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花村这一天很晴朗,
有五龙四凤飞翔。
这是村民称赞知青下乡!
一九七六年冬季谱写新篇章。
四十年后高挂横幅:
热烈欢迎知青回乡。
在组长侯建军家欢聚一堂,
热泪汪汪见老乡。

眼前是新村新巷新景象,
寂寞的老巷是当年生活的地方。
一晚上昏灯黑影子晃悠在土炕泥皮墙,
哪里有西安鼓楼夜明的灯辉煌?
一勺水搅着深井粗索摇晃半晌,
哪里有西铁校园自来水流长?
一口拌汤也得烟熏火燎拉动风箱,
哪里有西安回民街的饭店口舌生香?
一点雪花膏也得寻找四面八方,
哪里有康复路灿烂星光?
一条路鞋带宽从沟蜿蜒到塬上,
哪里有大道上自行车如鲫鱼过江?
一针一线也要自己纳补衣裳,
哪里有缝纫机的蝴蝶和蜜蜂翅膀?
一滴泪粘住了冻疮的手和冻衣裳,
唤一声妈妈暖手暖心房。
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山乡,
千树万花相依傍。
三年或五年没离卧龙老巷,
如今小康生活如灿烂鲜花正绽放!

(四十年后回村知青照)
杏花村成了我们新的家乡,
劳动成了我们的课堂。
上峡种麦耧胡响,
耳听到西铁校园响铃铛。
下沟漫坡地栽上红薯,
藤蔓扯到西安的餐桌上。
东头学校开会话家常,
西安情千千结成千丝网。
西洼点窝种红豆时相思起汪洋,
西安护城河水在心里流淌。
三月间十里杏花十里香,
杏树园锄地分清麦苗韭菜绿汪汪。
六月红杏香,
学几天卖杏郎。
六月麦搭镰,
用镰刀收割了黄河浪,
黄金浪涌入场间流入仓,
随社员一起送交了爱国粮。
秋风催的人陀螺似的忙,
谷子玉米棉花挤着上场。
雪花的地里是笼担车辆,
硬如钢的土把镢蹦伤,
把坡地修平,
让地球变样。
一身牛粪受教育,
一颗红心永向党。
这是当年的口号和力量,
我们迈步向前不彷徨。
冒着呼啸的狂风,
迎着初露的曙光,
顶着热呼呼的太阳,
踏着凉森森的月光,
饥饿困累,
汗水滚烫,
手磨血泡,
腰脊损伤,
挣的摇摇晃晃,
苦的恓恓惶惶。
用心劲撑着日月,
用志气顶住脊梁。
劳动丰富了生活和思想,
劳动是心灵鸡汤!
啊,广阔天地的课堂
善良的农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和房东照)
我们的家乡真的难忘,
大城市给山乡送来新气象。
给村里一个篮球栏杆欢乐在麦场,
打半篮也闹腾的熙熙攘攘。
给房东送一点心和红糖,
暖心的烧热炕饭菜香。
给朋友一片布一双鞋,
赠予玫瑰,手留余香。
给村民雪里送炭炉火旺,
一九八五年是情牵两地的接力棒。
送给一片灿烂,
共享一个太阳!
送给一个春天的故事,
共爱一个美丽的梦想!
播种了血汗,
收获了希望。
难忘这三千米绿色长廊,
难忘这《三滴血》故事地文化土壤。
五百里一步一个故事,
故事感动了两地的家乡。
城市的聚会上,
酒杯杯映着杏花村的模样。
杏花村的晚上,
欲知家事问月亮泪流两行。
两行泪滴在两家乡,
雨打芭蕉泪滴枕上。
西安放飞千纸鹤,
杏花村东信鸽飞翔,
西铁校园飞来鸿雁,
北沟畔风来报哨响。
奔忙着两个家乡的五百里故事,
人生历史的独特的一章!

像牛一样拉尖犁剖开大地胸膛,
反嚼着汲取营养。
像粮食粒儿歌舞着日月星光,
吼几句红灯照着《沙家浜》……
像沟畔的杏树撑起书包的希望,
用眼泪揉搓成杏花村酒浆。
像行进在长征路上,
收获到了滿满荡荡。
像负重前行的骆驼一样有担当,
目的地响了生命意义的铃铛。
诗经般的村史上镌刻了我的奋斗,
司马迁的椽笔写下这几年家常。

别了!
石头坡的蒲公英毛绒落地生长,
吃水井的石井盒己挪了地方。
常常思念的杏花村!
我们生活过的家乡!
谨以此文向曾在杏花村下乡的九名知识青年(排名不分先后)李喜梅、王艳萍、李秀荣、郭素莲、刘发声、刘宝安、郝银安、吴跃进、王玉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人的问候!一一作者
小记:且不管其它。知青和村民很好。铁战说:06年我在厦门负责接待全国秧歌比赛时,看到临潼的名单里头有个叫发升的,就多问了他一句,结果就是当年在咱村插队的发升叔,他一下子说出我五大,培杰叔,永义叔等等的名字,当时很激动,周围的很多人都很感动。
选民说:候老师,八五年知青刘发声参加工作后回乡拉了一汽车煤分给村民。作者听说发声的父亲是工人,动员单位上给村里送了栏板,才能打篮球。
又一记事:便茹说:喜梅对人和气,对人好,助人为乐。那个时候我常和她一起。做活能吃苦耐劳,和农村人一样不怕脏不怕累。现在我们在西安常见。我第一次到西安是跟她去的,见了城市的世面。我点赞她。还有艳平也很好,记得她是团员,能带头。
侯印来,师范毕业,中教一级。曾任初小、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班主任等。陕西省作协会员,省语文学会会员及研究员、编辑、记者等。在《语文教学通讯》《德育报》《陕西青年》等二十多种报刊发文约百篇,省级以上论文二十多篇,十多篇入选书集。参编出版书十余部,文章获奖二十余种。在《中国诗歌网》等一百多网台发文五百多篇。
维信号:
wxid_rc3l3lymiqoq22
手机号:19945230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