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县磨头村发现清代优免差徭的历史文献一一《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整理
金玉国审阅
张鼎延(1596——1659年),字慎之,号玉调,王召里德里村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历官兵科给事中,擢兵科都给事中,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后以直言敢谏,为权贵所嫉恨,被朝廷罢免官职,闲居家中十一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荐佂起用为吏部验封司郎中、历官考功司郎中、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正卿、刑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因其官至兵部右侍郎,世称“张兵部”。公一生政绩卓著,为官清正,廉洁奉公,以国计民生为念,关心百姓疾苦,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
清初顺治年间,张鼎延向朝廷上书反映永宁县是山区小县,经历明末战乱,人民逃亡,土地荒芜,百姓生计艰难,加之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仍,急需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他多次向河南地方官和朝廷上书,恳请皇帝减免永宁赋税,他提议将永宁县的土地统一按川地纳粮,凡是属于房屋宅基地、坟地都不缴纳皇粮,以示皇恩浩荡,以示朝廷体恤百姓之疾苦。张鼎延的奏疏得到皇帝的批准,从此有清一代永宁县的房屋宅基地、坟地都不缴纳皇粮。永宁县的土地统一按川地缴纳皇粮,永宁百姓世代受益。永宁百姓在为张鼎延立有碑,以感其恩德,分巡湖广长沙道锁青缙撰文《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碑文载入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八 艺文志。

清兵部侍郎张鼎延像
查历代《永宁县志》:顺治十七年以前所欠钱粮概行蠲免。在清朝初年顺治时期,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府多次赦免皇粮地亩赋税,这与张鼎延大胆直言,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密切相关。民国六年《洛宁县志》上保存有十余篇张鼎延写的奏疏,都是向朝廷与河南布政使司、宁太守、沈屯道等地方官员请求减免赋税的。明崇祯进士分巡长沙道锁青缙撰有《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也是专门言及此事,竹水川岗坡,五等地色,地粮归一,永宁人世代受益。张鼎延也曾多次在大灾之年放粮赈济百姓,故而永宁百姓纷纷称赞张鼎延的盛德,倍受世人称颂。
自清初以来,洛宁民间有俗谚云:
“兵部张侍郎,恩情胜爹娘。免了地亩税,又施救命粮。”
三百多年过去了,张鼎延上疏减免赋税,造福桑梓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永宁百姓世代称颂。
张鼎延先后上书有:《达少司农王玉铭书》、《与(河南)布政使书》、《与朱盐台书》、《达沈屯道书》、《与宁太守书》等,以上文献俱收录于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七 艺文志。
清乾隆年间下王召村《张氏家谱》收录有:《张有福陈明越规报差事》、《乡约李通、张月,地方李柱以据实回覆事》;磨头村《张氏家谱》收录有:《优免感恩碑》(该碑立于县门外)、《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以及锁青缙《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等历史文献,弥足珍贵。现将多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加以归拢和说明,以便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保存珍贵历史文献。对研究洛宁清代地方文化,有重大意义。
一、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
