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毛板船
(听宝庆人讲宝庆故事)

(21)
记得我小时候到这里来玩的时候,明明看见高庙正门上大书“康济”二字,为何后来又改成关帝庙了呢?
后来年长后读了一点史书才知道,原来,清廷入主中原,为了笼络汉民,征服人心,就选择了尊崇以忠义为核心的关公文化。
康熙年间,就把这个康济庙改成了关帝庙。
到了建国之初,把关帝庙改回了更古老的“康济庙”。但是不知道后来为何又改回了“大清国”的名称了?

而确确实实,古邵州这方宝地也为历代兵家所看中觊觎。
古城中就留有大量的与三国蜀汉特别是与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有关的地名和传说。
如祭旗坡、落箭坡、鼓楼亭、卸甲坊等都与张飞有关。而仙人桥则与关羽有关。
大量的文物遗址和民间传说都证实了古邵州是蜀国刘备军事政权的地盘之一。
当然,改康济庙为关帝庙主要是官府的事,清朝皇帝崇拜关羽,手下的官员必然趋之若鹜。
其实,由宋徽宗赵佶提匾的“康济”二字也很不错。这个善于踢“蹴鞠”(即今天的足球,按理来说,中国才是足球的祖师爷。)的皇帝写得一手好“瘦金体”,(徽宗老儿就是这个字体的创始人。)只见那“康济”二字刚劲挺拔,更兼清秀娟丽。

按理说,这个皇帝最适合的职业就是当书画家,或者去当个教授,要不就干个什么演员乐手之类的也行。哪怕跟高俅他们去组织个足球队什么的也好。
当个端王多好,他偏偏要去当皇帝。结果被金兵掳去,在北国的冰天雪地里吃尽了苦头,落得个客死他乡的悲惨下场。
父子两代皇帝被掳。让“靖康之耻”这段悲惨历史羞辱了中原军民数百年。

邵阳这个地方的的确确属于风水宝地,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
海啸自然扯不上边,至于什么山崩地裂,地震泥石流什么的都没听说过,也没有发生过大的瘟疫。
最近的“非典”和“新冠病毒”好像也不太看好邵阳。在祖先的庇佑下,邵阳人总体上还是平安的。
邵阳的历史上还出了一位皇帝,那就是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的第14位皇帝。
他曾任邵州防御使,当皇帝后他的纪元为宝庆元年。因此他就把自己发迹的地方提升了一级,从州变成了府,并以宝庆命名。宝庆府就是这么来的。

小游艇从双清亭下驶过的时候,我赶紧抬头仔细瞻仰。
心想,过去都是从上面的双清亭往下看,今天终于从江面往上看了。
从水面往上看,砥柱矶危岩耸立,气势雄伟。双清亭高峙峭壁,跃然欲飞。好一幅雄浑洒脱的泼墨山水画!
如果说,从邵阳市溯江而上,是移步换景,美轮美奂,那么船行下游就是人在画中,疑为仙境。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