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状元传奇》小序
文/陈守印
东原传奇事,状元父与子
原著毕长代,享誉载史籍
才女雷道菊,连载作分期
吾辈皆有幸,寻踪赴故里



第三十一回 淡泊名利
上回说到在梁灏的公正主持之下,遏制了刘太后改朝换代、称孤道寡的野心;除掉了专横跋扈、祸国殃民的奸臣丁谓、雷允恭;劝说刘太后厚葬了皇帝生母;刘太后去世后,又引导宰臣们一致同意还政于皇帝。这仁宗皇帝赵祯亲政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梁灏为相,以报答梁灏十多年来对自己的关怀与支持之情。谁知梁灏坚持不受,再三推辞,语重心长地对皇帝说道:“老臣深谢陛下知遇之恩,但是这相位,老臣是万万做不得的。”
皇帝问道:“老爱卿乃是三朝元老,足智多谋,公正无私,德高望重,担当首相,自然是最佳人选,众望所归,何故再三推辞,岂不冷了朕的一片诚心?”
梁灏拜谢道:“老臣世代深受皇恩,即便是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只是老臣年过古稀,身体欠妥,已经是自顾不暇,如何料理朝政。耽误了陛下的大事不说,老臣又怎能心安理得。十多年来,老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绝非是为相位尔!能够看到陛下顺利登基,执掌天下,老臣已经是心满意足。他日见到先帝,亦能坦然复命矣。老臣已经写好辞呈,准备回东平老家安度晚年,还请陛下御批恩准。”说罢,从怀中掏出奏章双手呈上。
梁灏这一行为,让皇帝未曾想到,始料不及,连忙以手相搀,深情地说道:“朕初掌天下,百废待举,正需要老爱卿鼎力相助、以大展宏图,安抚天下。老爱卿即使是年老体弱,不能担任首相,也不能弃朕于不顾,自回故里养尊处优啊。辞呈收回,朕是万万不能批的。老爱卿既然不愿为相,可继续担任翰林侍讲学士,辅佐朕于左右,以便于朕及时顾问,老爱卿不可再行推辞。”
见皇帝如此说法,梁灏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又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折递与皇帝道:“难得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就勉为其难,手书条陈八政,请陛下御览。”
皇帝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梁灏针对当下时局写出的八条应对之策;一是理正朝纲,提倡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二是任用贤能,将德才兼备之人选用到重要岗位之上;三是罢黜奸佞,对舆论反映强烈且劣迹斑斑者,一概予以清除;四是严禁行贿受贿,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五是让民众休养生息,减轻民间劳役负担;六是倡导清廉,坚决打击贪污腐化;七是开源节流,节减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八是约束身边之人与亲属不得胡作非为。
皇帝看完后大喜道:“朕早知老爱卿不会置朕于不顾,此时看来,果真如此。”说罢,便传旨,赐予梁灏黄金万两,白银万锭,在皇宫左侧重建梁府,以便于皇帝随时召见。
梁灏闻听,连忙叩谢道:“老臣谢陛下隆恩,只是赏赐太重,恐折了老臣的草料。一是国家正在百废待举之时,用钱之处甚多,正所谓好钢应当用于刀刃之上。二是老臣现在住宅乃是岳父母所遗留,舒适宽敞,且距皇宫并不算远,陛下如有诏令,老臣随时可到。三是如老臣受恩宠过度,众人必然以为老臣居功自傲,招致众说纷纭。老臣几十年如一日,洁身自好,如此一来,岂非晚节不保。如其授人以柄,不如不建新宅费钱费工为好,请陛下成全老臣一片苦心。”
听到这里,皇帝完全被梁灏忠心耿耿、严格自律的情操所感动,伸手扶住梁灏的臂膀道:“功高莫过于救驾。若无老爱卿十多年来倾心关注,岂能有朕今日哉。有些人并无甚功劳,却时常以功臣自居,公然向朕索要官职爵位,甚至为儿孙后代邀功请赏。与老爱卿甘居人后之情愫相较,岂不羞惭!”遂令大太监道:“午时赐宴,朕要与梁老爱卿尽兴畅饮、一醉方休!”席间,君臣二人谈风说雨、说古论今,说不完的知心话,直到傍晚才散。
三天后早朝,皇帝依据梁灏建议,任命寇准为首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包拯为龙图阁大学士兼知开封府。颁布新令,大赦天下。
这时,寇准将前几日奉命为刘太后撰写的志文呈上,请皇帝审核。皇帝随手翻阅,看到其中有“生女一人,早卒,无子”几句话,不由大惑不解,以为寇准因曾被太后罢相而耿耿于怀,但如此中伤太后亦是过分,自己明明是太后的儿子,怎么能说太后无子呢。但是在文武百官面前不好质问,便宣布散朝,只留下寇准与梁灏到勤政殿问话。
落座后,皇帝直接责问寇准道:“寇准,你可知罪?”
