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河文学》征稿
《兰河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兰河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兰河文学》队伍。《兰河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交流的园地。
《兰河文学》属微刊,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对稿件要求:
一、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拥护社会主义。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二、《兰河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凡是在《兰河文学》发表的作品,择优推荐到《文学百花苑》《暮雪诗刊》《中国乡村》杂志发表。
《兰河文学》从创刊即日起努力朝纸刊方向发展。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
本刊暂无稿费,不开通赞赏。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一、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错误句子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二、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投稿时标注“投稿”字样。
三、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本期上刊作者:一骑红尘 范友军 雨寒 蓝天白云 高山峻岭 刘建华 廖 诗军 刘均生(排名不分先后)

◎小小说园地

◎表弟买房
文/马学令
舅舅昨天晚上忽然打来电话,和他还没有寒喧几句,就对我诉起苦来,说表弟快把他气死了。我吓了一跳,赶紧问他原因。
舅舅说,你表弟想在城里买套房子,问我能不能把积攒的钱贡献出来…
舅舅当时就一口拒绝了表弟说,我是存了些钱,但都是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是留着养老的。
表弟说,你养什么老啊?你老了我养活你,你攒钱干啥?你将来死了,钱还不都是我的,我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呀!
舅舅当时就恼了,说,你小子巴望着我死哩,我就不死,我还没有活够。我死了钱也不给你,我把它捐…捐了…对…交党费!
表弟嘲笑说,你的境界不低呀,你是党员吗?
舅舅家是农村的,舅舅是镇上的退休工人,每月都有2000多块的退休金。年轻时,过惯了苦日子,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可是表弟的性格不随他,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打工做生意,啥挣钱干啥。父子俩观念不一致,老抬杠。舅母说,爷儿俩尿不到一个壶里。
舅舅气哼哼撂了电话。我没搞明白他的意思,是对我发点牢骚抱怨表弟,或是想让我劝劝表弟,熊他一顿。我踌躇了一会儿,掏出手机给表弟打电话,就把舅舅说的话重复了一遍,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表弟笑了,他说,在城里相中了一套房子,位置好,肯定能增值,买下来需要80万,手里还缺20万。知道老爸有存款,就想打他的主意,让他出点“血"。谁知老头不同意,说我这山望着那山高,家里的两层小楼装不下我了。在城里买房有啥好,喝口水都得花钱,有两钱烧包的不轻!总之老爸不同意出钱,话不投机,两个人抬起了杠…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感觉有点可笑。心想,在城里买房是好事,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啊,钱又不是赌了吸了嫖了挥霍了,舅怎么不支持呢?我劝表弟,舅舅七十多岁,老了,思想有点落后,跟不上形势了。做他的工作要想办法。
表弟让我劝劝舅舅,做他的思想工作。现在生活好了,在城里买房安家,上学办事多方便啊!我点点头。
挂了电话,我睡不着了。想起了舅舅家的往事,说起他家的房子还真是一段农村由穷变富的发展简史。三十多年前,生活不富裕,舅舅家祖孙三代住在三间破瓦房里。说是瓦房,不过就是根基铺几层老砖,墙是用土和麦秸垛的,房顶是村头土窑烧制的灰瓦。我小时去舅家,夜里就和表弟挤在小床上睡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分了责任田,日子越来越红火,舅舅家有了积蓄,想建新房子,是红砖青瓦的出厦房,准备盖5间,钱不够,舅舅还去我家借了两千块。房子盖好,我们去庆贺,舅舅和爸爸很高兴,两人喝酒划拳,后来都醉了,又唱又跳的出洋相。到新世纪奥运会后,舅舅还没退休,表弟买了轿车跑出租,表弟妹在镇上卖服装,他们家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裕户。舅舅主动要求扒掉出厦房,全村头一家盖起了二层小楼房,花了30多万元,让全村人羡慕了好久。舅舅常说,国家政策好,咱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哇!
舅舅家房子的变化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如今表弟不满足了,又想在城里买楼房,成为城里人。但是舅舅的思想和眼光有点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了。我决定和表弟组成统一战线,劝说舅舅出钱买房,用什么办法呢…
第二天,我提着礼物去见舅舅。吃饭时,我先给舅舅端了三杯酒,敬他健康长寿,然后故意说,还是咱农村好,房子宽敞,环境优美,空气还那么清新。然后话锋一转,对舅舅说,我想在城里买套房子,位置好,价格优惠…但手里资金不够。今天就是想找舅舅借20万块钱,反正你们又不买房子?
舅舅低着头没说话,好像在思忖着什么。停了半晌才抬起头说,钱我不能借给你了。我急忙问,为什么呀?舅舅说,我们也要买房子!我故意激将他说,你们不是不买房吗?是怕我家借钱不还吗?舅舅说,我刚才决定了,明天就把钱取出来,让你表弟进城买房去,恁家能买,为啥俺家不能买呢?
我和表弟相视一下,都笑了。

