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相关规定,7月7日上午,许昌市建安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暨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授牌仪式在建安区人民文化馆南山分馆举行。

建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伟,建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岳菊敏,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白桂玲,人民文化馆馆长刘俐东及该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及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了授牌仪式。

本次仪式由建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岳菊敏主持。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白桂玲宣读了《建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华佗民间传说、许昌坠子、麦秸画、许昌绢画、传统戏具网子制作技艺、华佗养生凳制作技艺、花沟泥池老窖制作技艺、世宝成银器手工锻制技艺、白兔寺药师香制作技艺、许昌卢氏祖传镶牙技艺、传统手工药香制作技艺、传统戏具大头娃娃制作技艺、天灸拔毒液制作技艺、保仁堂麒麟液制作技艺、张氏一癣净制作技艺、陈氏蟠龙针灸、张记中药生发液制作技艺、王氏中医中风治疗、申济堂展筋止痛膏、老李按摩、许昌樊氏推拿、谱牒创辑等。该区传统美术、曲艺、民俗六个类别22个非遗项目入选了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建安区人民文化馆馆长刘俐东宣读了《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结果的通知》:该区蚕丝绒球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郑红军、岳建霞;丈地特色羊肉汤杨承霖;德兴长清真糕点马平安;丈地沙家清香牛肉烧鸡制作技艺李新成;许昌王氏传拓技艺王超;花沟老坛酒制作技艺陈书申;邱家毛笔传统手工制作技邱丙来、邱枫;许昌古琴演奏技艺赵艳春;霍庄社火道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霍军政、姚红玉;卢氏白净丸制作技艺卢军亚;周氏正骨周丽平共14人入选为第五批许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22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








为1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牌。




建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伟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被认定的区级非遗项目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表示祝贺。他指出,在国家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大环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已是我区文化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现已公布建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2项,其中列入省级保护名录5项,市级15项;代表性传承人104人,其中,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73人。已公布的传习所有4个:三国民间传说传习所、许昌邱氏邱枫堂毛笔传习所、闫家酒坊传习所、蚕丝绒球制作技艺传习所。已建成的综合性非遗展示馆1个,非遗展示展销场馆1个,现设计图已出,计划2022年投入使用。

对于建安区非遗工作的保护开展,刘部长要求保护单位应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人人都懂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气。要充分利用文化系统交流的平台,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让传承人开阔视野、打开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应定期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展示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宣传,开展文化交流等,打造建安区重要的文化景点。

最后,岳菊敏局长提出,希望通过授牌等多种形式推动我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全区的非遗传承活动,使非遗和旅游找到节点,更多的非遗项目服务民生进万家,也让传承人的手艺有机会通过这些平台去实现他的技艺价值和经济价值。

建安区人民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将继续推进建安区传统项目抢救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全区非遗调查工作,对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完善非遗大数据库。同时组织开展非遗进乡村、社区、校园等活动,为文化和非遗助力扶贫工作开创新局面,提升社会各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