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律•蒲

文/翟功印/2021.7.7

岸侧丛丛茂,依鱼戏鹭频。
茸芽形剑叶,密节复盘根。
风劲香弥远,雨稠色更新。
截来欣习字,织席贴身亲。

北庵志异•脸面

文/翟功印/2021.7.8

李君屏,西府儒商,仲夏某日散步不慎掉二尺水泥深渠,脸面左部蹭破,羞于见人,三日后戴长沿帽及口罩严实遮颜,悄入县公立医院就诊。思忖蹭处乃皮肤,即号挂皮肤科,求诊者如堵,及医前,医望而告其皮破为外伤,劝外科可医。李公思之在理,排队至外科医前,医闻李公所述,察脸伤处稍及鼻翼,乃劝于耳鼻喉科诊之。李公思之亦有理,脸部涉及五官,医院又无脸科,医者总得有所归属,遂遵医嘱转向耳鼻喉科,医问罢,觉鼻翼无大碍,再劝至口腔科。口腔科坐诊白衣悉以切之,使其张口左右转动下巴,即见李公嘴角微创,又闻李公前面三次转科,吃吃笑曰:“先生要争回脸面非我不可。”
北庵居士云:李公乃儒雅之士,为人若海谦卑而不争,自己伤了脸面,岂忍从医者再伤脸面,坐诊者纵执业不熟,或接诊频繁而致心绪不宁,始间有敷衍推避之意耳,李公却包羞而未怨怼发泄,及与我倾诉时亦能以从医者角度恤其不易,诚乃大智大德之君也。

我与妻(歌词)

文/杨公劳

我与妻,我与妻
千年缘份走在了一起
感恩善良和慈悲
孝敬父母,生儿育女
我与妻,我与妻
人生路上同舟共济
酸甜苦辣一起经风雨
柴米油盐靠自己努力
我与妻,我与妻
磕磕绊绊多年不容易
吵过闹过哭过笑过
白老偕老牵手在一起
永远在一起

2021.7.8作于法门寺

五古.夏晨

文/李周省

晨起窗外亮,
风清阵送爽。
霞光映花莹,
晨练闻芳香。

作于2021.07.08扶风

盛夏禅悟

文/何俊峰

将染了花香的心事收入岁月的行囊,赴一场山水之约。细雨霏霏。一瞥清凉山,山在雨雾中,隐隐约约,仿似在最深的盛夏,最清的时光里。群峰逶迤,翠意幽微,远远看着,仿佛就可以卸落繁华,掸掉红尘喧嚣。这时候,轻易的就能生出清风明月的心思,很想草舍天光,布衣粗食,疏篱淡茶,做个了无牵挂的隐士。只是,一颗心,动了又动,还是抛不开俗世的一切,只能在与山水草木亲近的时候宽了又宽,静了又静,将诗意根植于心。

空山新雨后,寂寂,幽幽,又清清。
那些新绿,盈翠欲滴,那些花儿,酒窝里盛着清泉,那露珠,晶晶莹莹,是清透的韵脚。落在花上,叶上,就组成了诗,连成了词。将空山汇成了诗和词的海洋。每一首诗,每一阙词,都透着灵犀。走进空山,清风徐来,落在花枝,花枝轻摇,滴下花香;落在青枝,盈盈翠翠,有绿滴下;落在眉睫,有柔软一寸一寸的打开眸里的温柔。此时,与大自然为伍,我亦如苏轼般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

清风拂面,一呼一吸间,空灵渗入肺腑。将心放在山水里打坐,享受清风的沐浴,触目都是草木的清弦,满耳都是清透的山水之音,是清欢,是梵唱。如此,眼耳俱是菩提,无处不宁,无处不静。相寻故里,听风沐雨,看清泉流石,徜徉于山水之间,品咂一些古人的心思,品咂一些柔婉的字词,品砸草木的清香,品咂明月清风的况味。则清风明月,山水草木自会还你清水样的心,清水样的念,遇山水草木如遇故人。

也说作家画

文/李西岐

清.盛大士《谿山卧游录》云:“画有士人之画,有作家之画。士人之画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画,工而不必画妙,故与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
作家作画,主要是为了使观赏者对客体的认辨,因此只求绘至物象之逼真与功利效果,结果则无法将自已坎入画境之中,更无法使自己的心灵生活在其间了。由于无心灵的自由,便无心灵的创作,因而画家(准确的说,应该是匠人画)的作品当然呈现著一股呆板、匠气与冷漠了。明.董其昌说:“不读书,不足与之言画。”董先生满腹经纶,字又写得好,他有资格这样说呀。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诗书画同源,文史不分家。王维、苏东坡、赵孟頫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古往今来,人们以不同形式绘宇宙乾坤,抒胸中丘壑,描摹正大宏阔的天地人生之美。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匠心的依据与创造的源泉,富有才情和智慧的作家们在吟诗作赋、笔走龙蛇、点染皴擦之中留下对自然、世界和人自身的独特感悟。正是这些作家的书法美术作品,得以呈现他们的多样精神追求。
将作家画从文人画中剥离出来,盛大士乃第一人也。

作于 2021年7月8日西安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