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毛泽东
胡必辉/文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是历史和未来的一个巨大影响,自然,许多人因各种原因渴望看清他,但是,要真正了解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认为,他的思想精髓主要贯穿在八个字,即:”实事求是,为民谋福"。
说真话万分不易:一要胆,二要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气吞山河地、肆无忌惮地、谆谆告诫地时刻提醒他的追随者。
传说,井冈山斗争时毛泽东当红4军党代表并兼过师长,一天,发了一支驳壳枪给他,对军长朱德说:“背着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哈哈一笑,将枪交给警卫员了事。众人传说,作为毕生践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大战略家、大军事家,马上得天下的毛泽东,不喜欢背枪、摸枪,枪法差,马术也差,喜欢骑弱马,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就像他长得高大,但是胡须稀稀拉拉,手绵若无骨,话音颇尖细如女人;不喜摸钱(秋收起义前三天(1927年9月6日),他去张罗起义,被彼时的乡政府维稳干部之类的抓住,靠几十块银元行贿才得以逃脱的那些时候除外)……种种矛盾现象,费解,令人好奇。
不喜欢摸枪的毛泽东,当过半年兵,那时他十八岁。话说,1911年春,他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10月,辛亥革命爆发,他在街头听了几天演讲,就进入湖南“新军”(清廷甲午战争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于是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武昌起义就是他们干的),当了半年列兵,后自己退出——以毛的性情和理想,他肯定不喜欢那只单发的“汉阳造步枪”和它的环境,不过,他借此了解军队,并与他当时的副班长、班长关系不错。
毛当列兵时,军饷是7元大洋,相当不错。要知道,那时一个官办小学教师月薪5元大洋,一个警察月薪4元大洋,均可养家。1980年代初,解放军士兵第一年津贴是4元人民币;那时一个官办小学教师月薪近40元,尚难养家。“对越自卫还击”牺牲的解放军,每人抚恤金是300多元。拿着高薪的国民党军,打不赢不拿薪饷的红军、解放军,怪事吧?不怪!共产党许诺给红军、解放军分田地、掌政权,比几十、几百大洋的吸引力强万倍。此乃后话。
1914年秋,21岁的毛泽东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1920年,27岁的毛在湖南建党组织;这年冬,毛和杨开慧在船山书院结婚,花6块大洋请亲友吃了一顿饭。次年,毛参加中共一大。1927年,34岁的毛秋收起义(这时,他是三个男孩的父亲,三年后,杨开慧被国民政府枪杀),上井冈山造反,当“革命的山大王”,一当就是军级干部,拿起自己的枪唤起工农千百万。这是不喜欢摸枪的毛,此后毕生与枪杆子为伍的毛,此前与枪的基本情况。

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9年6月,毛泽东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这句诗一样的话,如雷贯耳。显然,毛读过《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1938年苏联出版的“马列主义百科全书”,它有一句经典描述:“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的开始。”事实呢?随着苏联解体历史真相渐渐明晰。俄罗斯出版的《论据与事实》周刊2002年10月第43期有《“阿芙乐尔”号炮击过冬宫吗?》一文,文前有权威人士巴拉科夫·塔林写的按语:“首先要说,彼得格勒各报都曾经报道阿芙乐尔巡洋舰用6英寸口径大炮攻打冬宫,可是该舰指挥官在第二天就通过《真理报》批驳了这种说法,并且肯定了该舰只打了一发空炮。”究竟谁对呢?《论据与事实》的这篇文章指明:当时要从该舰所停泊的涅瓦河上尼古拉大桥旁向冬宫进行实弹射击,射角小得难以运作。而且,位于冬宫旁的海军部大厦,以及因局势动荡而向上吊起、停止通行的冬宫大桥,都会阻碍舰炮瞄准。故,该舰从理论和实际来说都不可能对冬宫进行实弹射击。那么,落到冬宫的几发炮弹究竟来自何方呢?是“来自冬宫对面的彼得—保罗要塞。布尔什维克在要塞西端架起了好几门3英寸口径大炮。据各种估计,他们对冬宫发射3至30发炮弹。被英国大使的女儿误为是从阿芙乐尔号打过来的那几发炮弹,正是来自彼得—保罗要塞。可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革命水兵所说的是真话。”

估计,毛泽东没有看过1917年10月26日的《真理报》的那篇批驳文章。有历史学家研究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斯大林为包装自己而下大力搞出来的。
阿芙乐尔号一发空炮,就这样曾经响彻世界,令资本世界大惊失色。

(未完待续)……

作者简 介:
胡必辉,笔名(昵称)月光曲,国家干部,男,汉族,高中文化,江西省吉安市人,吉安市作协、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擅长写作、书法、绘画、作曲、文秘、中草医、逻辑推理、乐器演奏等。自2013年开始写作,曾先后著书《痕》、《城南夜话》、《南苑风》、《人性杂谈》、《被扭曲的灵魂》、《山溪水》、《美丽的故乡一吉安》、《往事》、《百味草堂》等文集,并写有杂文一万余篇,作曲一百余首,绘画一百余幅。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