寇准心地坦荡,起身答道:“启禀万岁,老臣不知所犯何罪。”
皇帝见寇准不肯认账,不由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太后本是朕之生母,你居然敢在志文中写太后无子。如此,朕从何来?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弥天的大罪么!”
寇准道:“万岁息怒,太后名为万岁生母不假,但是万岁生母确实是另有其人。微臣如此写法,只是为恢复历史真相,维持皇家尊严而已。万岁如若不信,详情可问梁大人。”
梁灏见状,便劝皇帝道:“寇大人所说乃是实情,国人皆知,单单瞒了陛下一人。只是臣等皆是外人,且是臣子,不好直言陛下身世。依老臣愚见,陛下可将先帝之八弟、陛下之八叔、荆王元俨殿下请来当面说清,才是最为妥当。”
见梁灏也是如此之说,皇帝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连忙吩咐大太监道:“快快传旨,有请八皇叔!”
却说这荆王元俨乃是太宗皇帝第八个儿子,真宗皇帝之八弟,性情温文尔雅且又忠厚老成,擅长诗词书画,精于文韬武略,平常礼贤下士、从不以亲王自居。深得真宗皇帝喜爱和文武大臣的敬重,朝野上下,皆称八贤王。在诸皇子中,与真宗皇帝最为投缘,平时经常聚集一起,吟诗作赋,无话不谈。对于朝政,也常是直言不讳。以至于真宗皇帝在感到身体不支之时,曾一度想将皇位传于其手中。即便是在临终前,担心大权旁落,依然想请其出面担任摄政王,辅佐自己的儿子赵祯。只是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只好伸出手来,用拇指与食指比划了一个“八”字。此种情景被刘太后解释为:“皇帝的意思是‘再有八九天,自己的病就能好了’。”从而将在跟前伺候的大臣们糊弄了过去。其实不然,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畏于已经大权独揽的太后淫威,或者是敢怒不敢言,甚至于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而已。
当八贤王听到这一消息时,只吓得心胆俱裂,唯恐因此招来杀身之祸,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梁灏化装成菜农,借进王府送菜之由,劝说王爷效仿当年孙膑之计,在家中装疯卖傻,借以掩人耳目,这才躲过了刘太后的疑心。十二年间,与世隔绝,门可罗雀,唯有梁灏与寇准隔三差五地化装进府,传递朝廷内外大事,劝慰王爷宽心处世。
刘太后去世的当天下午,梁灏又再次来到王府,不过这次没有用化装,而是身着官服且堂而皇之地进入王府,并亲口告诉了王爷这一大快人心的的好消息。这让王爷一家、全府上下无不欣喜若狂。管家不待王爷吩咐,便安排家丁府兵一齐动手,将全府内外布置了一个焕然一新。梁灏看到后,感到不妥,便对八贤王劝说道:“毕竟是太后刚逝,国丧在既,还没有到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请王爷不宜操之过急,耐心等待几日之后,再行庆贺不迟。”对梁灏的劝告,王爷夫妇深以为然,便命管家将过于醒目刺眼的东西全部撤换下来,只买了一些酒菜,留梁灏吃了一顿便餐,仔细商讨了下一步的具体做法。

这一天,八贤王与王妃正在府中端坐闲聊,谈论多年来世事巨变。忽然管家来报:“禀王爷,宫廷大内总管前来,说是万岁请王爷进宫。”
八贤王听后稍微一愣,紧接着说道:“告诉他,说孤王马上就到。”
“是,王爷马上就到!”
