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句56法
张绍文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前句重复字词多实写,第四句重复字词虚实结合是对实写进一步提升。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1荷花
本系观音坐下花,仙游塞外且安家。
泥中也保身如玉,正是观音警吏衙。
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意在突出主题,每一个相同的字跟别的字关联后意义又不尽相同。
2冬似春
银州四九幻初春,雀绕柔枝柳渐新。
不是初春焉化雪,柔枝何故孕春身。
第3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 “更”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3 盼春
云头昨日舞飞筝,初误回归向北莺。
已见山南坡化雪,还期化雪作春声。
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4霾雪天
街边早叹晨霾重,窗外才观夜雪轻。
节气明天方五九,明天邀饮盼天晴。
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 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5疫情
去年此日闭门中,肺疫街衢禁不通。
今岁新冠还肆虐,依然谢客任闲盅。
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6换诗
昨夜琼花天外落,掬来入韵正当时。
今晨放眼湖边柳,笔底新诗替旧诗。
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7借雪入诗
屈指闲身已四年,秋吟过雁夏听蝉。
如今瑞雪三场落,正借精灵种韵田。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8诗人
世风日下小人生,假话连篇正义轻。
唯有诗家偏傲骨,执言仗义讲真情。
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9骗妻
苦苦同妻讨几金,买回纸墨写诗心。
闲来老妪如相问,谎报麻坛水太深。
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10诗坛现状
风花雪月入诗篇,你圣他豪我是仙。
借问骚坛谁老大,一枝独秀两三年。
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11、赏诗友作品有作
屏前又赏好诗章,按键犹闻墨溢香。
试问珠玑何处得,清新隽永可流芳。
第12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12寻春
足轻耳立燕声无,雪盖苍山万木枯。
何处方寻新草绿,唯凭笔底绘春图。
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13元宵节
火树成林室外悬,银花采得种诗田。
上元之夜谁陪饮,酒至酣醺妒月圆。
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14春雪
柳染鹅黄近仲春,天宫夜半抖龙鳞。
如何蝶舞轻飞落,恐再宵惊梦里人。
第15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15浮萍
遮波掩浪满池塘,曾惹游人论短长。
本是轻浮偏用计,如何面上着华装。
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16盼春
雪下还无绿草芽,柳枝少叶不藏鸦。
何如塞外春来晚,故燕先回第几家。
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17雁过
引颈高歌换队形,如云似暴过澜庭。
不知雁去还多远,几日飞翔几日停。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18从严治党
兴国安邦法律强,从严治党靠中央。
不知腐吏查多少,监狱房间急缺床。
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19游千仙山遇大雾
晨访千仙似帐围,一迷豫地岭之威。
不知此雾何时散,未待风来忍恨归。
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20河南游春
河南七日远游春,涉水登山采韵真。
豫地不知来塞外,鲜花岂顶酒杯亲。
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21登四望阁
春临四望阁犹楼,独自登高览银州。
市府南迁民有论,不知谁在弄潮头。
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
22醉诗
烹文煮字到灯昏,几载融诗入血魂。
暗笑妻儿常怪我,不知韵里隐乾坤。
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23秋
小憩凭栏景色幽,南归雁阵过银州。
阶前落叶堪无奈,谁道天凉好个秋。
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24局长
局长心烦闷品茶,反贪上火痛真牙。
推门纪委三人到,知是高层又调查。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25诗中觅春
力尽精疲去探春,香虽醉也落衣尘。
不如韵圃诗田觅,悦目怡心又养神。
第26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26王知县
厚友优亲忘准绳,专横跋扈对基层。
清官不及王知县,名利双收喜又升。
第27法:
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27幸福
吃穿自理夜安眠,幸福应将尽孝先。
纵有家财千万计,不如父母在堂前。
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28醉诗
人诗韵圃喜相逢,赴约秋春与夏冬。
墨影堪同花影醉,词香不逊粉香浓。
第29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29留守妇
厚抹香腮细画眉,几番揽镜发频吹。
分明本自添风韵,原是夫归岁末时。