缕陈旧迹①,详诉由来,匍匐②上叩,恳乞明察事。
以生先祖犬马微劳③,久蒙圣主④之恩荣,帡幪⑤大德,仰求二天⑥之窃庇。前咸丰七年⑦张仁台新摄永篆⑧,阅邑志⑨,见生先祖中丞士益(10)散粮赈饥,活人甚广,金邑侯(11)建坊于村,旌(12)为德里,循例免其子孙各杂派,设祀乡贤,并祀忠义;生先祖论(13)先后在蜀两平贼乱(14),大伸国威,收复四十余城,拓地二千余里,文武官员奏疏,言应加升荫,以示酬庸(15),上皆如奏,锡于诰命(16),世袭其子孙,优免其杂派差徭。他如生先祖有《报恩疏》(17),在籍御史有《守城疏》(18),巡抚有《报故疏》(19),永邑绅耆恳请专祠录,西蜀士庶请祀名宦录,钦佩再四,即着该房查卷,见有前任王仁台(20)案下存有张宦宗图(21),前任张仁台案下又有批张宦后裔照薄专差,持帖与生等嫡派商榷,命将嫡支按派叙明,造薄两本,钤盖硃印,一本存案,一本贮家,以杜有强攀以作执照。且与生祖坟茔,并生祖庙,树有优免各项碑记可考,吾等亦有《感恩碑》树旧县门(22)外,况前蒙藩宪(23)批行察明,照旧优免,又累蒙历任贤父母之作养(24)已有年矣!非自今始,何莫非上体国恩,下垂忠贞之至意。
今我仁台下车(25)以来,至仁至义,以为阴骘(26),地其宥贤(27),彰善褒德(28),奖勋必尤至矣!肯使生等遽改(29)旧迹,上负国恩,并藩宪及历任贤父母(30)不次之作养乎(31)!为此恳乞超免,千秋万代(32),殁存均感。
同亲族 王勤学 刘际壬
张顺安 张明亮 张霦 张霨
张震 张荣光 张丙辰 张名辰
光绪十五年(33)四月廿二日立
二、注释:
①【缕陈旧迹】:缕:条缕,详详细细;陈:陈述;旧迹:陈迹;遗迹。引申为前人的规矩。缕陈旧迹:按条缕详尽陈述前人留下的规矩。
②【匍匐】:谓倒仆伏地;伏地而行,引申为竭力、全力。语出《诗.邶风.谷风》“匍匐救之”即尽力救助他们。叩,叩请。
③【以生先祖犬马微劳】:以:因为;生:生员,庠生。与上级交往时,自称晚生。犬马:古时臣下对君主自比为犬马,表示愿供驱使:效~之劳。指臣子对君主的自喻,表示忠诚、甘愿服役奔走。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卑幼者对尊长的自谦之称。微劳:细小的功劳;些微辛劳。
④【圣主】:圣明的皇帝。释义: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2、泛称英明的天子。
⑤【帡幪】:拼音是píng méng,本指古代帐幕之类的物品。后亦引申为覆盖。此处指庇荫,庇护。
⑥【二天】:1.恩人。对庇护者的感恩之辞。2.指正直贤明的官守。
⑦【咸丰七年】: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咸丰元年正月初一日(1851年2月1日)使用该年号,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驾崩,前后共十一年。
⑧【张仁台新摄永篆】:摄:代理;永:永宁县;篆: 指印章。此处指永宁县县印。仁台:对县令的尊称。仁:仁爱,仁义,泛指仁德;台,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台鉴;台启。
⑨【邑志】:邑:1.泛指城市。2.县。志:地方志。邑志:县志。
⑩【中丞士益】:中丞公张士益。张士益,是张论的父亲,因张论显贵,诰赠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故称中丞士益。
(11)【邑侯】:县令。因其主理一邑,故称为邑侯。
(12)【旌】:表扬、表彰。
(13)【论】:张论。
(14)【在蜀两平贼乱】:指张论前后两次入川平定奢崇明、安邦彦叛乱。
(15)【酬庸】:酬功,酬劳。
(16)【锡于诰命】:赐给封赠诰命。锡:赐给。
(17)【有《报恩疏》】:四川巡抚张论有《报恩疏》,感念皇帝知遇之恩,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18)【在籍御史有《报守城疏》】:明朝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向朝廷上有《报守城疏》,叙述张论守御永宁县城的功绩,请朝廷给予表彰。在籍:1.谓在官籍上注名。2.居于本籍。御史:全称为监察御史。此处指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
(19)【巡抚有《报故疏》】:明朝河南巡抚都御史常道立向朝廷上有《报故疏》叙述张论守御永宁县城的功绩,保全县城,使人民免遭战乱之苦,积劳成疾,含恨而亡。
(20)【王仁台】:指王知县。
(21)【张宦宗图】:张氏官宦之家的宗谱世系图。宦:做官,官宦。宗:宗谱。