◎散文天地
◎日子的富有
文/范友军
1982年生产队解散不久的一个春季。黑色的夜晚,没有一丝风。一个人摸黑路,真的很吓人。
父亲从县城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使劲地蹬着脚蹬子往家赶。
娘烧好红薯汤调了盆白萝卜丝菜,站在门口等着爹回来。
乡村的夜很静,静得如村西头大坑里的水面,恬淡而又自如,那种自如如一种美,自然界所拥有的,纯洁、无暇,又在散发一种超情愫般的灵气,温和而又典雅,淳朴而又憨厚,善良的父辈们因它而热情奔放,把乡村里的一切,炽爱得如此的热烈。
大哥已成家立业,在镇上的水泥厂开拖挂车,一个月出车五六趟,一次至少三四天。大姐出门嫁人,婆家是外县的,家里十来亩责任田,大姐忙得不可开交,回一趟娘家跟过生一样。二哥初中未毕业就回家帮爹娘干地里的活,还好,从实行联产以来,地里的庄稼是一年比一年好,除了每年应交的公粮外,温饱问题基本上能解决了。用父亲的话来说,这点收获只是一个开头,好日子在后头哩。
眼下最让爹娘犯愁的是,二哥的婚期已经临近,家里的房该翻新了,一提盖房,就牵涉到钱,按父亲计算,不盖多,就盖三间“里生外熟”的房每间按三千算(包括盖房师傅的手工)也得个小万把。大哥从厂里领回一年的工资,加上地里卖的粮食,还差了一部分,父亲从便进城大姨家求助。不知是否能凑够。
这么晚了,饭都凉了,天又这么黑,咋还不回,借到借不到老早回来,不会让人担心,就是借不到,还会有其它办法,再难的日子都过来了,一定会有办法……娘又一次地站在门口心急地唠叨着。
当娘老远听到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咣当,咣当”的响声时,她知道是爹回来了,纠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爹在屋内喝着红薯汤对娘说,这趟算没有白跑,借了二千块,房盖起来是不成问题了,只要房盖起了,结婚时的费用就好弄多了,地里的收成就够了。
那一年的秋很丰收。
二哥结了婚,了却了爹娘的一桩心事。第二年二哥添了龙凤胎,爹和娘喜欢的合不拢嘴,用父亲的话来说,人丁旺,财才旺,生活才会更富有。
后来,因父亲是老党员,为人正直和善,生活俭朴,被选上村支书,当了支书的父亲在生活中处处严要求自已,想法设法让村里富起来。父亲说,要想富,先修路。父亲带领大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把村里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又在田地里率先盖起了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青菜不断,收入也相当可观。有收入了,安全保险了,才让村里的乡亲搭起了菜棚,一年下来,家家都腰包鼓起,有的盖起了二层的小洋楼,父亲看到这,总兴奋地说,这才哪到哪,党的好政策还在后头哩,以后户户不仅都住上洋楼,家家门口小轿车就可停成一大片……
岁月在时间的光环里黙然流逝,日子在村头老柳树的摇曳中越来越富有。乡村美了,乡村富了,仿佛乡村的父辈更年轻有活力了。不是吗,村东头的文化广场里他们正扭着秧歌哩。

