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夜晚都在重生》外四首
作者|文以明道(安徽)
赏析|曾运仪(四川)
夕阳落下
夜晚点燃炊烟
隐隐星光风中起伏,闪现
苍穹守着万物密码
一把银色钥匙,开启
浩瀚无从言说的起点
蛇在褪皮,蝉在蛰伏
阵痛溶进泥土,泪滴
回溯清晨纤细草尖
飞鸟穿越森林,衔出晨光
揭开池塘夜的面纱
一尾鱼,在春水梦呓中醒来

曾运仪赏析:
很有画面感的一首小詩。时空的跳跃,“苍穹”与袅袅炊烟,一为至高无上,一为世间民情,却构成了地球似真亦幻的画面。细读,那夕阳、星光、森林、炊烟;那草尖、蝉、蛇;那飞鸟、鱼儿、池塘、月夜,其景致何其广阔、幽深,溢满生命力?它,夜复一夜,年复一年;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如此循环往复,怎不让人激情满怀,心旷神怡?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诗人的思绪心静如水,更为浮想联翩…小詩借景抒情。或许,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凌云志的浪漫情怀。

2、春天的辽阔与遥远
一朵白云追逐流水越来越淡
一只纸鸢落入天空的澄净
大地繁茂,我喜欢空旷与高远
仰望,有眼泪裹住尖锐的醒
撕裂的痛在猎猎作响
盖过鸟鸣,激活整个春天
慈悲漫过山岗,潮水开始奔跑
沿着一个方向,一浪拍打一浪
持久而永恒。磐石
泡沫中闪现理性光芒
风在盘旋,放开手中丝线
你看,它那么轻
像极了一颗年青的心

曾运仪赏析:
《春天的辽阔与遥远》,第一二人称的交替使用,比拟修辞, “我”惆怅与喜悦交织,似与春天娓娓低语。开篇,蓝天白云下,意象“风筝、风儿、鸟鸣”组成了天空清澈、迷人的画面,不由叫人心驰神往。远望,茫茫原野,大地繁茂。读者的眼眸,山岗,潮水,磐石,一个个,在动词“追逐、喜欢、裹住、激活、漫过、奔跑”等的衬托下,竞相展演。诗人将众多景致写活了!最末一小节,“ 风在盘旋,放开手中丝线,你看,它那么轻,像极了一颗年轻的心”,诗意显现。“我”置身于春意盎然的春天,那份浪漫,那份闲情,那份渴望红尘如詩似画的心境凸显。詩作思维深远,语言生动,意境唯美。欣赏!

3、路过麦地的黄昏
麦苗在抽穗,麦芒
柔软而纤细的心
仍无法拒绝雨水
四月平原
像你年少时的画笔
偏爱铺满一览无余的翠绿
而夕阳,没有藏进远山
也没落入沟渠
隐身在灰色的布幔
坟堆零星,花朵
苍白下溢出艳丽
有死的虚无,生的空寂
暮霭中,一棵蒲公英
撑开白色伞翼
等你脚边的风 靠近

曾运仪赏析:
细读此詩行,诗人将“黄昏”,落笔在麦田包围的范围里。首先,标题《路过麦地的黄昏》,拟人修辞,亲切,一股诗情画意袭来。但见“麦苗、麦穗下的芒”纷纷出镜,它们是怎样的竞相争宠;离麦田较远的地方有零星坟堆孤独地站在那儿;暮霭中,又有一颗蒲公英撑开白色伞翼。此画面,看似冷清,然它有播种及丰收的喜悦,真实地再现了麦田周围的场景。诗人何需写这些?细思量,真实中蕴含深深地寓意:太阳从天边渐渐坠下来,渲染了整个天空。或是紫色微染,或是红如烈火,或是橙如枫叶。表面的“萧瑟”,也许是“黄昏”美景的丁点点缀。读者与作者,细品并热情拥抱更多不同一般的景致吧!

4、黑夜即将把幕拉上
那是五月的傍晚
我们穿过新修的河堤
一只水鸟匆匆扑愣着翅膀
拖着笨重的身躯 消失稻田上
所有的主角都已撤场
一棵树在寂静观望
汹涌的花香也陷入冥想
风在颤抖 黑暗怎样去掩盖新生和死亡
云的褶皱在天边堆叠
压住漂泊的浩渺与沧桑
你说,很快会无迹可寻
村庄的倒影已看不出欢愉和悲伤
黑夜降下帷幕,有
夜航船开始点亮灯光

曾运仪赏析:
《黑夜即将把幕拉上》,语调沉闷、沧桑,但励志。诗行里,诗人以诸多景致,似乎要表达 “黑夜即将拉上帷幕”,所有主角都已撤场的意味:那新修的河堤横在机耕道边;那一只水鸟扑楞着翅膀,消失在稻田里;一棵树在寂静观望,汹涌的花香止住呼吸;那夕阳下的云在天边堆叠,村庄的倒影悄无声息。这一切,如此的静,静得离奇,静得让人遐思连连。果真如此吗?“黑夜降下帷幕,有夜航船开始点亮灯光”,笔锋一转,隐喻修辞。诗人以漆黑的夜,“有夜航船的光亮”,意指漫漫长夜闪耀的光亮。“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红尘中人昂首阔步追逐梦想的英姿凸显。一首内涵深邃的小詩。

5、麦芒已黄
昨夜,闪电一次次试图点燃原野
雷声就落在院子里
吼开空气聚拢的镇定
千军万马的厮杀,奔涌而至
窗棂震颤,裸露的麦田
淹没于无边黑暗
“恐惧是毁灭惯有的手段”
我想告诉你
千万不要失望
当你来到清晨的战场
麦苗,褪去满脸青涩
雨滴在麦芒利刃上
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曾运仪赏析:
比拟、隐喻修辞,风格雄浑。詩作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全詩以时间为序。诗人抒写的电闪雷鸣的夜晚,那“一次次闪电试图点燃原野”,那似“千军万马的厮杀”奔涌麦田,诗人似要向读者表达心中的激情。清晨,诗人借麦苗却褪去满脸青涩,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一景,笔锋一转。“千万不要失望”!一语点醒梦中人,读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或许,红尘中人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或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不由让人豁然开朗。詩作状物抒怀,有一股激励人不畏坎坷磨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徐造文,笔名文以明道,安徽省蒙城县人,散文及诗歌爱好者,崇尚用诗意的文字抒写真善美。

赏析者简介:
曾运仪,四川隆昌市人,曾供职于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酷爱文学。中国散文网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家网名家委员会副主席。在《华人文学》《作家》《作家地带》《天安门文学》《西南文学》《中国散文网》等杂志和平台发表散文、随笔40余篇。作品多次获大奖,多次收录在国内的重要出版书籍。
本期荐稿:沙玛中华(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