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交出优异答卷——记省派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第一书记刘兴华

“这两年,后等齐村发展的真快,变化真大!” “后等齐村旧貌变新颜了!” “俺们后等村今天发展这么快,变化这么大,多亏俺们的刘兴华驻村第一书记的扶持和帮助。”… …
记者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进行采访时,许多村民对他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兴华赞不绝口。
驻村时的刘兴华 2019年4月28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副教授,39岁的刘兴华被省委组织部下派到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帮助后等齐村按时完成上级规定的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
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刘兴华自从驻村的那天起,他就深感身上负有千斤担,压力、动力使然,使他一刻也不敢怠慢和松懈。“刘兴华书记在刚来到我们村的当天,他顾不上休息,放下行李,就让我们村干部向他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对贫困家庭和人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制约农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等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于当天就深入到一些困难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的家庭情况,征求农民脱贫致富的意见和建议… …”已经在后等齐村担任了2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刘玉岱向记者介绍道。后等齐村自然环境属于山区地带,在圣水峪的最东南方向,南临邹城田黄镇,西近曲阜尼山,东靠泗水泗张镇,有“一步三县”之称,全村有246户,786人,其中党员23人,山区丘陵地,土地瘠薄,水利条件差,可用于种植的土地仅700余亩,基本靠天吃饭,只能种些耐旱的花生、地瓜,其他的粮食作物很少种植;村里交通极为不便,道路沟沟坎坎,坑坑洼洼;村里的土地没有一块平整的,90%以上全是山坡薄地;村的东北角,是上世纪80年代被采铁矿后留下的许多矿坑,自然环境很差;村里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外出打工挣钱。
尽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玉岱20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带领村民们开山劈岭、修路架桥、挖石整地的埋头苦干,但穷山无水、种庄稼无收成、栽树不扎根的恶劣自然环境,始终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治理荒山野岭
据山东“齐鲁网”报道,2020年山东省136个县(区、市)级GDP排行榜,泗水县2020年度GDP排名第123位,GDP完成规模为185.73亿元,在全省倒数第14位;泗水县在济宁市11个县(区、市)GDP排名中倒数末位。虽然泗水县人民长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但终因穷山辟壤、土地瘠薄、缺水少雨,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再加之全县上下长期以来缺少工业项目支撑,男女老少只得靠外出打工养家、供子上学和养老送终。
自2017年初,北等齐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贫困户由原来全村130户,到了2018年底,经过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全村还有贫困户52户,贫困人口79人。
仅用两年时间的驻村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时间,如何充分利用好这730天,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一定的成果来,刘兴华动了一番脑筋,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和计划。 刘兴华决心在这短暂的两年时间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竭尽全力的为后等齐村父老乡亲们办点具体的实事。 强班子,带队伍,增强村干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本领。刘兴华来到后等齐村后,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他决心留下身、扎下根、蹲得住,为村里的发展办些实事和好事。
他动员爱人王方艳拿出节俭下来的积蓄,自己开车,自己加油,自己安排住宿,带领村干部到东营市考察养羊、养鸡、养鸭的项目;他带领村干部去省会济南,考察养殖锦鲤观赏鱼的养殖项目;他还带领村干部到济宁、临沂、烟台、聊城等地,考察参观了果树栽培、种植的一些先进经验做法。通过带领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使村干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建桥修路,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因后等齐村地处山区,村中有一条河沟,晴天河中无水,一遇暴雨,村外山坡上的雨水常常把村中的这条河沟灌满,河水四溢,直接影响到了村民们的出行。
村内通往各家各户的小道,也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刘兴华带着村支书刘玉岱早出晚归,到乡镇和县里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总投资60万元,扩建了1000米沿河主路,完成了1200米的户户通工程工作,修建花池23个,维修安装了32盏太阳能路灯;还建了两座宽5米、长6米的水泥桥,解决了群众过河难、出行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后等齐村的发展添砖加瓦。刘兴华动员有经济实力的老同学、老朋友和企业家,为小学生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建立“爱心小屋”,为后等齐发展传经送宝,帮扶后等齐村农场良性发展,加快山岭荒地流转5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1万余株,使常年闲置的山坡薄地得到了改造,披上了绿装。邀请山东省羊产业创新团队,长期指导后等齐村建设家庭适度规模舍饲养殖示范村,引进优质济宁青山羊种养,开工建设了圣水峪红羊产业园建设,总投资260万元,占地30亩,努力打造成泗水县产业集群水平最高、综合效应带动最广的肉羊产业园区,努力推动当地肉羊产业转型升级。为农民们发家致富提供了场所、创造了条件。
积极与青岛农业大学和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对接,使后等齐村成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帮包村;聚焦特色农产品功能定位,建立精准有效的科技帮扶机制。通过努力,改写了后等齐村集体收入少的历史,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把村里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克服。”这是刘兴华经常对村干部讲的一句话。他身体力行,逐项逐件,脚踏实地的做到了。 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建在一个山坡上,仅3间旧房屋,院子也小,已无扩展空间,人员、车辆出入很不方便。面对这种现状,刘兴华经过对村内村外地形地貌的反复观察,决定在村中央水沟一侧的山岩上,挖出一片空地,建设村“两委”办公室和文化广场。 刘兴华带着村支书刘玉岱到各相关部门审批手续,到一些企业联系了挖掘机、推土机;到县直机关有关部门申请了部分资金,争取青岛农业大学的资金援助,发动全体党员和群众,为建设村“两委”办公场所和村文化广场,自愿出力流汗做贡献。刘兴华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带领50多名劳动志愿者,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的村文化广场劈山开岭,机器轰鸣,肩挑手搬,起早贪黑,历时三个多月的拼命奋战,石坡悬崖变成了平地,整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平地。他们自己动手建起了长21米、宽9米、高4米的6间党群服务中心,建起了7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2个走廊、3个群众休闲亭,还建起了村史馆;在文化广场边沿安装了防护栏、照明灯。每当夜幕降临,文化广场灯光灿烂辉煌,音乐悦耳动听,村里的男女老少唱歌的、跳舞的、闲聊的、孩子们打闹嘻戏的,整个文化广场热闹非凡。
为了改变村里的村容村貌,刘兴华协调经费7万余元,为村里粉刷墙壁,并在主要街道的墙壁绘图写字,绘制了40幅乡村振兴、党建、泗水文化及传统文化主题壁画,美化了村庄;协调5万元资金对现有老化水利管网进行了改造,满足了群众饮用水需求;改造危旧房屋27户,为37户贫困户硬化院内路面,完成52户贫困户自来水户户通。如今的后等齐村路宽了,灯亮了,环境优美了。 白天忙工作,他就利用晚上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政治,上党课,学习党的有关农村方面的方针政策,统一大家的思想,明确任务、目标和方向。建立了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制度,围绕理想信念、农村法律法规、种植养殖技术等内容,对党员进行学习培训,持续激发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逐渐将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刘兴华书记在后等齐村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凭着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凭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凭着自己对待工作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在我们村做了大量的实事、难事和我们想办而办不成的事,为我们后等齐村做出了突出贡献。刘兴华书记在我们村的帮扶工作虽然结束了,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工作作风,一直在影响和感染着我们,我们后等齐村的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他的… …”老村支书刘玉岱讲到这里时,两眼已经噙满了泪水… …
(文/乔元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