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八一"展览闪回
感恩朋友们的厚爱支持

文/屈军强

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的书斋名为"积微居",他常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基础,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辈应知此理。古语道:"心胸放大,着手在"。"少是基础,学是过程,关键是学后思考,付之实践,天天坚持,日日进步。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要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勉励自己潜心学习,修炼成才。别小瞧"小",别小看"少",德行为首,心怀善美,水滴石穿,功成名就。



七古.茶香

文/李周省

明日小暑荫下凉,
众友相聚品茶香。
蝉鸣蛙叫岸边柳,
荷池花艳鸭鹅畅。

作于2021.07.07扶风

童年

文/高塬

无忧无虑度童年,日日三餐夜一眠。
向外初心关不住,微风轻拂露香肩。

浑厚苍润 虚实相生——画家刘宜军山水作品欣赏

文/何俊锋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画家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细致描绘,赋予大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诗歌的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人以更多的情感。从山水画的欣赏中,我们可以集中品味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刘宜军,从小痴爰绘画, 对书画艺术有着恒定的追求, 他自幼习书, 亦作绘画, 以书入画, 主工山水,亦写花鸟,把中国画的路子走的十分纯正,他性情散淡, 为静是守, 不图虚名, 心中无尘也常扫.欣赏他的山水画不难发现,所描绘对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都流露着他对大自然以及人生情怀的感情表达。这种感情表达不仅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符合中国画讲的最多且又最难达到的境界。山水画作为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式,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对象升华为审美对象,在艺术处理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各种对立矛盾的因素统一在一幅画中,形成协调而完美的画面。山水画家通过对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理解,运用取和舍、详和略、有和无、黑和白、藏和露、浓和淡等处理手法,使种种矛盾因素相互转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刘宜军的山水画作品,浑厚苍润,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

心静沉思

文/何俊峰

坐下来喝杯茶,放下手机,关掉电脑,以及一切能够干扰到自己的东西,坐在那里安静地泡上一杯茶,观其汤色,闻其茶味。只是很简单地喝一杯茶,将自己疲惫的灵魂放空,就一定能在内心的喧嚣中,辟得一处清明之地。对当下,作如是观,就是不辜负当下的美好,将这美好一一吸收殆尽。恰如只有珍惜每一块普通的砖头,才会将人生这座高楼,建得不留遗憾。过去的一切,都已成定局。一如凋落成泥的花,不再绚烂。亦如游过万里的河,回头无岸。
当下的一切,都在分秒必争地逝去。一如你抓不住风的脚步,因为风过无痕。亦如你留不住沙漏的流失,因为时光无情。只有未来的一切,是可期待的。对万事万物,不沉溺于过去的悲伤,不感慨于当下的失去,始终都心存一份美好与希未来,总是有无限可能。只要你将内心腾空,摒弃过去的烦扰,当下的忧杂,就能够盛得下未来的希冀。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余下的每一天,不负当下,不负未来,不负正在慢慢老去的自己。观于当下,抱以未来。

芳草·惜青春

文/康俊英(吉林德惠)

惜青春,楼前谁见,无边垂柳垂杨。和风吹木叶,想红花昨日,一番香。泉声轻入耳,在心中、好个清凉。却转首、人间世上,几度风光。

何妨。人生风雨更,是留恋,远水晨阳。对经年事久,待谁家梦好,可诉衷肠。那多心境里,正无端、知否彷徨。怎不见,游鱼正在,一水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