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翰苑】海燕国际艺术传媒
联合推出‖特约诗人〈虫二〉老师专辑
《消失的地平线》之一
1.伤逝
烟雨
撑起帷幔
隐藏起传说
记录在画的
不过是有颜值的两三事
油纸伞、旗袍、路边摊
没人在意
消失了地平线
黑白妥协成高级灰
忆起岭南岁月
是流动飨宴
楼兰渐远
胭脂变淡
淡过向晚夕阳
遗忘一抹晚霞在天边
只是烟雨天看不见

2.树
树是妥协的艺术品
每个分枝都充满了考量
委屈、迎合、圆融
随风摇摆的脊梁
没人愿意揭穿它的秘密
比如黑暗的土地下
偷生的树根
比树干还要盘虬冗长
蚺蛇一样见不得阳光
Trees
By Frank Wang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tree!
It stands still even while all its leaves flee
Branches and twigs are twisted but sophisticated
While each turn is calculated
Six feet under reveals dark side
Roots grew freely with much to hide
In the jungle or by the road how majestic and admirable
From timber to lumber how usable and incredible

3.山里人
文/虫二
她是流着泪走的
谁不是呢
一样的大山
背负经年积雪的沉重
融雪汇成溪水东流
迁徙的雪雁不停
山地瘠薄倔强
也留不住春风
山里人早起
被执著的子规唤醒
念叨着一个个列祖的名
勤劳的乡亲
误听成了春耕

4.酒醉的雨滴
离乡并不辛苦
苦的是下不停的梅雨
云低了
田高了
雨中站着无奈的乡亲
我掂量着
不被这雨打湿眼睛
5.阴天
天借着云压了下来
笃定我们是懦弱的一群
呼吸的空间小了
呐喊变成呻吟
呻吟本来就是哀求
我也在呻吟
赞美了千年的云太重
压弯了我的脊梁
我还在掂量
哪里去寻找我的自尊

6.夜路
赶夜路的人
何须好奇过眼灯火
璀璨或者阑珊
终究演变成黑白
直到孤独来袭
一切被灰暗吞噬
对应着某個燈下的愁眠
可以忽略游子的故事
远方只是踏不到土地的借口
只要浅尝离世滋味
便会重拾各自宿命
专心丈量自己脚下的路

7.琴声
琴声响起的时候
眼泪开始追逐音符
旋律说着久远的故事
和弦补上断篇
那时的天空没有哀伤
盼望随云而来
我们时刻准备着
天破洞的那天
我没有去上课
讲的是补天的故事
也错过了合唱大风歌
8.黑暗
习惯很容易养成
比如不再拒绝独处
被黑暗拥抱的温暖
来自前世的孤独
如同重温一段旧情
修炼下一个轮回的无辜
这不是刻意的装饰
那种执着
那份谧静
悬崖边上的顿悟
是换得这习惯的必修课
时间会打磨突兀
9.崖
文/虫二
悬崖深
深过所有的耐心
下面一定藏着那把钥匙
引来无数游魂
也揣摩过飞落的自由
迷茫、彷徨、超脱
都是轮回太诱人
崖下不都是懦夫
有些只是误闯空门
是否寻获那把钥匙
打开被锁住的心
时光流逝
大海早忘记
转世已成陌路人
作者简介:虫二,本名王忠强。辽宁抚顺人。现定居美国华府。诗观:找回诗的韵,找回人生的诗。