待管家下去后,王妃问王爷道:“皇上与王爷多年未曾来往,今日突然有请,不知是何用意,王爷是否该去?”
王爷答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他在刘太后监管之下,如何能与孤王来往?如今太后刚刚驾崩,他方才正位,便来请孤王进宫,足见情真意切,孤王身为长辈且是臣子,又怎能不去?”
王妃见王爷动情,又说道:“若是以国法来论,他是君,您是臣,王爷是应该先去拜见他。可是从家法上来讲,您是叔,他是侄,他应该先来看王爷才是。”
王爷被王妃说得心烦意乱,不耐烦地制止道:“哎呀,都到了这个份上啦,什么叔啊侄啊、君啊臣啊的,还拿那个虚架子干什么!他身为一国之君,已经先把梯子送过来了,此时不下,更待何时?难道还要孤王敬酒不吃吃罚酒吗?休得再三罗嗦,还是孤家先去见他吧!”说罢,便立即换了朝服,准备进宫。刚一出门就见大太监已经在门外等候,便顺口客气了一句:“有劳公公久等,请到室内用茶。”
大太监见八贤王先行问候自己,连忙施礼道:“奴才给王爷请安。万岁请王爷进宫叙说家常,请王爷快些上辇吧!”
这八贤王到了这个时候,也就不再客气,于是在大太监搀扶之下,上了车辇直奔皇宫而去。
到了皇宫以后,在太监的引领之下,进了勤政殿,见了皇帝,八贤王刚想要给皇帝行礼,却不料皇帝反而抢先一步,给八贤王跪下磕了三个头,说道:“小侄赵祯,给皇叔请安。十多年来,皇叔辛苦了。”
见皇帝如此,八贤王心中不由百感交集,两行热泪奔涌而出,扑腾一下子跪倒在地,朝着皇帝连着磕了三个响头,然后高声说道:“老臣元俨,恭贺皇帝陛下君临天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叔侄二人情感交融、心心相印,无需再说别的客套话。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皇帝让八贤王坐到主座龙椅之上,八贤王一边拭泪一边笑道:“方才陛下与老臣已然论过家法,现在当按国法,请陛下不必客气,上座既是。”
仁宗皇帝见叔父真心诚意,就不再谦让,遂分君臣坐下。
这时梁灏与寇准二人过来与八贤王行礼道:“老臣寇准、梁灏见过八贤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八贤王见到二人,连忙上前将二人一一扶起,对每人做了一辑道:“若非二位老爱卿,岂有孤王今日!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哪!唯有经过这十多年患难之交,才懂得为什么人们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哪!”
梁灏见八贤王情绪激动,便劝慰道:“日有阴晴冷暖,天有春夏秋冬。昨日寒风刺骨,今朝春暖花开,此皆是正常也。请王爷善自珍重,为重振大宋江山再建勋功。”
说完客套话后,转入正题,仁宗皇帝对八贤王说道:“今日请皇叔进宫,一来是叙说叔侄之情,二来是请皇叔揭示小侄身世之谜。如今太后已然去世,皇叔不要再有任何顾虑,但说无妨。”
“唉,说来话长……”八贤王长叹一口气,遂将四十几年前刘太后如何隐瞒身份蒙混进入后宫之中,如何运用心机迷惑君主,如何收买人心操纵后宫,如何瞒天过海借腹生子,如何利用遗诏执掌国柄,说了个一清二楚。直把个仁宗皇帝听了个目瞪口呆,泪如雨下,连连问道:“原来如此,朕那苦命的亲娘今在何处?”