◎诗苑园地
◎与她相遇
文/雨寒
一次笔会认识了你
语言不多聊的投机
加了微信有了快车道
网络电波传千里
你言我语谈诗意
满腹才华论珠玑
你的眼眸像西湖的秋波
在我心中撞碰着不同的声音
心与心的碰撞
总把岁月拉成旋涡
从最初的喊老师到喊哥哥
这才是时间的消磨
钦佩你的古体诗词
写的一手流利
像春风中的桃花
更像雪中的白梨
你写的自由诗
也是那么的高雅
像海水一样奔放不羁
我几次青涩的文字
却过不了你的慧眼
你向我指指点点
脑海里暗香浮动
每次都是通宵达旦
梦!总是恨见相晚
很难忘第一次直面接触你
那是西湖岸边的桃花之乡
与你性格很不协调的房子里
我们谈起来诗意
我佩服你多才多艺
优美的歌声甜到我骨子里
你有西施般的美貌
我也有诗情画意
河水在慢慢流淌
岁月在慢慢过往
挥不去的是相思
流不完的是眼泪
让时间慢慢地走
让相思慢慢地离
让我们的诗歌交融一起
描写祖国的好天地

◎落霞满天
文/蓝天白云
人生风景无数
谁能回头再度
珍惜当下每步
笑看夕阳谢暮
光阴逝水化云烟
少壮无声催暮年
朝霞须知夕阳坠
一束斜阳染红天
东山晨曦霞光柔
西山日幕映晚秋
少年怀有凌云志
空叹岁月已白头
醉里销魂岁数加
青春易逝走年华
天涯望尽何方路
只叹月落云遮霞
岁月颜衰饶过谁
难逃鬓白皱纹随
心平气志童心在
身退二线可作为
年迈世途今欲断
梦频春色莫伤悲
晨曦暮落一天乐
消遣尘埃度晚垂

◎乡村振兴
聂山峻
我的村庄一一内岗
将要改变以往的模样
村庄规划已登场
新的建筑
设计成别墅式楼房
灰砖土墙
成为过往
厕所革命、污水排放
街道硬化、健身广场
水气入户不再是梦想
炊烟飘来的菜香
将是牵动城市人的向往

◎散文诗作坊
◎《人生飒飒》
文/刘建华(山东.临沂)
山有多高,才令人登峰造极。
水有多长,才令人流连往返。
景有多美,才令人欣赏赞叹。
最美的风景不在原野,而是在我们心中。
人若一生慈悲为怀,以善为安,看清是非曲直,看淡贫富荣辱,记得快乐,知道忧伤,这些都是生命的匆匆过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就不枉人世间走了一回。
有诗奉之,七绝.侵韵
青山难墨千年画,潺水流弦万古琴。
红日滚尘一半醒,人间飒爽此生岑。

◎古风清韵
◎叔家小院 (外二首)
文/廖诗军
小院不大修整齐,满园芬芳露生机。
架下葡萄成串串,园里青菜一畦畦。
蹁跹蜂蝶绕花舞,笼中百灵清脆啼。
主人勤劳盼客来, 棚下叙旧把话提。

◎睡莲
家有睡莲三两池,主人辛勤把莲植。
茎直叶肥满池碧,七月花开正当时。

◎葫芦
一架葫芦爬东墙, 圆润细腰泛白光。
待到秋来霜降后,满架硕果一院香。

◎水东纪念馆参观
聂山峻
崇敬英烈心中升,红色教育起幼童。
抗倭四军垂青史,水东游击建奇功。
八年甘战热血洒,后代得享昌世平。
历史重温精神在,抖擞振翅中华龙。

◎抗旱
文/刘均生
小暑赤日似火堂,农民抗旱保秋忙。
忍见金枝叶萎缩,何堪坡地蔫瓜秧。
井台扑身汗如雨,田野尽听机器响。
梦借黄河长江水,洒落桑田润村乡。

《兰河文学》编委:
名誉主编: 华晓 春 姚化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小说.散文编辑:在路上
古诗词校对:长思瀚宇
古诗词编辑:蓝天白云
美术编辑 : 冰清
执行编辑: 兰 子 刘均生
校 对: 雨 寒
副 主 编: 雪 儿 冰 波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蓝天白云 范友军
刘均生 兰 子 高山峻岭 在路上 冰清
冰波 雪 儿 长思瀚宇 冬 雁 (以姓氏笔画为序)

点击二维码 关注兰河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