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百笔赋
——“笔”意趣释新译(杂文)
文/刘培华
笔,从竹从聿,述事而书之也,为书写与绘画工具。吾幼懵懂知道“笔”是何物后,便爱上了笔,一生与笔结缘,至今年垂古稀,仍握笔码文临池,对笔特别钟情,感知笔意甚妙多趣,逐草撰短文聊发己见以译之,是为赋。
上学读书要用笔;书画文章都用笔;儿童上学用铅笔;文字留存用钢笔;黑板写字用粉笔;蜡画绘制用蜡笔;沾墨书写用毛笔;毛笔书法是软笔;自动下水谓水笔;五颜六色谓彩笔;书画创作谓墨笔;习文书章谓文笔;拿起笔来谓握笔;准备书写谓提笔;开始书写谓落笔;下笔亦可谓着笔;狂草飞舞谓挥笔;书写开始谓起笔;引笔奋笔犹振笔;操笔援笔均动笔;书写麻利谓快笔;一撮而就谓飞笔;书写结尾谓收笔;写作中断谓辍笔;停止书写谓搁笔;不再书写谓止笔;暂不书写谓挂笔;拒绝书写谓罢笔;久不书写谓封笔;移文改行谓弃笔;离世文字谓绝笔;生前文字谓遗笔;笔文有损谓残笔;不能书写谓废笔;不及修改谓草笔;过去之文谓旧笔;练习写作谓练笔;自己书写谓亲笔;名人书写谓手笔;群起而发谓众笔;有题书写谓命笔;仿学别人谓摹笔;投稿赠字谓奉笔;书写作者谓执笔;编辑书刊谓主笔;直言叙述谓白笔;轻描淡写谓素笔;不加深研谓浅笔;疾书如飞谓走笔;词句欠佳谓败笔;诙谐幽默谓戏笔;寓意含蓄谓曲笔;引人入胜谓神笔,出神入化谓妙笔;妙趣横生谓趣笔;随心所欲谓漫笔;一针见血谓直笔;心情激昂谓奋笔;偶感成文谓偶笔;有感而发谓随笔;无拘无束谓信笔;不加叙述谓略笔;未尽事宜谓余笔;为后埋伏谓伏笔;正文之外谓附笔;与题无关谓闲笔;多馀冗词谓赘笔;放手书写谓纵笔;酒酣使笔谓醉笔;翻译文字谓译笔;笔杆粗大谓揸笔;口咬笔杆谓咋笔;曲折颤动谓战笔;文笔稚嫩谓稚笔;真迹原作谓真笔;传神绝妙点睛笔;简写缩写谓简笔;随意不拘谓杂笔;书画墨少谓燥笔;书画技巧谓用笔;篆体书写谓篆笔;书法用笔谓行笔;书写用力谓顿笔;笔法遒劲亦硬笔;行书草书谓连笔;笔法峻趯谓掠笔;书画改笔谓转笔;运腕书画谓运笔;正书正楷谓正笔;精雕细刻谓工笔;旧时公牍谓刀笔;求人书写谓捉笔;雇佣书写谓佣笔;委托撰写谓属笔;替人书写谓代笔;受人之托谓嘱笔;征文求字谓赐笔;自谦不才谓秃笔;自我谦辞谓拙笔;谓赞他人谓大笔;尊谓名家谓椽笔;批阅文稿谓朱笔;史官无忌谓直笔;史吏携带谓载笔;插笔冠笏谓簪笔;宫廷珍用谓玉笔;皇帝圣书谓御笔;文辞谋利谓鬻笔;稿酬古谓谓润笔;笔类众多谓攒笔。
或有遗漏,释意不全;若有它意,敬请补笔;若有谬误,欢迎纠笔;若有新意,请君奉笔;若有歧义,恭候论笔;若意探讨,相互研笔;若倘喜欢,请君收笔;己之拙见,实为孤笔。
乡隐居士 岁次辛丑仲夏于黄河入海口鸣丁书屋
作者简介:刘培华,字,成之;号,三寿,笔名:乡隐居士。男,1957年出生,山东利津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东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会员,中华作家会员,人民作家会员,东营市首届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周刊》《齐鲁晚报》特约记者,《利津商业史话》编委。高级工程师职谓,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毕业。长期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国企退休职工。
个人喜好:文字写作,书画收藏,中国象棋,花卉养殖。
自幼喜欢文字与写作,早期,除新闻稿件外,偶有文学拙文见于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齐鲁晚报等报刊;曾任企业报刊总编8年;合著《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一书。退休后被一民企返聘。平时忙于生计、工作和俗务,少有随记涂抹文字之习,聊以自娱。不忘初心,有闲暇兴致和灵感,为诗为文,写作怡心,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纸媒和网络平台网媒。功底欠厚,灵感驱笔,以文娱心,与友共飨,只为老有所乐,谓之“文化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