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铁营街道小林剧社推出
播讲人浩浩,原名苑文凤
“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八月失败”对井冈山的早期斗争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但失败若只是失败,共产党人也就不可能走到今天。
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升了红四军的认识水平,过去习惯了革命就是攻占大城市的官兵们,逐渐意识到单独军事行动、打硬仗、忽略地方武装等观念急需改变。思想、战略的进步带来了军事的胜利,红军大队返回井冈山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会剿”,,势如破竹,攻克了遂川、宁冈、永新县城,根据地的局面再次得以扭转。
国民党当然不会放任根据地继续壮大。这年冬天,刚刚结束北伐战争的蒋介石腾出了手,电令湘赣部队调集3万重兵,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
时值严冬,被围困的井冈山同外界的贸易往来几乎完全断绝,根据地的经济愈发艰难,食盐、棉花、布匹、药材甚至粮食都奇缺,官兵每人每天5分大洋的伙食钱也难以为继。朱德在自传中回忆:“九月、十月敌人不来攻打,专门围上不动,说是‘久困穷追’。”进入冬季,狡猾的敌人来袭,“我们尽量发展地方工作,不大打仗,战士的生活都变得很苦,都是单衣,天天吃的南瓜。”为此,红军不得不下山,来回奔波一百多里挑粮,许多人熟知的“朱德扁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候。
物质方面的困难还是其次,更让红军领导层忧虑的是,面对敌军围困、缺衣少食的恶劣斗争环境,一些战士们对红色政权流露出悲观的情绪,甚至发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这种悲观论调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1927年冬刚上井冈山时,就有人提出类似疑问,到了1928年遭遇“三月失败”“八月失败”,党内、军内又有不少人重提“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逆境中的毛泽东也在思考这些问题,思考后的结晶就沉淀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1928年10月、11月,在只有一根灯芯的昏暗油灯下,毛泽东挥笔写成了这两篇彪炳史册的文章,他指出: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有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奇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战士们没有看到中国白色政权不断分裂与斗争造成红色政权得以存在的特点,远在大城市会议室里的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最初也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有扎根山区、善于观察形势和总结经验的毛泽东,最早看到了这条与照搬马列本本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条立足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渐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认可与支持。《井冈山的斗争》最初就是毛泽东写给中央介绍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等情况的报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看到后对此高度重视,还在给湘鄂西苏区的指示信中指出:“日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占领什么大城市,而是在乡村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扩大游击区域”。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问题上,实事求是的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慢慢地和毛泽东、朱德这样曾经的“孤独者”站到了一起。
回答了战士们思想上的疑问,经济和军事方面也要寻找出路。毛泽东、朱德的选择是留下部分队伍守住地势险要的井冈山,红四军主力主动出击赣南,实施外线作战,侵扰敌人后方,以打破敌人的封锁。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人从井冈山出发,向广阔的赣南地区进军了。寒冬腊月,这是一次艰难的进军。脱离了原有的根据地,一路上既没有共产党的组织,又缺乏群众斗争的基础,连报信的群众也没有,而国民党的追兵却紧盯不放。
在江西省西南端的大余县城,“八月失败”后刚刚接任28团团长的林彪挑大梁,负责警戒,却让红四军遭遇了下山以来的第一次“兵败如山倒”。因为没有事先得到报信,也没有妥善地安排哨兵,直到江西敌军李文彬部队逼近大余城突然发动袭击,第二十集八团才仓促应战。这一仗,第三十一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壮烈牺牲,第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不得不被担架抬着行军,最终还是牺牲了。
红四军日夜奔走,在山间盘旋着打圈子,试图摆脱追兵。可是,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接连牺牲多名干部的红四军更是雪上加霜,一路几乎是连连失利。尤其是在寻乌县境内的圳下村一战,红四军的领导核心险些被敌人包了饺子。
圳下村四周群山环抱,2月1日夜里,军部、前委等驻圳下村,第31团驻扎在村东担任前卫,28团驻村西负责后卫。第二天天还没亮,村子外突然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枪声,开始还有人以为是春节将近村里的百姓在放鞭炮,后来才发现竟是国民党军队来袭。当时,根据安排,前卫31团已开拔前往罗福嶂,军部机关正准备吃早饭,习惯晚睡晚起的毛泽东还没起床。谁也没想到,负责后卫的林彪28团竟然也没打招呼提前出发了。红四军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就这样暴露在敌人枪口下!
被枪声惊醒的毛泽东,趁着拂晓昏暗,有惊无险地转移到了村外。
朱德差点就被堵在房间里,一个警卫员中弹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冲出重围,又趟过一条寒冷刺骨的小河,才脱离险境。
一片混乱中,陈毅被身后冲过来的敌人揪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一把脱下大衣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得以脱身。
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敌人冲散后,腿部受伤被俘,惨遭杀害。
……
得知消息的28团、31团急速返回支援,血战数小时,敌人才溃散而去。红四军下山以来最惊险的一次战斗,总算突围成功了。
一个多月后的3月20日,当红四军终于抵达闽西安顿下来,毛泽东给中央写报告,谈起井冈山下山以来的战斗,也感叹道:“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随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