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西 游 记
作者/王新桥
辛丑年仲夏,吃过夫人包的粽子没几天,我俩迎着朝阳,开始了自驾游一周的旅游生活。
两年前老伴总叨唠,想去山西乔家大院看看。一是去年疫情爆发不宜出行,二是本人驾车技术不逮,对长途旅行多少有些犯怵。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从北京出发,沿京港澳高速路一路向南。大约在石家庄附近转而向西。巍巍太行扑面而来。路经革命圣地西柏坡,鲜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巨幅标语横跨高速路上方,平添了不少喜庆氛围。
山区高速车辆不多,偶尔打开车窗,顿感风清气爽,十份惬意。一道道山岗,一孔孔隧道让夫人遥想古人行路之难。她问我,这山里老辈人是不是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啊。那是肯定的。我的老家尚且在平原,村子距县城仅有30华里,许多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何况这深山里。也正因为山峦阻隔交通不便,当年八路军才建立太行根据地,依地势之优打击日本侵略者。平型关的枪炮声曾在山间回荡,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地泣鬼神,左权将军牺牲在太行山上,成为我党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毛主席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是在太行山麓遥控指挥三大战役,最终建立新中国。
一道道山,一幕幕景,既有美好的自然风光,也闪现一幅幅历史画卷。时空交错,令人思绪万千。
经过近7个小时的行程,在百度地图的引导下,我们准确无误地顺利抵达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下榻’复盛信’客栈。不知是否含有当年乔家复字号延续之意。客栈环境优美,清洁淡雅,服务热情周到,颇具山西人精细之风。
次日八时半,我们踏入了期盼已久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其主人曾是著名晋商乔致镛。大院占地10642平方米,共有6座大院,30进小院,313间房屋,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建筑气势宏伟,威严高大,雕梁画柱细致入微,尤其石,木,砖雕技艺精湛,栩栩如生。其门联牌匾尽显中庸儒道之风,字里行间既含有主人的希望追求,也体现其严谨的治家和经商之道。大院不仅饱含建筑美学,也是一座晋商文化宝库。
经几代人不懈努力,终使乔家人丁兴旺,富甲天下。乔致镛创办的钱庄票号,解决了自古现银流通不便等诸多问题,极大促进了商品资本和经济发展。这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生动体现。
爱人对乔家大院看的十份仔细,尤其对民俗内容格外感兴趣。深深庭院雨天如何排水,偌大家族如何管理,颇有为古人担忧之感。
不觉间在乔家大院足足参观了整整一个上午。午后我们驱车前往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至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现存城墙,为明朝初年所建。那时朱元璋刚当皇帝,其都城还在南京,由此算来,平遥古城墙比北京故宫历史还要久远。因为鞍马劳顿,我们仅粗略参观了古城墙,古城门,古县衙等几处景点。而后夜宿古城,翌日奔赴地处秦晋大峡谷的壶口瀑布。
接近景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如春雷滚滚冲击耳鼓;未见其详,先睹其势,如雨如雾,弥漫峡谷。临近观之,黄河上游足有四五百米之阔,而水至壶口,遇怪石阻隔,仅有一二十米可飞奔而泄,且有几十米落差,形成一条或数条黄龙携风带雨,隆隆咆哮着,一头钻进深不见底称之为龙槽的下游。造就如此景观,只有鬼斧神工。
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水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虽经九曲,终一泻万里,不可阻挡,气势如虹。它滋润了华夏大地,孕育了中华文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耳畔忽然响起【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乐声与涛声和鸣,情景交融,震人心魄。这不正是伟大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神奇写照吗。
