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也是贡献
文/刘明军
2021年春节,我在宁晋县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年,这是我第三次不在家过年。第一次是45年前。那时我年方弱冠,刚谙世事,在部队服役,从一个学生娃来到了部队,因很多战友是同学和老乡,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生活,在部队的6年里,除了新兵两年,我每年都回家过年,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那时,无牵无挂,无忧无虑,虽然想家,但想家是一时的,欢乐是无限的,不能回家过年,是舍小家,为大家。第二次是20年前。那时妻姑的女儿在太原开了个不大不小的饭店,有员工十几号。那年腊月初,远在沧州的姑父生病,应表妹之邀前往帮忙,说好姑父病情好转即回。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身康体健的姑父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我一时陷在太原,早晨给员工做早餐,饭后去采买,至晚上收账才休息,俨然成了老板。一晃春节来到,员工放假,饭店关门,听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我孤家寡人独守空房,想起年老的父母,可爱的妻子,娇弱的儿女,空虚!孤独!无奈!电话里给远方的父母拜年磕头,嗓音哽咽地问候了妻儿,放下电话的我,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扑簌簌地落下来,过了平生最苦涩的年。没能回家过年,皆为亲情。今年春节,是我第三次没在家过年。2020年,我父母已离世多年,我也步入老人行列。冬12月,儿子和女儿都想让我们老俩口到城市小住一段,我们商量先在女儿家住个把月,再到儿子家住一段,过了腊月初十就回家准备过年的物品。于是我们第一站就先到了女儿工作地--宁晋县。宁晋,又称“凤凰城”,县城称“凤凰镇”,属邢台市,距省会石家庄60公里,无论地域面积还是人口总量,皆肃宁县两倍以上,工农业基础雄厚发达。有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晶龙集团、“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的工业区--小河庄、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玉峰集团等大型企业;远往西偏南60公里的临城县有北方鲜见的喀斯特地貌华北第一洞--崆山白云洞、西偏北20公里的赵县有中国第一石拱桥--隋赵州桥;近有凤鸣湖、凤翔湖景点;古有记念刘秀登基所建的恢宏高大、金顶琉璃瓦庙--云台寺,今有纪念中国革命历程的微缩景观、红色教育基地--黄儿营。古宁晋地势低洼,河流密布,有“九河下稍”之称,又称“宁晋洼”,古滹沱河曾在县境通过,200年前才淤积改道。相传公元前二十五世纪,在宁晋古大陆泽之滨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树,叶红椹紫,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凤凰吃到桑椹后,引颈高歌,招得百鸟前去朝拜。看到如此美景,黄帝后代少昊就在这棵桑树下居住下来,发展生产,后称“穷桑帝”。后人依照凤凰伏卧的形状,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凤凰城。今宁晋县城多有凤凰标志及以“凤”“凰”命名之楼台建筑。我与宁晋有交往启于15年前,2006年,一个宁晋姑娘嫁入我家,成为我的儿媳;5年后,2011年,我的女儿又嫁了个宁晋女婿。从此我与宁晋人双结缘。巧得是,女儿、儿媳又双双成为宁晋县政协委员。在宁晋住十来天后,元旦放假,儿子邀我去石家庄小住,顺便游玩。于是我们便带外孙女一同去石家庄,次日去了正定,参观塔元庄新貌、游大佛寺、吃烧麦、赏夜景。1月2日,儿子一家陪我们看了电影《我爱我的家乡》,反映的是十九大以后农村的巨大变化,没想到演员竟是一口纯正的安平话,也算是乡音吧。3日,因外孙女要上学,我们回到了宁晋。4日,不好的消息传来,河北省新冠疫情反弹,石家庄、邢台分别列入高风险区--封城!虽说疫情近在咫尺,但我并没惊慌,我相信,有2020年抗疫经验,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疫情很快就会控制住,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有自信,但后疫情时代什么时候结束就不好说了。虽然我不紧张,说实话心里也没底,回家过年定遥遥无期。此后的日子里,我们配合防疫部门工作,几次做核酸,戴口罩,毕竟我们从一个高风险地区来到了另一个高风险地区,我是一个老党员,不能发挥先锋作用,就关门闭户不出门,给女儿一家做做饭,支持他们工作,间接为防疫做贡献吧。因为女儿、女婿分别在两个单位任“防疫办”主任,每天工作至深夜,有时还参加值班,别的帮不上,做饭带孩子还行。从此,我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支持女儿工作,精心照顾孩子上,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尽快结束疫情。闲暇之余,我看看电视,关心着疫情走向,看着西方“发达”国家新冠疫情持续发酵,而我们呢,疫情只局限于始发地区,没有扩散失控,仅仅半个多月,河北省防疫形势好转,一个月后归零。进入2月,虽又散发一例,但很快又归零且未再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英明、正确,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春节期间,我通过微信和亲友互动聊天,虽然想家,并不寂寞。在蜗居宁晋期间,应笔友之邀,我通过微信和有关人员互动,三个月将一部《河头店村志》完成框架,形成了电子版,得到对方的肯定和赞赏。这一年,我在宁晋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年。3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桃红柳绿,我和妻踏着和睦的春风回到了阔别的家乡,想想在宁晋的3个多月,其实感觉挺好的。
作者:刘明军,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人,1956年生,1974年12月入伍,1978年入党,1981年1月退役。在《沧州日报》发表作品2篇、《肃宁周报》发表作品多篇、河北《小小说月刊》发表作品1篇、主笔编写完成30万字《南王村志》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