第30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30醉瘦西湖
阳春三月到扬州,为瘦西湖做远游。
此地诗情皆画意,分明圣水醉双眸。
第31法:
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31扬州行
烟花三月在扬州,绿水青山尽兴游。
一种江南春色好,诗情画意已无求。
第32法:
“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32旅游
玩水登山莫叹迟,闲身未老正当时。
旅游一种开心事,花费金银换得诗。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33回忆
暮年揽镜叹身肥,漫步打牌常忍饥。
最忆儿时灯月下,弹球骑马破鞋衣。
第34法:
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34思乡
游春一路采风光,探秀寻幽几日长。
莫向江南求久逸,心归塞外是家乡。
第35法:
“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
35真佛在家
来世之门苦自寻,吃斋念佛入禅深。
家中尚有高堂在,莫向龛灰表孝心。
第36法:
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36立夏前夜
初闻塞外几声雷,播种天宫细雨催。
不用手机查日历,便知立夏替春来。
第37法:
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37真我
最羡桃园鹤做邻,饮泉枕岭远凡尘。
诗朋酒友如相问,我本江湖一俗人。
第38法:
“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38赞郭培友老师
国之文苑设分栏,宋韵唐风涌巨澜。
争说郭师真伯乐,精推好马骋诗坛。
第39法:
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39期梦
钟示三更未得眠,诗中用韵尚相牵。
但求梦里闲无事,好去瑶池会八仙。
第40法:
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40燕过桃园
燕过桃园本不鸣,闻香叫好两三声。
无端此刻风偏到,吹落枝花几片轻。
第41法: 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41年关
又到年关欲断魂,空巢父母在山村。
伤心最是团圆饭,硬把相思往下吞。
第42法:
“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42悼袁隆平院士
银州友聚正倾杯,网上频频响炸雷。
最是伤心君远去,余身愿舍换其回。
第43法:
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43 夏夜
天掀热浪恰如蒸,月下诗山奋力登。
纵有杀虫千种药,也难灭尽小蚊蝇。
第44法:
“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44思乡
漫步长街赏杏桃,初心未减半分毫。
新城纵有繁花艳,难忘家乡柳树毛。
第45法:
“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45打黑除恶
除恶兼同打黑顽,和谐社会创新颜。
恢恢法网疏焉漏,纵有金钱与靠山。
第46法:
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46说老
不畏人生倒计时,终将黄土掩寒尸。
千般故事如流水,偶忆安然一笑之。
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47人与燕
趋炎附势几诚交,义断恩无旧主抛。
唯有痴情家燕子,年年四月准回巢。
第48法:
“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48诗心不减
一盏清茶半壁书,远离闹市恋茅庐。
红尘默默由来去,只有诗心尚似初。
第49法:
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49解甲
足踏朝靴顶戴纱,关情雪月与风花。
只从解甲归乡后,仅把诗心兑酒茶。
第50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50参观龙首山山洞
迷离扑簌驾光烟,龙首山中有洞天。
好是瑶台移此地,凡身未见众神仙。
第51法:
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51无题
度日心惊胆也惊,唯求讨得半杯羹。
若为附势甘当犬,应悔凡尘枉降生。
第52法:
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52赋情
万事寻常一笑中,商潮宦海转头空。
等闲品透诗之味,便把情丝墨里融。
第53法:
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53山中采风
寻幽觅趣入山林,蝶落轻衣鸟竞吟。
正是枝头花似锦,摘香一束衬诗襟。
第54法:
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54花月夜
卷帘又是夜深深,入户花香染布襟。
如此清风如此月,安闲笔墨净凡心。
第55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55饮酒
聚度良宵岂用催,同兼主客上新醅。
协商已尽收圈酒,又饮单挑四五杯。
第56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或两个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两字连缀之。
56醒酒
夜半三杯醒酒茶,方知老妪未归家。
寻毫一事何堪写,蝶恋花同解语花。
张绍文简介:
张绍文:笔名,奔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中华诗词研习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华夏诗词学会副会长、铁岭市写作协会副会长、铁岭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奔月诗社社长。张绍文2015年被铁岭县委授予德艺双馨文化名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