(22)【县门】:指县衙。
(23)【藩宪】:官名。明初,沿元制,于各地置行中书省。 藩宪是藩台的尊称,即明清时代的布政使。
(24)【作养】:培育,培养。
(25)【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出自《礼记·乐记》。
(26)【阴骘】:拼音:yīn zhì释义:1、默默地使安定。
2、犹阴德。3、冥冥之中。是指只是自己知道、不令他人知道的功德事。例如无条件帮助人,无企图救助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对国家有所成就,这就是阴骘的表现。
(27)【地其宥贤】:地方官应当宽仁地对待百姓的贤劳。宥:宽恕,宽容,宽仁。贤:贤劳,劬劳。
(28)【彰善褒德】:表彰有善行义举的人,褒扬有功德的人。
(29)【遽改】:[jù]释义:1.匆忙;急。2.立即;赶快。改:改变。
(30)【贤父母】:贤:贤德、贤能。父母:父母官,指永宁县知县。
(31)【不次之作养乎】:不停的悉心栽培和培养吗?不次:不停;作养:培养,培育。
(32)【千秋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出自《韩非子·显学》。
(33)【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在位期间始终使用年号“光绪”。
三、《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译文
详尽陈述前人留下的张家优免旧规,详细诉说事情的来由,竭尽全力地上奏,诚恳地请求父母官明察优免之事。因为晚生的先祖张论为朝廷立下微小的功劳,长久以来承蒙历代英明皇帝恩宠的荣耀,庇荫张家的大恩大德,仰仗于正直贤明父母官的明察与庇护。
以前在咸丰七年(1857年)张知县新近代理永宁县知县,阅读《永宁县志》,看到晚生的先祖中丞公张士益发放家中的粮食赈灾,救济饥民,让很多人在灾年活了下来。永宁县知县金汝砺在金门川北村建立了石牌坊,旌表村名为“德里”。按照惯例免除张士益的后代子孙除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设立中丞公张士益为乡贤来祭祀,并且祭祀他为忠义之士。
晚生的先祖张论先后两次在四川平定土司叛乱,大力伸张国威,收复了四十多个城池,开拓疆土二千余里,朝廷文武官员上疏奏明皇帝,都说应该给张论加以升官庇荫子孙,用来表示酬劳功臣。皇上都依照大臣们的建议,赐给张家封赠诰命,让他的子孙世代继承,优待免除张家的各项摊派、差役、徭役。其他例如晚生的先祖四川巡抚张论向皇帝上有《报恩疏》,在官籍薄上注册的河南巡按御史刘令誉向朝廷上有《守城疏》,河南巡抚常道立有《报故疏》,永宁县的乡绅以及社会上年高有名望的长者都恳请为张论建立专祠的名册录,四川的士绅百姓请祀张论为名宦的名册录,多次让人敬重佩服。县令立即派人详查档案卷宗,发现有前任王知县(疑为王光文)处理的文书案卷下存有《张氏官宦宗谱世系图》,前任张知县处理的文书案卷下又有批文“张氏官宦后裔只服专差的执照”。县里派人拿着名帖与晚生等嫡系后裔商讨此事,命人将张家嫡系按支派叙述详明,造册两本,同时加盖永宁县朱色县印,一本保存在永宁县衙备案,一本贮存在张家,以此用来杜绝有强行攀附的作为执照(资格证明)查验。并且在晚生的祖墓坟茔,同时在晚生的张氏家庙,分别树立有优免各项碑记可以查考。我们等人也有《感恩碑》树立在旧县衙外,况且从前承蒙河南布政使批文察明执行,按照旧例给予优免。又多次承蒙历任贤明父母官之培养(培育)已经有很多年了!这件事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这难道不是向上体察国恩,向下体念忠贞之士,有着极深远的用意。
现在我县知县到任以来,竭尽力行仁义之道,认为这是广积阴德的好事,认为优免是默默安定百姓的举措,地方官应当宽宥地对待百姓的贤劳,尊崇贤能。表彰有善行的人,颂扬有德行的人,奖励有功勋的人,这一切都做得很好啊!让晚生等人立即改变优免旧规,对上不是辜负了皇帝赐予的恩典,以及河南布政使及历任贤明父母官不停的悉心栽培和培养吗?为此真诚地恳请继续优待免除张家的各项摊派、差役,千秋万代,无论逝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都会感恩不尽。
一同参与《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这件事的亲族人有:王勤学、刘际壬;同族人有张顺安、张明亮、张霦、张霨、张震、张荣光、张丙辰、张名辰。
光绪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