诗评/甘草 (美国)
与虫二先生谈诗《消失的地平线》,他坦言:“想换个角度,挖掘内心深处的感受,用日常所见的点滴,诠释人生的孤独和无奈” 。交流中,感觉这是个挺有趣的视角。作者说:“地平线是天地交界的线,也是常人视觉的极限。现实烟雨天中形成的朦胧,让天地万物的色调渐渐变灰,地平线也似乎随之消失” 。这好比:“某些人在沮丧或孤独的心绪中,常规思维模式会变得模糊,審视对错是非黑白的界线也随之变得不清晰,仿如消失的地平线,眼前看到的是另外一个景象的宇宙,这並不是真实的世界。”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而正因如此,在万变的世态中若能直面负能量,不作逃避,才能让人们重新调整与确认,目前所在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细读以上九首诗歌,我印象中谈吐幽默的一位工科生,内心却住着另一感性且深沉厚重的世界,那个世界与现实世界互补也相互调和。而把这一现象以文字的方式渗入其作品当中,这正是虫二作品吸引读者的关键:他擅长写古诗与现代诗,英译中诗。拜读过其数篇小说、散文与随笔,作品常以简洁有力的句子体现深沉睿智的思想。
这种深沉与智慧在《消失的地平线》的九首作品中可略窥一二。诗人用消失的地平线为喻,以一种贯穿全辑的灰色伤感之调来反衬並思考日常生活里乐观时拥有的正能量。例如《夜路》提及“孤独来袭/一切被灰暗吞噬”.....到末句“重拾各自宿命/专心丈量自己脚下的路”, 表达了在黑暗时追求自我解脱的格调。《琴声》写错过了某时期的弥补:“天破洞的那天/我没有去上课/讲的是补天的故事/也错过了合唱大风歌”。由于错过,诗人在《黑暗》中渴求“被黑暗拥抱的温暖”....“如同重温一段旧情/修炼下一个轮回的无辜”,並且希望“以悬崖边上的顿悟” 来解脱。“悬崖”可谓是诗人借以重生的道具或地点,不过,这种寻求与释放,其间也夹杂几番无可奈何的沧桑之感,这感觉在《崖》中尽显无遗:坠崖后,“是否寻获那把钥匙/打开被锁住的心/时光流逝/大海早忘记/转世已成陌路人”。可见诗人一边寻求解脱,一边表达极度深沉的无奈,而这感觉应在精蓄的涵养与修炼中找到解脱。正如作者认为:“把孤独写透,把无奈的外皮剥光,或可得以发现真正的超脱。”
作者写《树》,将之形容为一棵随风摇摆的“艺术品”, 表面与风妥协,愿意委屈以达至圆融,可是树的内在却有如长在地底的树根,盘缠着许多不见得光的秘密与思维。诗人以独特的观点写世人眼中的树,用可见的树枝与不可见的树根以喻人心的表里不一,写人性里常态与非常态的特殊现象。
虫二先生中诗英译的作品朗朗上口,韵味十足,“TREES" 英译版可为佳例之一,这大概与他在古诗音韵方面有相当造诣有关。读作者的现代诗,古典与现代诗结合之韵味由然而生。如《伤逝》以“烟雨、帷幔、油纸伞、旗袍、楼兰渐远与胭脂变淡”,等等用词表达古典意境,其间加插“没人在意消失了地平线/黑白妥协成高级灰”等等现代感强烈的词汇,以古今相间的意境,表述昔日至今时的伤感。
记起最初与虫二先生论诗,第一次被他的作品吸引而印象深刻的,倒是一首简洁,朴素无华的填词作品,沒有藻丽的词汇,句句真情实感《猜透我的心》这首较早期的作品:“秋,你尽管走/不要忘了/也帶走我的乡愁/......侯鳥们去了/世界漸漸靜了/我真期待這寂寞的自由。句子简单明瞭,与近期《阴天》一诗中“呼吸的空间小了/呐喊变成呻吟/呻吟本来就是哀求/我也在呻吟” 直接坦白的风格如出一辙。读罷,想起一句:“有温度而坦诚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好比《山里人》“她是流着泪走的/谁不是呢” 首句以悬念之问,引发读者对此诗的后继共鸣与思量。虽然作者的诗风从早期的简朴转向近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作者接触过的朋友们,该会赞同他亦师亦友,坦率谦和的作风。而这些特质,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大多数的作品当中。
诗人在《消失的地平线》中 ‘提醒人们,不要太拘泥我们已知的“公理”、“三观”与“正能量” ’。请允许我们在沮丧中有孤独和无奈,甚至绝望,如“天借着云压了下来/笃定我们是懦弱的一群”/以至“呼吸的空间变小”,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勇敢審视人生的不足:领会“悬崖边上的顿悟”。正如作者所说:“这辑是对目前沉睡人生的击醒,重新思考人生”。而要“换得这习惯的必修课” ,便应用时间来打磨与练习。最后,作者要我们思考的是: “试想,如果这个世上少了阳光,比如只有连绵不绝的烟雨天,我们该怎样规劝在孤独中沮丧的人变得更“阳光”一点?”
读者们,你们内心各自有答案了吗?
作者简介: 陈晓茹,笔名甘草,旅居美国。纽约华文作家協会会员 ,喜欢文字和画。相信文字饱含生命,于倾吐与邀约之间,诗写灵魂,表述心语。

北美翰苑团队名单
名誉主席
桑恒昌 feima非马 萨仁图娅
于晓威 恆虹 贺小松
总顾问:蔡克霖 Gen He
顾问:轶夫 Alex 伟东 陈金茂
社长:涓子
现代诗常务社长 兼总编:火凤凰
古典诗常务社长 兼总编:龚如仲
副社长:副总编辑:
踏雪寻梅 (负责现代诗)
副社长:副总编辑
吕明 (负责同题诗和诗评)
社委 艺术总监:妙笔生花 嘉猫
社委:音频制作总监:海燕
编辑室总编辑:黑子
编辑室编辑
Ashley Maple Leaf 木易石
颜如玉 妙妙 玄妙 青草
声明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
本期制作
Linda
本期责任编辑
Ash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