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风波
——耳食作品
7月7日老婆买来了一堆杏,供我晒杏干。
晒这个套路简单,洗净捏开即可,我抽空动手。大概清洗之后,我给它们去核,没几下,我的脖子就僵硬起来,我连忙住手,活动颈椎。
这时候,想起来老婆说晚上要包饺子,我惆怅起来——韭菜不好加工,要摘菜洗菜切菜拌馅,有些麻烦,老婆一个人干一定着忙,而面粉生虫了,要过箩然后和面,哪一样都需要低头,我一样帮不上忙……索性不做了吧,等老婆回来,焯韭菜凉拌,简单多了。韭菜是学生送的,这么热的天,坏了可惜,而老婆晚上不吃饭,我对付了正好。如意算盘打好,我继续工作。
老婆进门,我首先声明:“甭包饺子了,费事。你摘好韭菜,我凉拌。”
“啊呀,你凉拌着吃,浪费韭菜了。”老婆表示惋惜。
我愕然,哑然,继而脱口:“不吃了,免得浪费。”说完,我出门溜达,心里想,我吃什么都是浪费,干脆不吃了,反正家里也没什么,我就喝酒吧,喝死万事大吉,一了百了。我已然成了废人,没理由熬煎亲人的,给社会添麻烦。
说来,我确是一个靡费的人,尤其是不良嗜好之抽烟喝酒,无不需要巨大支出,而“优良”嗜好之旅行,更是无底洞。这两个方面的耗费有共同特点,那就是后续潜藏的开支,烟酒会导致生病看病吃药,旅游会“让人心发狂”而不安于室,还要继续整备行装。
不过,我却也并不厚自奉养,对自己颇为克吝的,真的小气到了“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对于饮食衣履居室座驾都没有过高的要求,生活必须品也务求便宜,只讲实用。相对过分的开销是买书写书和印书,这几年,我为之耗费不少。
我小气的案例比比皆是,这里给您信手拈来展示几个。要过年了,老婆专门买了两条玉溪烟藏起来,为我过年的时候显摆做准备。真凑巧,朋友送了我两条玉玺,我舍不得造费,拿去让大舅哥换了几条白盒红塔山。
大舅哥给换了烟,奇怪地问我,买上了就过年抽吧,咋又要换?我说这是朋友送的。大舅哥蒙了,说不是昨天XX(我媳妇)才买的吗?……
我回家问老婆,老婆拿出储备,批评我说,过年了,连农村人都抽二十以上的烟,你还抽这个,不光拿不出手,关键不好看——这烟已经成了“白事”的标配。我不信这个,管他什么面子和忌讳,当然我行我素,省钱才是硬道理。
那年夏天,拉着老丈人和大舅哥两口子游云冈石窟,到了景区大门前,得知票价要140,我就心生退意,不打算进去了。老婆苦劝,我心疼来之不易的小钱,终于没有进去瞻仰。为这个,老婆唠叨了好几年,很为我惋惜,也怨我小气,直到今年春天又一次组团游山西,补上了云冈一课,她才消除了缺憾。
经济条件所限,也是苦难经历使然,对于任何消费品我都不要求档次,甚至专门垂青低档商品和服务。我装修过好几回房子,都被看成是“简装”,实际上也是,早几年的马桶和洗菜盆是捡来的,后来没地方捡了,才被迫去买,专挑便宜的。
卫浴商店的老板听我说要最低价的,鄙夷地嘲讽我:“呵呵,谁买那个呢,至少买2000以上的……”
我生气,回怼:“那,你进这么多干什么?摆着看呢?搁着玩呢?”
基于“困窘”这一现实,我向来憎恶暴殄天物的,浪费,在我应该是不实之词吧,相反,我倒是希望物尽其用的。因此,每常见到过分的包装,痛惜之余,我就苦思冥想它们的附加用途。为一点韭菜,拉里拉杂地啰嗦了不少,显然是借题发挥和小题大做,小品文嘛,大约如此,破个闷就得了。

作者简介:许茂生,男,笔名遁魔、洗耳翁等。河北省涿鹿县人。县文化局工作。已出版多本作品集。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理事。涿鹿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涿鹿收藏家协会理事。涿鹿秧歌角研究会理事。热心于推广和研究本土文化。文笔优雅细腻。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