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纪行诗词一组
(舅母仙去,奔丧蜀南后顺道一游,路行匆匆,聊以为记)

【卷首词·调寄解语花】(1)
——蜀南竹海访七贤

(钦定词谱秦观正体,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
戎州别去、竹海重游,流火西行后,画图依旧。想当年,云岭更深煮豆,潇湘忆旧,英皇事:不堪回首!更此时,直柄琵琶,却把闲云奏。
我亦杜康旧友。乘兴来幽谷,可忘忧否?慕君良久,慕嵇阮,白眼漫轻贵胄。清谈有咎,长倾倒,渑池巨缶。问七贤:一阕新词,可共斟杯酒?
海中海二首

一、
不是蓬莱不是仙,蜀南寻得洞中天。
此间谁忆三湘雨,望里唯怀九点烟。
追日未能穷泽北,浮槎应许到云边?
红尘难断牵肠事,且向桃源一醉眠。

二、
幽篁摇映海中天,翠影波光实可怜。
一叶浮槎分水色,几家农户送炊烟。
弄箫长忆英皇泪,入画高书气节篇。
且把烦愁融浅醉,清凉世界洗尘缘。

忘忧谷
(谷中塑有竹林七贤的故事群像)
林涛竹韵画中天,日照山岚泛紫烟。
泉滴叮咚幽谷里,瀑飞彩练板桥前。
南来本是奔殇客,此处应逢醉酒仙。
莫笑刘伶归不得,狂歌唱罢正堪眠。


咏箫
竹海闲游偶识君,问谁滴泪漫留纹。
质涵灵秀光如璧,魂蕴英皇调自氲。
引凤秦宫飞弄玉,楚歌垓下散家军。
月明长忆当年事,廿四桥边不忍闻。

夜宿鸡冠岭

鸡冠岭上驻征程,竹韵悠然听雨声。
雾锁关山山不见,客寻地主主多情。
香茶一盏清泉煮,素菜三盘嫩笋烹。
送客晨明长致语:林深路窄勿贪行。

【翼王桥头吊翼王】五古十八韵

翼王征战处,余今凭吊来。
晚晴新雨后,画图忽然开。
翠竹连山峦,林涛自环徊。
长风吹旧梦,平地响惊雷!
忆昔天朝事,历历眼前回。
十六披战袍,二十领王冠。
纵横三万里,问鼎望中原。
扬鞭催战马,欲饮辽河边。
西征斗曾酋,内乱遗恨还。
穴蚁毁长堤,忠怀引疑猜。
孤军探竹海,铁蹄滑苍苔。
蜀南瘴疠地,蹇路隐蛰虺。
豪杰悲末路,天公妒英才。
凭空泄洪流,大渡河水寒。
四万热血儿,饮恨五月天。
为保三千卒,甘摘顶上冠。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后生凭吊处,清泪湿栏杆。
================================================
集注
注1:龙年炎夏,岳家舅母仙逝。六百里宜宾奔殇之后顺道竹海一游,此次竹海之行夜宿鸡冠岭农家,次日按主人指点走旧时五尺官道,抄近路去往著名的忘忧谷一游,谷中景色宜人,且布置有竹林七贤之雕塑。
注2:直柄琵琶即【阮】,七贤中的阮咸善谈直柄琵琶,故后来索性称呼直柄琵琶为阮,共分大阮、中阮、小阮。阮咸著有著名阮曲——【野鹤闲云】 此外,刘伶、阮籍、嵇康等人均为晋代竹林七贤中人物,竹海忘忧谷景区塑有七贤像。(见图)
注3:缶;古代酒器,大肚小口。 战国时秦、赵两国曾会于渑池,蔺相如曾设计令擒王击缶以羞辱秦王。
注4:海中海、鸡冠岭、忘忧谷,均为蜀南竹海景点之一。
注5:玉屏箫购于蜀南竹海竹博物馆。
注6:翼王桥
“前往忘忧谷和墨溪的岔道口上,由一块厚约1米,宽1米多的石板,架在5米多宽的墨溪上而成,中无桥礅支撑的小桥。据说过去这里有两块龙骨条石,后来有一块断在了溪水中。这么厚实的石板,不是人为刻意破坏,绝不可能自然断裂,当地人讲:清同治年间,湘军将领刘岳昭部被翼王石达开穷追到了这里,想断桥阻挡太平军。石厚且坚,锤不能断,就用桐油、硫磺来烧;右边刚熔裂,翼王追赶上来,扑灭火焰,救下左边这块大石板后,四处寻大龙骨石补边,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只好用4根条石,代替断了的大石板。竹农们感激翼王救桥补桥之功,把桥叫作“翼王桥”以志纪念。……”而倦客来时由于景区打造拓宽了道路,昔日的翼王桥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这一块石碣,在潇潇竹影中向人们述说翼王的旧事……
一组自拍照片奉献给读者诸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