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一方不缺英雄典型和先进的热土
池朝兴
2021年3月22日
我爱广州荔湾,因为荔湾是一方不缺英雄典型和先进的热土,是一个能够不断引领激励我们去实践初心使命,用自己的奉献去感怀党恩,去报效祖国的宝地。
1983,我从海南农垦调到广州市环境卫生局工作。1984年组织上安排我到党校学习两年。期间,我闻悉广州树立的先进典型———广州卫生处理厂,事迹非常感人,于是就骑着自行车到了这间地处荔湾塞坝路21号,专门处理死禽死畜的工厂学习参观。
八十年代初的卫生处理厂,只有52名职工,名不见经传。工人们在奇臭无比的环境下干活,毫无怨言。
当时,我走到车间,就看见一些早我来参观的人,闻到死禽死畜腐烂的味道,在旁边拼命呕吐。于是我向前问作业的工人: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你们怎么能长期坚持在这里工作?他们很朴实回答:社会分工的服务是相互的,一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我们来到这个地方,能够为净化环境尽一点微博力量,我们心甘情愿。
这时,正在与工人一起作业的老厂长刘发走过来对我说:干我们这个活是脏些累些,可是,比起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我们的苦算不了什么;共产党领导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感恩要知足,更加要奋斗奉献。
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我不断地参观提问,所见所闻都让我感动不已!该厂工人的事迹和他们提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口号,经过媒体的报道宣传广为流传,前来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汉青说,他找到了该厂职工精神的真正内涵,那就是——牺牲与奉献的精神,“奉献精神比金子还可贵”。张汉青曾赋诗赞美道:“绿树成荫满院花,灵台似水映朝霞。驱脏斗臭从无懈,引得春风惠万家。”
20年后,张汉青重返广州卫生处理厂指导工作,发现厂区更美了,职工们的干劲更足了,而厂区内仍然高挂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标语。当年工人们“为城市消灾、为人民造福”的思想,仍然在鼓舞着后来的人。
是的,几十年来,卫生处理厂的员工不仅甘于平凡,甘于奉献,而且能在时代发展潮流中不断创新发展——从生产工艺的升级,从车间设备的改造,从资源的再利用,等等,都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他们曾创造了单月处理变质肉类258吨的奇迹。在与禽流感、新冠病毒作战的抗疫年月,卫生处理厂的员工们,更是不顾自己的安危,站在前线,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消灾为市民健康做出了贡献。他们中间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其中,不乏先进工作者、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全国党代会代表,等等。
卫处厂精神是我到广州工作的人生第一课,她给了我鼓舞,给了我力量,使我在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的岗位上不动摇,不变心,牢记使命,积极奉献,不断进步。
时光推进到2020年,这是在我退休后有幸加入到荔湾区作家协会,让我有更多机会学习荔湾的时候。这时,我看到了更多的先进事迹在鼓舞人心。
据报道,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荔湾区组建了“区—街—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疫情防控责任体系,357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15个、设置“党员先锋岗”1270个,组建“党员突击队”395支、“党群先锋队”662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医院、社区、交通路口、隔离酒店等一线战场。涌现出大批的相机集体和先进个人。2020年6月29日上午,荔湾区开展“聚力新征程、添彩党旗红”先进事迹报告会,由荔湾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讲述11个先进事迹。他们之中有战疫一线的“逆行者”,有建设十三行博物馆的宣传文化战线工作者,有推动大坦沙旧村改造,建设大坦沙国际健康生态岛的“突击队”,有向对口帮扶地区派驻的“逐梦人”……
啊!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广州荔湾这块热土上,我每时每刻被红色基因激荡着,我每时每刻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事迹感动着,让我跑步追梦,不断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