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里的泪光
----谨以此诗献给人民教师张桂梅
作者:金松
诵读:孟繁云、祁雯、王春华
编配:祁雯

【朗读者】

【作者】
金松:资深媒体人,电视纪录片、文艺晚会导演,曾多次荣获国内国际纪录片大奖和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文艺奖。

孟繁云:
被泪水泡过
这目光才含着善良
被苦难磨过
这目光才透着刚强
被梦想润过
这目光才闪着光亮
祁雯:
这目光火热
火热得可以融化冰霜
这目光坚定
坚定得可以击退风雨阻挡
王春华:
承受过太多的重负
如今她
背已驼
腰已弯
可前行中
依然见她
挺起脊梁
风雨一肩扛
孟繁云:
早逝的母亲不知道
从牡丹江到丽江
女儿都承受了什么
祁雯:
天堂里的丈夫不知道
离开他的日子里
他心爱的妻子
面临了怎样的挑战
王春华:
从县城搬到了山区
坚定地走向大山深处
这脚步为何
迈得越来越铿锵
孟繁云:
可丽江的风知道
她爬过多少座山
遍访贫困家庭
只为把失学的孩子们
唤回到课堂
祁雯:
风中的雨知道
她付出过多少心血
她见得了偏僻
却见不得偏见
她承认差距
但不相信命运
王春华:
谁说山区女童
就该一辈子困在大山里
她能做到的就是
宁愿提前支取
自己的丧葬费
哪管身后把自己
随便掩埋在什么地方
孟繁云:
山寨里的乡亲们知道
他们心中的张桂梅老师
操过多少心
琅琅的读书声
就是她耳畔的天籁
听不到就会心里发慌
祁雯:
华坪女高的同学们知道
她们心中的张桂梅老师
跟她们说过多少贴心的话
“你们要走出去
出去了就别再回来
就在这山路的那头
还有咱祖祖辈辈的梦想”

王春华:
她坚信
命运一定会
因你的汗水
你的拼搏
而变得不一样
花样年华绝不能
枯萎在山寨里
埋没在泥土中
此刻
她的眼睛里里
又泛起泪光
孟繁云:
不是所有的泪
都为悲伤而流
说到悲伤
她有数不尽的痛与伤
幼年丧母
早年丧夫
23种疾病缠身
每走一步都要强忍着巨痛
双手贴满了胶条
难言的煎熬里
她没有掉过一滴泪
可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
她的泪却像断了线的珍珠
不听话地流淌
祁雯:
为了给172名孤儿找到家
为了让近2000名山区女孩
找到求学之所
她可以站在马路上
把求援之手伸向路人
站在风中
她掏心掏肺地发出求援
哪怕捐出一块钱
五块钱
也要给山里的孩子
建一所学堂
同一片蓝天下
她们不能没有学上
这泪光里透着一股
挡不住的倔强
王春华
只要还有一口气
她就要挺立
在讲台之上
点燃红烛
传递希望
在她命运里
她可以失去母亲
她可以失去丈夫
她可以失去健康
但她却万万不能失去
孩子们的美好前程
此刻
泪水又在打湿眼眶
孟繁云:
一个人的时候
她最总爱唱起那首《红梅赞》
江姐的精神
让她百折不挠
充满力量
唤醒百花齐开放
孩子们的张张笑脸
就是她心中
最美的红梅绽放
祁雯:
孩子们说
一听到她的脚步声
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的号角
一看见她的目光
就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
迷路的羔羊
春华:
每每望着她眼里闪着泪光
就像一把刀割在孩子们心上
老师妈妈
您一生没有生过孩子
却把我们都当成了
您亲生的娃
您也曾有过青春
您也曾貌美如花
可为了千千万万个青春
不再暗淡
您把风霜当作了面霜
您用荆棘编织成了勋章
孟繁云:
华坪儿童之家
女子高中
矗立在苍山脚下
深情开讲
1600多名山区女孩儿
在她的羽翼下
过关斩将
从此告别大山
升入大学学堂
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
她让传奇不再是空想
祁雯:
不是亲娘却胜似亲娘
她是
党的女儿
听党话
跟党走
心中有爱
眼里才会有光
王春华:
此刻
在建党百年的舞台上
接过沉甸甸的“七一勋章”
她的目光里
又有泪光闪亮
那是幸福的泪
那是感动的泪
那是催人奋进的泪
孟繁云:
这闪烁的目光
孩子见了会暖心
因为失学的路有了方向
祁雯:
家长见了会放心
因为祖辈的梦有了模样
王春华:
弱者见了会壮心
因为迈开的腿有了力量
强者见了会欢心
因为蓝图的画有了光芒
孟繁云:
看
涯畔之上
风雪之中
有桂花馨香
有红梅绽放
祁雯:
有她在的四季
总有向上的力量
王春华:
在萌芽
在拔节生长
在拥抱太阳
合
拥抱太阳

https://mp.weixin.qq.com/s/7xOzpjZxqbAEsHPsy22F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