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历史文学新著《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⑸■作者/徐甡民

刘彻: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剧照)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精品&旷世历史文学佳作《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⑸‐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⒌真公主'之后,汉武帝来了|共⒀期■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历史文学《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作者/徐甡民
【章节导读】:本著《中国不容易》共分10个章节,(【克勒文苑】下面选载的是本著中“第3章〖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中的部分内容,且分为13期,陆续展示给广大师友读者们,敬请品鉴!)今天刊载的是🚩🚩⑸‐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⒌“真公主”之后,汉武帝来了
【本著概要】作者以中国所经历的夏、商、周、秦、汉、三国时代、晋、南北朝时代、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为顺序,在严格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用富于理性的思辨,首次以一个专题的视角,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依次“重新打开”,并将它们归纳串联,以凸显其主题意义及其认知价值。
作者用雄宏优美的笔触,以气贯长虹之势叙写中国历经的千年苍桑与曲折轮回,是一部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更好更全面地解读中国史、认识中国的珍贵的文学佳作!更是一部倾尽作者心血的难能可贵的值得珍藏的史学巨著!…
【正文】:▼▼▼
{上接→“【克勒文苑】《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⑷‐Ⅲ〖匈奴未灭…“马邑事变”与“白登之围”■徐甡民”}

☛⒌“真公主”之后,汉武帝来了
==
和亲和亲,又和又亲,政治正确;可在当时它只是韬晦之计,或者就是屈辱性的退让。这个政策一开,竟是一发而不可收。刘邦去世以后,冒顿给“丈母娘”吕后来了一封“求婚信”,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差点气昏的吕后召集大臣商议,樊哙说,给我10万人马,扫平匈奴!有人就说:得了得了,当时32万兵马就是你带的队,却陷高帝于白登被围七日,现在还敢以大话欺君?接着经过大家冷静评估分析,没办法,吕后只好回了一封措辞委婉的信,然后继续和亲,送了一位宗姓女以及大批嫁妆过去。

汉文帝登基后,冒顿要给他一个下马威,遂背弃和亲之约,派数万大军攻击汉地,烧杀抢掠。他们时常的做法就是攻陷一地,然后尽杀男丁老孺,掳掠妇女,洗劫城池。文帝急忙兴兵迎击,匈奴早已扬尘而去。冒顿继而又提出和亲,文帝没有应对良策,只得又送去一位宗姓女和大批棉帛米粮。这次送“公主”,指定宦官中行说随行,中行说不愿意去那苦寒的北蛮之地,上司说:“让你去你就得去。”中行说发狠说:“如果逼我去,我就会成为汉朝的祸害。”他也真是说到做到,建议匈奴保持自家习俗传统以从根本上对抗汉族的,就是此人。

冒顿死后,其子老上单于率14万匈奴大军进犯,杀掳数万汉朝军民,前锋进抵距长安200里,汉文帝急忙调兵迎敌,匈奴并不恋战,退到塞外。两国再次议和,汉庭继续许以和亲与岁贡,又送去了“公主”,双方由此平和了两年。
老上单于死后,其子军臣单于撕毁和亲之约,以6万骑兵发动攻战,杀略甚众,烽火警报连连告急。文帝起兵阻击,匈奴退出塞外,汉军罢兵。所以文帝会在匈奴的肆意吊打之下嗟叹没有廉颇、李牧这样的良将。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剧照)
汉文帝时期,除了未曾造成大乱即被镇压的两次诸侯王谋反,内政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可是边患频仍。汉文帝也曾发狠要亲率将士抗击匈奴,终也作罢,只得再送“公主”与财货。然而“文景之治”并非徒有虚名,它巩固了中央集权,积攒了国力;在对付匈奴上,汉文帝虽然左支右绌,却至少做了两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其一是采用晃错募民实边、屯田积谷、备战守边的建议,充实边境;二是大力发展养马,先后在西北边境地区设立了36所大型马场,饲养马匹30万匹,同时鼓励民间养马。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长子,登基剧照
汉景帝继位后继续和亲。隔年,因汉景帝推行“削藩策”而激起“七国之乱”——当年刘邦鉴于异姓王多有谋反,有过“非刘姓不得封王”的遗训,哪知道宗姓诸侯王的叛乱造反一点也不逊色。期间,与匈奴接壤的赵国诸侯王刘遂请求匈奴出兵一起攻打中央朝廷,军臣单于“愿游中国,”立刻挥师南进,越过长城,大肆劫掠。可是造反的王爷们不争气,从起事到败亡只有三个月。汉军随即赶往边境,军臣单于率军退去。然后匈奴就一个劲地对汉朝袭击侵扰,汉景帝不得不再提和亲。

可是中行说对军臣单于说,汉朝送来的都是假公主,这次应该给汉景帝点儿颜色看看。军臣单于遂传话给汉景帝:“汉匈关系破裂,责任全部在汉方,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们负责!”此话怎讲?原来你们送来的都是宗室女假公主,我们单于居然成了你们诸侯王的女婿!汉景帝掂量了一下,无法与匈奴彻底闹翻,只能忍声吞气又忍痛割爱,于是十五岁的南公主(有说仍然是冒名顶替)泣别长安,从此无归。

