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夏津县诗词学会
主 编: 尚仁民
编辑审核: 王金岳 王德国 冰玉
制 作: 冰玉
各位诗友:
从今天起,夏津诗词学会计划做几期诗词鉴赏专辑,由学会的几位老师做评析或点评。这样,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家学习.研究.发展和提高。
如何评价一首诗的质量,是有一定标准的。希望大家在其中增加更多知识,感受更多层面,对创作诗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长 尚仁民
本期点评 人:冰玉

《山西行吟组诗》
(一)
王家大院
文/晓风
依山错落逐青霄,壁垒垣墙一望遥。
叠宅层楼连大院,高崖红堡接长桥。
非因耕读名三晋,堪谓官商历二朝。
公子王孙何处去?灯笼檐下自闲摇。
注:二朝,明清两朝。
赏析: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素有“民间故宫”之誉。这么庞大的建筑群落,用几句话写出它的气势和规模,颇见笔力。
作者首联“依山错落逐青霄,壁垒垣墙一望遥”,象电影镜头,从高处全景勾勒大院全貌,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垣墙深远,高耸入云。
颔联“叠宅层楼连大院,高崖红堡接长桥”。中国古建筑一般都是分前后三进院落,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显示了尊卑贵贱,上下长幼,内外男女有别的官宦门第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作者寥寥几句写出了建筑庭院相连,层楼相接的空间变化,高家崖和红门堡两个建筑群中一桥横架相连,气势恢弘。另外此联“叠宅层楼”对“高崖红堡”,又有句中自对,“叠宅”对“层楼”、“高崖”对“红堡”。对仗工整巧妙,用词精到准确。
颈联转为抒怀。“非因耕读名三晋,堪谓官商历二朝”,王家大院的先人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先后有50多人在朝为官或受到恩典。正因为有官在朝庇护,所以才历经明清两朝,富甲一方。“官商”一词,即在当代,亦有潜词。此联遣词精妙,对仗精工,全诗诗眼所在,颇有深意,堪称佳句。
尾联“公子王孙何处去?灯笼檐下自闲摇”,写大院的主人早已在历史的滚滚风烟中化为尘土,而这座豪宅历经数百年风雨仍旧伫立在世人面前,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世事沧桑,人去院空,唯有屋檐下的大红灯笼仍然悠闲的在风中摇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
云冈石窟
文/晓风
几经劫难未曾休,释祖千年踞武周。
洞窟深居听雨落,蒲台高坐看云流。
旅游皆是人间客,锤凿当惊魏阙秋。
有道人民著青史,几多胜迹誉神州。
注:武周,武周山,一名武州山,即云冈石窟所在。
赏析:
云冈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作者首联“几经劫难未曾休,释祖千年踞武周”总写对云冈石窟的评价。云冈石窟经千年战乱和风蚀雨剥的沧桑,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保护与修复,佛依然占据武州山。写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颔联“洞窟深居听雨落,蒲台高坐看云流”写看到的,一听一看,写石窟的内外,虽两句同意,意思相近。但是写佛窟内外高低两种情势,所以并不犯合掌之忌。“深居”对“高坐”,“听雨落”对“看流云”对仗工整巧妙。写出了静观世事变迁心无杂念,无是非,无取舍的佛心就是一种悠闲的平常心。
颈联“旅游皆是人间客,锤凿当惊魏阙秋”写所想,遥想当年,工匠们千锤万凿,声震荒野,深居宫阙的北魏帝王也应感到惊讶吧!
全诗通过描写山河形胜的壮美,写出最后一联感怀,伟大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是人民书写的!结句掷地有声,有力度,有深度。

(三)
晋祠公园谒子乔祠
文/晓风
何去何来亘古题,晋阳敬谒子乔祠。
曾经洛水危宫日,重现缑山驾鹤时。
百派清流归大海,千年秀木发新枝。
寄怀家国幽思远,一统金瓯信有期。
注:子乔,王子乔,名晋,字子乔。本名姬晋,周灵王之太子。因直谏触怒灵王,被废为庶人。未及三年抑郁而终。其子宗敬见周室衰微,辞官避居晋阳(太原),时人称之王家(即帝王之家),遂改王姓,子乔是为王姓始祖。
另据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记载,王子乔未死,三年后得道成仙,曾有人见子乔驾鹤于缑氏山巅,此即“驾鹤”一词的出处。
赏析:
太原王氏是华夏望族之姓,晋祠子乔祠是海内外王氏华人寻根祭祖之地,作者首联“何去何来亘古题,晋阳敬谒子乔祠”,发问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这个亘古话题。
颔联“曾经洛水危宫日,重现缑山驾鹤时”,写子乔英年辅政,提出治理洛水疏通河道和其父周灵王意见不一致,激怒父王被贬为庶民,内心苦闷,不到三年便抑郁而终,以及传说子乔去世后成仙的故事。简单两句交代王子乔的生平经历。
颈联“百派清流归大海,千年秀木发新枝”,从木本水源,百川归海,引发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寻根问祖的主旨。
颈联水到渠成自然引出尾联“寄怀家国幽思远,一统金瓯信有期”,思想的高远使作品升华,寄托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作品用词形象生动,含蓄精炼。对仗工整,布局完整,结构条理,起承转合,章法严密。过渡自然,意境高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四)
五台山夜雪
文/晓风
路转峰回九曲旋,遥看梵寺白云间。
街灯初上天将晚,春夜方阑雪满山。
轻袅青烟升宝殿,清凉世界绝尘寰。
莫论游客忙香火,纵晓皆空也未闲。
赏析:
首联“路转峰回九曲旋,遥看梵寺白云间”,写五台山之高,山路盘旋而上,半山腰抬头看到遥远的梵寺在白云缭绕间似有还无。描写了一幅山中仙境,为写下文佛教圣地作了铺垫。
颔联“街灯初上天将晚,春夜方阑雪满山”,尚未领略完风景,已是春日的傍晚,街灯初现。夜宿山中,清晨一觉醒来作者惊喜的发现大雪满山,漫天皆白,一尘不染。
颈联“轻袅青烟升宝殿,清凉世界绝尘寰”,从写景转入抒情,银白世界的群山中,几缕青烟从佛殿袅袅升起,山谷更显得空旷清幽。好一个清凉世界!五台山历来就是佛教圣地,是一个远离红尘的清静之地,眼前白雪皑皑,青烟袅袅,仿佛与世隔绝。
尾联“莫论游客忙香火,纵晓皆空也未闲”,佛教说“四大皆空”,但游客还是忙着焚香膜拜,此联的意蕴深远,发人深思。
一场五台山中的夜雪,让作者在一片清凉世界的佛教圣地引发感慨,由写景自然转到抒情没有斧凿的痕迹,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文字上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包含深刻的意象。格律严谨用词精准,“轻袅青烟”、“清凉世界”即是现实又是佛境,一语双关,意趣盎然。读来仿佛身置这仙境一般的清凉世界之中,不由心生向往,荡涤尘烦。

作者简介:
王金岳,笔名晓风,夏津县人。《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德州市作协会员,夏津县诗词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