爱人也被这情这景感动了,不由得振臂高呼‘黄河,母亲河,我来啦’。我们在此留影拍照,被瀑布激起的浪花雨雾打湿了衣衫,而心情却格外欢喜,如沐浴,似甘霖,荡涤滋润心灵。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黄河,我们驱车返回了山西洪洞县,在大槐树寻根景区汾河畔宾馆下榻。
大槐树是中原地区许多人的寻根之处。据史料记载,因战乱,水,旱,蝗,疫等灾害所致,使河南,河北山东皖北等广大地区‘道路阻塞,人烟断绝’,加之随后明朝内部权力之争的‘靖难之变’,更加剧了其惨绝人寰的景象。许多地区由于人员骤减,不得不由州改县,甚至撤州并县。据县志记载,我的老家就是明朝洪武八年由蠡州改为蠡县的,一直延制至今。而晋中南地区有黄河,汾水之利,农耕一向发达,又罕有战乱灾害袭扰,人口渐密。据此明朝政府展开了长达50余年的大规模官方移民活动。‘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中原许多人世代忘不了的乡愁。因此处并非此次计划旅游之重点,故未展开真正的寻根活动,只在大槐树景区汾河沿岸,留下了不少美照,以示纪念,也略表寻根之意。
次日,我们驱车一路向北直奔大同而去。
临近大同,天降细雨,恰似清水泼街,古城清新如洗。转天则蓝天艳阳白云朵朵,令人神清气爽。我对老伴戏言,这是诰命夫人待遇,令她喜上眉梢。
大同古称平城,曾是北魏都城。山西是我国文化大省,分晋南,晋中,晋北,文化各具特色。晋南属黄河文化,具有农耕特色,晋中属晋商文化,也可俗称大院文化,晋北则是典型的佛教文化。佛教传至中国,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但直至北魏,佛教在我国才有了惊人的发展。因为北魏将佛教赋予了‘巡民教化’安抚民众的国家政治色彩,成为统治阶级可资利用思想武器。于是,在中国北方佛教空前兴盛了起来。
大同之行我们首选了云冈石窟。这里与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进入景区,果然不同凡响。一千五六百年前的先人,在延绵千余米的岩壁上,居然开凿出252个大小洞窟,石佛雕像多达51000余尊。有的洞窟空间巨大,造像气势宏伟,不仅工程浩大,而且内容丰富,工艺精湛,细致入微。史料记载开凿石窟历经六十余载,后又经历朝修葺,保留至今弥足珍贵。
本人虽不信奉任何宗教,但一向尊重三教九流。亦不反对夫人见佛便拜之举,充分理解她为全家祈祷平安吉祥,健康幸福的深深含义。但愿佛祖普渡众生,降福人间。
悬空寺是我们此行最后一景。这座寺院位于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之上,似镶嵌悬挂于崖璧,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著称于世。该寺院建成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后期,是我国现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独特寺庙。之所以建筑如此险峻,史料记载,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世前,曾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器浮’,意思是让人们进入这样的寺院,可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间烦恼抛掉。随后虔诚的弟子们,百般设计精心选址,终建成悬空寺。
人们登临此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天峭壁如刀切,俯视凌空数十丈,患有恐高症的我,顿感双腿无力,心惊胆颤。在最为险要之处,夫人为我作出行进示范。她教我蹲下蹭行,虽形象不雅,然重心下移,果然奏效,尽管冷汗湿衣,但终于有惊无险完成此行。
记得我二十岁那年,曾看到【人民画报】有一幅【恒山悬空寺】风景照片,风光十份秀美险峻。为此我写了几句诗作为观后感。那时我尚未去过悬空寺,只能称为神往。直到2000年,我才首次去了那里。但因恐高,蹬寺行程止于半途,十份遗憾。这次在爱人鼓励搀扶下,终于完整登临了悬空寺。夫人为鼓励我,在蹬寺之前,大声朗诵我当年的诗作,‘恒山挂魏楼,苍松惊抬头,峻岭昂天外,白云寺下游。’抑扬顿挫,朗诵的很有意味,博得许多游客围观称赞。到最为险峻处,见我俩惊恐蹲行之态,有人认出我们,‘这不是刚才朗诵诗词的大姐吗’。真是乐不可支,善哉,善哉。
在大同期间,我们还抽空环游了古城墙。无论白天还是夜景,七公里多长的高大城墙古韵犹存,风光无限,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
一周时间转眼即逝,但阵阵黄河涛声却久久回响耳畔,丰富多彩的三晋文化也似乎沁润了心田。两千公里路程平平安安,既大饱了眼福,又愉悦了身心。
大好河山,待我再揽。
2021年6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