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道而德 264
文/三木秉凤
“德”在世人眼中仿若一个虚无概念,而“道”则更是玄之又玄了,其实这些概念都源于人生思想修养的层次顺序,不在其位,难解其意,不在其高,难览其景。对于此之顺序,老子在《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中国古典哲学中,“道”是宇宙本体及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称,“德”是立根本体、依道而行的所有收获,“道”生一谓之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德”谓之有。《道德经》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此而悟之,“无中生有”便是履“道”而获“德”了,“道”为空,为宇宙能量,然而日月星辰草木虫兽皆由虚空之“道”生发为“德”物,这就是能量与现象的互变,故而“道”非“真空”,其中乃蕴藏万物之生发能量与根本!“道”即为虚,修道过程也就是则由“实变虚”或由“有变无”之过程,“无中生有”就是由道至德,而“有而化无”就是由德归道,人间所谓的“行善积德”不过就是将“有形之福德”暂时布施化空,然后蕴藏于“无形之道”变为功德而已。其实不仅有形之物,文学当然也履此规律,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艺术作品皆当含于文化思想而变为栩栩如生的文字,而天下学问本是同根于道于理于德。

生命不息缘来缘去,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本该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然而当代时代却在哲学高度、深度及广度这三个方面与古人拉开了天地距离。哲学的高度代表什么?是聪慧的悟性!哲学的深度代表什么?深奥的思想!哲学广度代表什么!是知识的储备!文不在多而在精,老子用一部近六千字言《道德经》而名闻天下。文化与哲学精品的魅力在灵魂的深广与共鸣,一切文化作品之共鸣源于文道归一,亦源于文风比肩,行文道者必得文风正助。众所周知文学的生命在于其文化内涵!文化是灵魂的指导师!文化之功能就是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世界教育应当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迅速转移!否则人类颓靡之势将难挽狂澜。一切文人应当承载起“继绝学”的责任!将正统文化思想隐于文笔,以“春雨润物”之巧言妙语承传起古老的智慧!启发着读者的灵犀!丰富着晚辈的思想!引领着文风的精神方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典文哲开悟着我们的灵魂,深厚着我们的学问,拓宽着我们的境界,引领着文道之风标!这一切思想皆源于文道。我们要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民俗、感悟生命,只有“走万里路,破万卷书”,才能落笔有神,游龙云天。对于诗文而言,灵魂就是思想!一切正统思想不论是哲学思想还是社会思想,不管自然思想还是人文思想,它们不在本本中,不在构思里,不在虚度中,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皆来自于我们生命经历、生活阅历及至世事难料的艰涩坎坷之中。让灵魂感悟诗文的魅力,就是让文学的生命突破人类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限制,在世界文明的浩瀚青空中犹如恒久闪烁的星星之火,去照亮无数无边众生的生命归宿,然后导之归道,化为未来之德,“无中生有”即依道生德才是无限生命互为体用的交换本质!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