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心头的纪念
一一记扶眉战役主战埸强家沟战斗
作者:朱一
今年七月,是决定西北解放的关键战役一一扶眉战役胜利70周年!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軍),在以扶风、眉县为中心,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涉西(西安)兰(兰州)公路,南连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向国民党胡马主力实施进攻
性的战役一一史称扶眉战役。

扶眉战役是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解放大西北的一埸攻坚战役。敌我双方均投入了大量兵力和物资。战前,彭德怀、习仲勋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在咸阳北部旬邑马栏,研究制定了解放大西北的战略部署:先“钳马打胡”、后“钳胡打马”。扶眉战役实施的就是“钳马打胡”战略方针。

扶眉战役的主战埸摆在扶风县午井镇以西的强家沟村。这里南与眉县的北塬村、西与岐山县的罗局镇毗邻,仅有二、三里之遥。我军在以彭德怀为司令兼政委、习仲勋为副政委的一野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的4军10師、11師在岐山县益店镇会师后直奔罗局镇,迅速进入强家沟阵地,把敌方胡宗南军部设在强家沟五组的38军西撤宝鸡的退路截断封死。七月流火,12日凌晨,炙热的骄阳还未洒向激战前的强家沟阵地,敌38军某部住强家沟士兵就在长官的驱使下挖战壕、修公事,准备固守顽抗。下午两点多,我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在午井镇会師后,重点对准敌38軍,遵照毛主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教导,采用彭总的拿手战术一一口袋战,将其包围。时任解放軍33团副团长的高增岳率领该团二营,主攻强家沟之敌。在二营猛烈的炮火轰击和震耳的喊杀声中,敌军闻风丧胆向西溃退。高副团长亲率二菅官兵紧紧咬住敌人不放,在强家沟阵地与敌展开激战,并高声呼喊:同志们,我们要做到到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丧心病狂的敌人竟调动一个整团的兵力,配上各种轻重武器,发疯似址扑向二营坚守的强家沟阵地。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激战,敌人始终未能前进寸步。战斗中,高副团长先是大腿负伤,他咬紧牙关、强忍巨痛,坚持坐在阵地上指挥。一会儿胸部又受重伤,鲜血染红了衣衫,二营长力劝,要背他去战地救护所包扎治疗。只見高增岳同志圆睜两眼,把二营长“训”了回去。他伏在地上,用尽最后力气,指挥战士们顽强战斗,奋勇杀敌。

强家沟村,从沟底到南埸,从窑庄到豆村,在这三四平方里的地面上,国民党士兵,像无头的苍蝇,四处胡冲乱撞,有的被解放军击中,麦梱似地倒在地上,有的就地趴下装死,有的干脆举手投降。强家沟七组、四组沟道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一组莱子塄上,敌我双方胶着在一起,壮烈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遗体和国民党士兵的尸首,横七竖八,摆满一地,惨不忍睹。有的还有一丝气息的敌兵,脏腑炸裂,血流汩汩……。

正当敌我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之时,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高增岳同志头部,他挺了挺伏着的身子,倒在地上,光荣牺牲!
愤怒至极的战士们高喊着“为团长报仇呀”、“同志们冲呀”……前仆后继地冲向敌人!一挺挺机枪喷吐着火蛇,一支支步枪发出尖利的呼啸,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开花。二组街道,敌我短兵相接,拼起了刺刀。强家沟大地,经受着生产前的阵痛,在人民解放的炮火中经受洗礼!
经过激烈的战斗,胡马匪军基本上被我军全歼或俘虏,只有少数顽敌从强家沟溃退。经过志平家碑子沿张邓塬坡逃窜,企图南下泅渡渭河,被突然暴涨的河水冲淹而死,无一漏网。
扶眉战役强家沟主战埸的战斗以我军的胜利和敌人的溃败而胜利结束。接着,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枯拉朽之力,横扫敌军如卷席,于7月13日一举解放了宝鸡。然后又马不停蹄、人不下鞍,挥師西进,解放了大西北!
扶眉战役解放了西府广大地区城镇乡村,缴获了敌人大批枪支弹药和大量物资辎重,为大西北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礎。我军伤亡4701人,敌我伤亡比例为10比1。
向扶眉战役中牺牲的英烈致敬!

在扶眉战役中为国捐軀的先辈永垂不朽!
节选自村史稿《可爱的家乡一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家沟》,有改动。

【作者简介】朱一,号乡野处士,自幼嗜书好文。60年代即有短篇小说结集,名曰《四季歌》,含《雨夜歌声》、《当桃花凋谢的时候》、《渠水北流》、《扩地》等篇。在冯家山著有《高峡平湖》及剧本《渠道女兵》、《警钟长鸣》等。回乡教书后,编著《中学生作文选》上下两集及《中学文言知识汇编》和若干教学论文。退休后著有六十集电视连续剧(角本)《吼着秦腔去抗日》、长篇小说《新农村轶事》、编著《海滩捡贝》、《联海拾趣》及《易经集成》、《莫名斋诗文选》等。另有若干论文对联碑记共计数百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