵犀,他痛苦而恼怒地回答美国人:“在我活着的时候不会撤军!”
毛看到,炮击封锁金门后,如果只能夺取金门、马祖而不能同时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国共之间在地理上的距离将由不足10公里扩大到100多公里,且隔着海峡,接触更加不便。而蒋失去象征其在大陆沿海存在的最后据点,将使美国更便于制造“两个中国”或支持“台独”。于是,毛决定把金门保存在蒋手里。
10月6日,毛泽东亲自撰写《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美国人总有一天会抛弃你们的”,并宣布暂停炮击7天。25日,毛泽东撰《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中国人的事情只能是我们中国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计议”,宣布“逢双日”不打炮,让金门等岛屿“得到充分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一致对外”。
从此,金门炮战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成为中外军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观。美国“划海而治”的分裂图谋被最终挫败。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同时终止其与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同日,全国人大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金门炮停。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 介:
胡必辉,笔名(昵称)月光曲,国家干部,男,汉族,高中文化,江西省吉安市人,吉安市作协、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擅长写作、书法、绘画、作曲、文秘、中草医、逻辑推理、乐器演奏等。自2013年开始写作,曾先后著书《痕》、《城南夜话》、《南苑风》、《人性杂谈》、《被扭曲的灵魂》、《山溪水》、《美丽的故乡一吉安》、《往事》、《百味草堂》等文集,并写有杂文一万余篇,作曲一百余首,绘画一百余幅。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