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李元福
文/李顺义
李元福(1918—2003),山西省临县湍水镇高庄村人,住黄河岸边。在战争年代到处兵荒马乱,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李元福看到这个不平的社会,一心报国,报名参加红军,走向革命道路。
李元福兄弟四人,先后都参加了红军,大哥李元明、二哥李元耀牺牲在战场上,三哥李元常在前线负伤致残,在这种情况下,李元福仍和本村三名青年一起寻找部队。1936年,三人瞒着家人跑到齐口镇找到了红军支队,报名参军。参军第一天就随部队沿黄河而上,在夜间行军途中遭到敌军偷袭,一直战斗到天亮才甩掉敌人的追击,同时参军的三名小伙子却光荣牺牲了。李元福在战斗中不断地磨炼成长,成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由于在战斗中机智勇敢,多次立功获奖。
部队每打几次战斗都要进行整编补充人员,通过整编,李元福身体素质好,被选调到115师骑兵营任战士。1937年9月下旬,115师赴山西省涞源、灵邱待命。一同前去的还有红军独立团、特务营、骑兵营等部队,李元福所在连的任务是打击和牵制敌人的增援部队。25日早上,敌人的车队驶入包围圈,战斗打响了,经一天的激烈战斗,临近黄昏时才把敌人消灭,此次战役歼灭板垣师团1000多人,缴获汽车100多辆,还有大批的军用战备物资,这就是有名的平型关大捷。在这次战斗中,李元福缴获了敌人用于通信联系的大骡子一头,以及骡子背驮着很多日军的机密文件。因此,李元福荣获二等功一次,同时,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被调到115师343旅肖华司令员身边任警卫员。
1938年春天,根据中央命令,115师进入山东一带开展敌后工作,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团长不幸腿部负伤,李元福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将团长从火线背下来,得到了及时救治。战后荣立三等功一次,提升为警卫班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9月初,百团大战爆发以后,为了支援这场战斗,山东纵队所属鲁东南部队于9月5日开始总破袭,将泰安石臼公路、莒县至日照段全部破坏,并袭击了大店等重要日伪据点。
1941年12月底,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4团、独立旅对陇海铁路进行大破袭,炸毁日军火车1列,破坏铁路25公里。
1942年8月,日军纠集日伪军700多人分两路向抗日根据地岌山一带进犯。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与临沭县大队也主动出击,击毙日军30多名,伪军70多名。日军一队长被击毙。
1944年3月,根据地下党获取的情报,日军有一列火车从连云港驶向徐州,车上有布匹等物资,火车将在阿湖车站停靠。当时,根据地供给紧张,各种物资匮乏,115师教导2旅4团决定突袭阿湖车站,夺取这批军需物资。在罗华生团长的带领下,李元福所在营从临沭西旺南庄出发,半夜后到达阿湖车站。另一个营担任主攻,一个连用火力封锁日军炮楼。另有一个连专门去消灭车站周围的伪军。骑兵连负责从火车上截获的物资运回,带不走的全部用火烧掉。直到凌晨部队顺利夺取日军物资,安全撤回,我军没有损伤一兵一卒。接着滨海军区又组织兵力对盘踞在夏庄、莒南赵家岭等地日伪军据点进行了打击和清除,此次战役,生俘日军小队长和伪大队长以下400多人。
到了麦收季节,为了不让临沂城里的日军抢到粮食,老四团决定将日军盘踞的黄庙子据点拔掉,在罗华生团长的指挥下,用两个营的兵力端掉黄庙子据点。夜间,部队悄悄将黄庙子包围,第二天上午战斗打响,但由于敌人的火力太强,打到下午3点没有攻下敌据点。为了防止临沂城里的鬼子赶来支援,罗团长下令进行强攻,在进攻时团长不幸被鬼子的炮弹炸伤了左臂,李元福连忙找到急救包给团长包扎好,团长罗华生带伤继续指挥战斗,最后一鼓作气端掉黄庙子据点,前来支援的鬼子也被我军拦截歼灭。此次战役李元福受到上级通令嘉奖一次。
紧接着,要攻打汉奸梁麻子的据点。梁麻子在公路建了四个据点,有1000多人,当时李元福所在的老四团2000多人,经一夜急行军,冒着大雨将这4个据点分割包围。第二天上午,在我军的猛烈攻打下,拿下了三个据点。最后一个据点是梁麻子所在地,火力强、人数多,炮楼周围还修有壕沟、铁丝网、地雷阵等,非常难攻,再加上当时雨势太大,无法用炸药去炸,只能进行强攻,在我军猛烈的火力攻打下,终于攻下炮楼,在一片高粱地里活捉了梁麻子。
1945年7月,老四团决定消灭李家庄和马头附近的鬼子汉奸。部队先包围了李家庄,利用村庄作掩护,逐渐靠近设在十字路口的据点炮楼。在距炮楼30米的地方,老四团发起猛攻,当时用的是短枪,战士们个个枪法都很准,很快将李家庄的据点给拿下。休息了一天后,就攻打马头据点,马头的鬼子都是娃娃兵,没有什么战斗力,一打他们就吓跑了,还活捉了十几个鬼子,缴获了日军抢劫的金银元宝40多件。
1945年8月,解放临沂战斗打响,罗荣桓亲自部署,调用4个团参战,当天我军占领临沂四关。在9月初的一天半夜,我军开始总攻,经8个小时的战斗,敌军除少数逃窜外,大多被歼灭。在清理战场时,李元福在日军办公室墙壁挂的牌匾后,缴获一把日军军官指挥刀,交给上级,战后被荣荣记二等功一次。
在解放临沂地这片土地上,李元福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自参加革命以来,从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横跨五省,行程万里,历尽千难万险,枪林弹雨,亲身经历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与敌人作战上百次,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甲子山战役、临沂战役等,在战斗中多次立功,先后任警卫班班长,代理排长等职务。在1945年的一次战斗中负伤,耳朵被敌军大炮震聋,眼睛当时双目失明,后经治疗恢复了视力,但耳朵一直无法治愈。于当年退伍,被山东省军区定为二等一级残疾。
退伍后,政府安排他在临沭县蛟龙村居住,他积极参加地方土地革命,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公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向国家伸手讲条件,与党和人民同甘苦,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 正做到革命一生,战斗一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于2003年8月12日病逝,享年85岁。(作者为李元福之子)
作者简介:李顺义,1951年生,临沭县后蛟龙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任供电局职工,1972年参军,1976年退伍回原单位,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临沭县供电局职工、保卫干事、供电局分站站长、保卫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
编辑简介:蓝馨小筑,本名王丽,女,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现居住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零后,国风社沂蒙分社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