在此后相对平和的十年里,汉景帝除了继续实行屯边和“马政”外,还实行了“开关市”,即让边民与匈奴进行买卖、互通往来。这样一来就果如中行说所说,汉人的货物和文化就对匈奴中下层民众产生了阻挡不住的诱惑,于是“和平演变”的事情就开始发生,诸多匈奴小部落纷纷归降汉朝,希望过上汉人的生活。
军臣单于一看这情况不对呀,于是又率军发难,首先攻击汉庭的马场。这时汉朝官府所属的马匹已达四十万匹,且“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同时还让归顺的匈奴教习汉军骑射,这一切所为何来?大家都明白。但是这一仗军臣单于遭遇到了硬仗,汉军战死2000多人,匈奴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汉军援军赶到,匈奴只好撤军。不久军臣又率军攻击长城要隘雁门郡,战斗异常惨烈,太守冯敬战死,匈奴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匈奴攻破雁门,屠城后撤走。

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汉景帝刘启第十子(剧照)
历史到了这个节骨眼,终于等来了汉武帝刘彻。汉武帝16岁登场的时候并不闪亮,继续与匈奴和亲。可是和亲不是要送公主吗?汉使公孙弘以新帝年轻、即使有公主也太小为由予以推脱。但是汉武帝却以公孙弘对匈奴太过谦恭而将其撤职,于此可见汉武帝对于匈奴的态度。
这样拖了5年,军臣单于催逼愈急,汉武帝召开庭议,和亲的意见仍然占了上风。汉武帝遂送去了才只10岁的“女儿”,军臣单于觉得这个“公主”不靠谱,竟对其竭尽折磨。这个消息传到了汉庭,直接打脸汉武帝。
到这个时候,汉朝粗算已经向匈奴送去了8位“公主。”她们对于汉朝的“缓兵之计”也许起到了一些作用,可是她们作为牺牲品的极为悲惨的个人命运,却无人念及以至于无声无息。

送去公主两年以后,汉武帝逮住了一个机会。有一个身为商贾的双面间谍,以做内应、献马邑为诱饵,诱使军臣单于率匈奴军队前来,而汉军则设伏以待。军臣果然率10万大军准备侵夺马邑。但是到了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军臣发现沿途只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即而起疑。然后他们拿下一个边防哨所,俘获了一名尉官,尉官不得不将汉军计谋道出。匈奴立即撤军。
计划败露,是因为活儿粗糙。当年李牧诱敌,散在外面的是连人带牲畜,现在却弄得一个人影没有;而且这么重大机密的军事行动,使个哨所的下层尉官都知道,这事情不黄也就没有道理了。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就彻底撕破了脸。匈奴“攻盗入边,不可胜数”,这终久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在此之前,公主也真送了不少,岁贡也有年头了,可是匈奴仍然是匈奴。接下来该怎么办?要不就是一路退让,直到把江山社稷让出去,可当着皇帝的刘彻不干,汉族子民也不会答应;要么就是拉开架势彻底干一场,事情被逼到墙角——由战争来决定命运。汉武帝就此发动并领导了“三大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终于将匈奴打趴,从而彻底改变了力量对比和战场态势。而这个时候距离李牧、蒙恬已经分别有一百多年和八十多年了。
人们至今都应该庆幸,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上天让我们摊上了这样一位雄主。如果不是汉武帝,历史真不知会改写到哪儿去。班固说:“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武帝纪赞》)——汉武帝雄才大略,如果能够再多继承一些文、景二帝的恭俭作风,那么他比古代圣王并不逊色。

后世有人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可是如果体察一下当时要战胜匈奴这样强大的悍敌,战争的规模又是如此地宏大,就会觉得这种批评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宋代的司马光对汉武帝的个人品行提出峻厉批评:“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这说的多少也是事实。可是清人吴裕垂说得更有意思:“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历朝史案》)其实当时处于抗匈一线的霍去病所说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应该就点清了当时不二的历史选择。(——节选自历史文学书作《中国不容易》)
■■■未完待续*^o^*
▼{下接→“【克勒文苑】《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⑹‐Ⅲ〖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⒍■徐甡民”}


>>>>>>>>>>(END)
撰 稿:徐甡民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旷世历史文学书作《中国不容易》徐甡民 著(书照)

徐甡民先生的《中国不容易》书作浏览(如下图)


《中国不容易》内容概要▼▼▼

中国自古以来,始终处于两种战争之中。一是为争夺王权、改朝换代而发起的征战,它们业已成为系统的历史叙事;另一种则是由边烽边患引发的民族社稷保卫战,它们片段地穿插在历史的综述之中。前者决定着王权的更替,后者则影响着国家的形成。
中国地域辽阔,天造地设的地缘特征,使北方的草原大漠与中原的阡陌耕地接壤相连。为争夺土地和人口,北方游牧民族西戎、狄族、氐族、鲜卑、突厥、党项、女真、契丹、蒙族、后女真,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对中原地区进行了轮番的、持续的、剧烈的攻战和劫掠。

中国不容易,就在于它始终处于边烽边患、战祸叠起之中,而终能激荡自新,顽强抗击并最终融合了各游牧部族,从而使华夏社稷不断得以浴火重生,同时维护了多民族共同体的国家统一。
中国不容易还在于,在民族间长期的对抗与融合过程中,华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汇、振荡激活,从而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核的多民族共同的中华文化,并且以其恢弘的气度,凝聚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历史没有意外,只有忠告。曾经具有历史先进性的农业文明在遭遇了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因晚清统治者的抱残守缺、顽固不化,而终于导致列强霸凌和丧权辱国。
历史是过往的时空,却又永远鲜活。本著第一次以一个专题的视角,对相关历史“重新打开”,将它们归纳串联,以凸显其主题意义及其认知价值。同时本著在恪守史实的基础上,重新叙事,以人物故事为主要脉络,以使它成为一部文学性的历史读本。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历史文学新著《中国不容易》精彩选载‼️■作者/徐甡民
2021-07-08 16:39:54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