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撞韵
郭培友
自山东诗词学会有关领导鼓励、支持我创建中国文苑后,我便一天到晚地做起了"搬运工",很少有时间学习与写作。名家姚永安先生曾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我说过,一天到晚地干编辑势必影响学习与创作。果不其然。近期,中国文苑群的几位老师就"撞韵"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有师友让我也说一说,我便总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音韵学自古就是高难的学科,古称之为"绝学",真正弄懂的少而又少。我看过王力先生的音韵学,有些地方也看不懂,只是从所读的一些书中对音韵略知一二,因此,只能粗浅地谈谈对"撞韵"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 撞韵"是个黑孩子
前些年超计划出生的孩子、非婚生的孩子落不上户籍,大家称之为黑孩子。
撞韵,在清代以前的专家学者诗话中均没提到。
当代名家如王力先生、黄永玉先生、王步高先生等一些学者,或多或少地谈到其他一些格律诗病,也并没有说到撞韵。
大家并不知道撞韵何人所说、出自何处。
因为网络的发达,却流传甚广,赞同者很多,反对者也不少,真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就是说"撞韵"还没有得到一位权威人士及官方文本的认可(如中华通韵、联律通则等就是官方或权威机构颁布),因此说它是黑孩子。
二.撞韵所举王安石、韩愈的诗还真没有撞韵
什么叫撞韵?
网络上是这样说的,"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同韵(有的表述为韵母相同)即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网上谈"撞韵",其多引用这两首诗。
一为韩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依"撞韵"说之核心观点同韵为撞韵而分析,此二诗还真没有撞韵。
《平水韵》是把《唐韵》、《广韵》多韵部合并而成的,韩、王时代诗作依的韵,实际上就是后代称之为《平水韵》的韵,我们就依平水韵来看这两首诗的韵部。
《初春小雨》的韵脚是"酥、无、都",为平声"七虞"。
其白脚"处",是"六语""六御"(韵书为上、去声两用:上声用为"六语"韵,意为"居处""处理"。去声用为"六御"韵,意为"处所")
平声"七虞"与同部的上声"七麌"、去声"七遇"才是同韵,与"六语""六御"并非同韵,所以说也就沒有撞上。
王安石《泊船瓜州》韵脚"间、山、还",是平声"十五删"。
其白脚"岸",是去声"十五翰"。
然而,"十五删",是与去声"十六谏"同韵,"十四寒"才与去声"十五翰"同韵,依此看也没有撞上。
或说若依中华新韵、中华通韵及现代汉语拼音韵母来论,这两首诗是撞上了。如这样来论,岂不是硬逼着关公战秦琼吗?岂不是硬逼着唐、宋人按新韵、通韵写诗吗?
三."死韵、活韵",全无道理
"撞韵说"一方面说韩愈、王安石这两首诗撞韵,一方面又说他们具有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某处用了某个字,就把"死韵"变成"活韵"了。
韵方面的病本来就很多啦,似还嫌不够,又"孕"出了"死韵、活韵"的说法!
何为死韵?何为活韵?为什么用了某个字就把死韵变成活韵啦?作者没有说明白,其实也说不明白。我同许多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所以说,什么死韵、活韵,全无道理。
四.若真撞韵怎么办
所说的撞韵,其理论依据是古人提出的"四声八病",又综合前人的写作实践,挖掘出来的新名词。
不可否认,"四声八病"对促进格律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唐及其以后的诗人,也认识到"四声八病"的过于苛刻,在实践中并没有认真地遵守。
如果死守"四声八病",势必对诗歌的繁荣带来一定的影响。
格律诗规定,绝句、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但它并没规定奇数句一定不能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他的奇数句呢?没有明说。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也就造成了前人在白脚处有用韵的诗作,但绝大多数诗作还是不用韵的,这也使"撞韵"说有了产生的实践依据。
尽管我们谈到,"撞韵说"所举的韩愈、王安石的诗并没有撞韵,但是,也有人在白脚处真用了与韵脚同韵的仄生字,也就形成了所说的撞韵,也多少影响到诵读的效果。
其实,句句押韵的诗在"四声八病"及格律产生之前,还是有很多的,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诗作。这也一定程度的说明人们判断一首诗优劣的标准,在诗的内容而不在于诗的韵的多与少及其诵读的效果。
对于古代的万口传诵的经典诗篇及今天我们所写的诗,广大读者同样也只是关心内容,有几个读者真懂格律呢? 懂格律的读者又有几个关注格律呢?
再者,格律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处处拘泥格律,有时反而会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而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许多艺术形式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下去,而不得不进行了自我解除捆绑,我们写格律诗的,也就不要再紧身上的绳索!
因此,对于白脚处这个仄声字,不必刻意去用韵字(初学者易写成此处用韵),能避则避,如果换个不押韵的效果好就换,但是,如果换了效果不好,就用这个同韵字,撞就撞了,即使交警来了也不用怕,因为"法无授权"。
作者简介:郭培友,山东泰安人,1965年出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岱岳诗词学会副会长、泰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苑"微刊创建人、主编。有散文、新诗、旧体诗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并个别获奖。主要作品《郭培友语句录》巜郭培友微诗一百首》《郭培友诗歌创作谈》等流传较广,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