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武汉作家定对老师的散文:《感悟桂花》「飘舞的剑」(329辑)
感悟桂花
定对
在我以前任教的武汉外国语学校,种植着一片桂花林带,每当秋季来临,眼前一片墨绿,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浓郁的的桂花飘香,着实叫人目清神爽,使人惬意极了。
春天回,墨绿的底叶上伸展出嫩红的新芽,正所谓“红配绿,颜色足”,春色满园关不住,绿肥红嫩笑东风。
夏日里,骄阳似火,桂树林却郁郁葱葱,浓荫密布,带给人们徐徐清凉,置身其中,恍若世外桃源。
秋风起,桂花香,绿叶丛中点点黄。走进桂花林带,一阵阵甜香沁人心脾,呼之吸之,顿觉生活都是甜的哩!
北风吹,雪花飘,银装素裹更妖娆。如果说春日的墨绿衬嫩红温润婉约,那么严冬里翠绿披银装,更添几分俊俏。
欧阳先生有言:“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以此语描摹校园桂林,虽多有夸张,不甚贴切,但也属异曲同工吧。
春红夏绿自然是年轻人的专利——你看那莘莘学子或坐或立,或诵或写,好一派“只争朝夕”的劲头。谁说“春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呢?这桂树丛中萦绕着孩子们的梦想呀!
我辈花甲之年,则钟情于秋来飘香的桂子。
虽说四季各有所美,但于桂树而言,最美不过三秋桂子,花灿若金,馨香馥郁。王荆公“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中的黄花,虽指的是菊花,但用来描述落地的桂花,实在恰到好处!你看那西风拂过,花粒洒落,好似满地碎金铺展,而且,还是散发甜香的碎金哩!
忽然明白了我何以钟情于秋之桂子了。据说最新年龄段的划分是将六十至七十岁定为中壮年,如此说来,我们的人生岂不正如盛开在绿叶映衬上的金灿灿的桂花吗?还香远益清哟!时序虽为晚秋,可我怎么感觉人生又进入第二春了呢?退一步说,即使昨夜西风扫过,吹落满地碎金,不是还有“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说吗?
近来微信群里经常收到老同学、老朋友们转发的“谆谆教诲”,大多是要善待自己,把晚年变“玩年”,不必再去考虑什么工作了,也不要操儿孙的心了……。真的很有道理!但细细想来,似乎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们真的到晚年了吗?好像不是。廉颇未老,尚能足饭,我自感精力充沛,步履生风,做起事来,好些后生还赶不上哩!去年到神农架登山,一帮中青年被我甩得老远。最搞笑的是,我拿着六十岁才能享受的半票进景点时,那守门的竟然不让我进去,说:“看你也不像是个穷人,怎么冒充老人买半票呢?”直到我出示身份证,他细看了好一会儿才笑着说对不起。我当然是蛮高兴的——看来我真的没老呀!
到底要不要考虑工作呢?我想应该因人而异。据说欧美、日本好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工作,好像也不是为生计所迫,大概是老有所为吧。我们也就六十几岁,身体也还硬朗,怎么就不做点什么呢?即使是义工、志愿者也可以发挥余热嘛。
至于对待儿孙,愚以为儿女们也是蛮难的,既要忙事业,又要管孩子,现在讲究真正的优生优育,哪像我们当年稀里糊涂地就把孩子养大了。何况他们大都是要生二胎的,我们不帮一把于心何忍啦!
还没想通吗?那就去看看盛开的桂花吧!花灿若金,馨香馥郁,带给世人多少愉悦呀。即使昨夜西风扫过,吹落满地碎金,不是还有“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说吗?有桂花为鉴,大概能够一通百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