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英雄 读出新声
一一扶风读书协会活动感怀

文/方草

饱含英雄情怀,
读书协会相拥。
三十会员发音,
汇聚出征新声。
赴眉坚定灵魂,
金科找准方向。
鼓呼科技兴华,
百年新征出发。

2021·07·08写于扶风

走向辉煌的基石

文/方草

有幸应邀观金科,
心情激动竖指夸。
名校名人年青旺,
育人栋材振中华。
金科学校方向正,
黑马短训数据佳。
教学实践实打实,
八年八千无虚夸。
金科学校步伐稳,
市场需求为标准。
教学注重质和能,
高薪就业显水平。
金科育人零起点,
不忘初心志高远。
银行航空移动立,
联通互联梦终圆。

2021·07·09写于扶风

咏茉莉五首

文/边丽萍

一帘倩影舞晨风,摇落清香满院中。
顿感红尘离我远,仙姿欲揽唱始终。
来也匆匆去也匆,小园深处觅芳踪。
此时难拟消魂句,静待清香袅袅浓。
檐前燕子语成双,茉莉花蕾锁纱窗。
有兴沾香诗韵上,忽来灵感扯几腔。
翠萼含苞雪满枝,初萌素染恨开迟。
无端一曲弦间意,借得香魂和水滋。
笑靥盈盈淡素妆,冰肌玉骨数枝芳。
热情融入杯中水,无悔人间第一香。

黑河读树(黑河神韵节选)

文/ 何俊锋

黑河森林公园的百余个景点中,除人文历史的景观之外,最有特色恐怕要算这里的名树了。单从名字听就能把人引入意境。大树沟,铁甲神树,玉兰王、梨仙树、山萸树,杜鹃林,鸽子树。这些树在别的地方是根本不到的。我是在花耳坪这个小山村认识山萸萸这种植物的,这种树冠不大,翠绿的枝条上昌出点点嫩芽,一簇簇灿烂的小黄花,像一把把小伞挂在枝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虽没有妩媚的姿态,也没富贵的花容,却在嫩绿与娥黄中,透着一股梦幻和神奇。树上竟然还挂着一串去年留下来的红红干果,我随手摘了棵一尝,那酸涩甘甜的滋味漫漫从舌尖渗到心里。刚一看到著名作家陈忠实题写的“花耳坪”三个大字好生奇怪,山村何以谓之“花耳坪”呢?一打问才知道,由于该村盛产花椒树、山萸肉和木耳而得以其名。山萸肉,也叫枣皮,是上等的滋养补品,价钱不菲,最贵时一公斤曾买到上百元。山萸富了花耳坪,山萸树是花耳坪的骄傲,山萸花是花耳坪的一道风
景。
自古深山的多神树,位于铁甲山庄的铁甲树可算得上是树神中的圣树了。它的树冠如一把巨伞覆盖了近半亩地,径粗过米,杆高三丈有余,每一根枝条足有二十公分粗,像憋足了劲的手臂,青筋暴起,血管贲张,上边长满了细细的,长长的尖刺,主杆的树皮如古代战场上将军作战时头上戴的盔和身上穿的甲,龟裂似鳞,坚硬如铁,铁甲树固而因此而得名。其实,这棵号称铁甲的大树,原名叫刺叶栎,本属灌木,生长极其缓慢,是一种无明显主杆且较低矮的丛生植物,在苍山如海的太白脚下,唯独这棵铁甲树由灌木变成了乔木,化丛为杆,如松似杨,冠击风涛,遮月蔽日。当我们驱车来到距离铁甲山庄近百米的高地处,老远处能看见这棵秀出于林的传奇神树,当别的林木处于鹅黄,嫩绿之中,这铁甲神树却已挺枝参天,叶绿如洗,浓荫蔽日,导游小王告诉我们,凡来这里参观神树的游客,每人都会去铁甲神庙里上个布司,求一条祈福的红布条,默许自己的愿往,系于神树之上,全家人就会平安,吉祥、万事顺昌。放眼望去,伸手可及的枝条上,系满了善男信女为祈求神灵降福的红头绳,红绸条,红布带,随风荡起,如花若霞,给人一种神秘的美感。铁甲山庄因树而名,神树不远处依次座落着古朴典雅、精巧别致的小木屋,茅草屋,木扶栏、板地面、入住其中,或闻泉声,或听鸟鸣,凭栏远眺,但见锦鸡飞舞,松鼠跳跃,让你在天然氧吧中呼吸纯正的新鲜空气,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让人顿生回归自然之感。我在铁甲树下,独享自然美景的那感受,我想纯朴的山民把铁甲树人化、神化、仙化、尊它、敬它、拜它,其实是对生

命的一种敬畏,对自然生命力的一种崇拜,是对大山养育万物的一种感激。拜别铁甲神树,我们又急着寻找另一棵被山民封为花树之王的玉兰王,是中国玉兰中的花魁。阳春三月,绿叶未绽,千万朵白花怒放枝头,像栖了满树的白蝶扑面的清香,如同打翻了茅台瓮,幽远醇厚,如兰似麝。曾任周至县尉的白居易在拜过玉兰王后曾有诗云:“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脂胭染小莲花。芳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在八斗河村,提起玉兰王,人们对她可是奉若神明。说南宋开国候杨泗将军的本营就扎在玉兰王边,帅旗就挂在三丈高的主杆上,在此练兵屯粮,攻击关中,屡建奇功,至今厚畛子境内的老县城还遗留有杨泗将军庙呢。又传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曾在此用玉兰花蕾为主配药,药到病除却不留真名,只说木姓,人们寻遍八斗河两岸还是未见木兰影,只见玉兰怒放,疑为花木兰化身,就拜玉兰为神树。山民说这玉兰王通人性呢,八斗河有28户村民,玉兰长有28个枝干。后来,有两根枝干干枯断裂,不久就有两户人家半夜遭土匪袭击,全家丧命。因之,村里添一户人,玉兰新长一个枝,新添一口人,多开一枝花。似乎村人的旦夕祸福,喜怒哀乐与玉兰的脉气息息相通,玉兰虽久负盛名,却依然隐居于深山大川的荒坡旷野,沐浴了太白山的灵气,年年岁岁,花繁叶茂,不显张杨,不和松柏比气概不与藤蔓争名声,春发花,夏茶叶、秋经霜、冬历雪、炼就了冰清玉洁的风骨。在厚畛子镇三合村南岸的高山顶上,远远就可望见一棵大树孤立林木丛中,此树为山野梨树,胸径3.2米,高8米,树冠呈圆伞形,树龄有百余年之久。春天百花似玉,秋季梨香飘数里。当地山民敬畏神明,谓之梨仙。年年拜谒梨树,挂红进香。在黑河源头品读名树,我用意识的审阅带给生命以内容,意识的透析带给生命的以光明,意识的充沛饱满构成了生命力的激昂喷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