八贤王摇摇头答道:“此事老臣就不清楚了。自从刘太后垂帘听政之后,老臣唯恐大祸临头,殃及满门。为求自保,只得闭门谢客、装疯卖傻直到如今。其余的事情,请万岁详细问询寇准与梁灏两位老爱卿即可。”
这时,寇准向前施礼道:“万岁容禀:陛下的生母李太后已经于去年二月仙逝。当时老臣因奏请刘太后撤帘归政,己经被贬外放。只是听闻刘太后要按一般宫人的礼仪悄悄将李太后埋藏。梁大人深感关系重大,与时任丞相吕简夷二人联手,冒着生死之险,进宫力谏,讲清利害关系,刘太后才准许为李太后穿皇后服饰,用水银棺,按一品礼,三宫举哀,从西华门出丧,葬于洪福院。此皆梁大人之功也。”
仁宗皇帝不闻则已,一闻生母一生竟是如此凄惨,恸哭不已道:“朕愧为一国之主,竟然没有对生母尽到应有的孝心。又如何号令天下臣民尽忠尽孝哇!”只哭得死去活来,两眼出血。八贤王与梁灏、寇准见此状况,极力劝说,仁宗皇帝方才止住悲痛。立即下诏追赠其生母为庄懿皇太后,并亲自到洪福院祭祀,改易榇宫,重新治丧,陪葬于真宗皇帝永定陵,祭庙名为“奉慈”。随后又在京城景灵宫为其建神御殿,称作“广孝”。庆历年间,改谥号为章懿,灵位升附太庙。

这时,朝中有一些心术不端的人为求迅速上进,纷纷上书,指责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的各种弊端。一时间人言纷纭,流言布道,将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的一十二年说得一塌糊涂、一团漆黑、一无是处;甚至于连李氏病故也说成是被刘太后所毒杀。搞得皇帝也不由心烦意乱,难辨真伪,不知所从,竟欲迁怒于刘太后,褫夺其所有尊号。
梁灏得知消息后,适时进宫,晋见皇帝。仁宗皇帝正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之时,见梁灏来到,不由十分欣慰,转怒为喜。立即吩咐看座上茶,而后向梁灏问计道:“百官皆言太后生前专横跋扈,一手遮天,情同西汉吕后、势如大唐则天,老爱卿以为如何?”
梁灏一听便得知皇帝自相矛盾的心理,于是便劝谏道:“老臣以为,无论其他人怎么说,皆无关大局,关键是陛下怎么看。凭心而论,刘太后不管是以什么方式进宫,以什么方式获得先帝宠爱,又以什么方式晋升为皇后,乃至以什么方式垂帘听政,对于目前来说都已经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她在先帝病危期间受命,可谓是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十多年来,也算没有辜负先帝期望,殚精竭虑、历尽艰辛保佑陛下顺利执掌天下。即便是没有功劳,这辛劳、苦劳、疲劳总是有的。其次,在此期间,尽管有不少人劝其效仿武则天,废除陛下,改朝换代,自己称帝。但经忠良之臣劝谏之后,依然放弃了称帝的想法和做法,未将大宋推向苦难的深渊、灭亡的边沿,足以令人称道。其三、无论是在陛下成长期间还是在与之同执国政期间,太后对陛下一直视若己出、关怀备至,虽非亲生、胜似亲生,其关爱程度为世人所称颂。民间百姓有言;‘生母不如养母,养育之恩大于天。’老臣自幼父母早亡,由叔父婶娘抚养成人,对此感受颇深,甚有同感。所以,老臣以为陛下待刘太后应当与人为善,全其大德而掩其小过,此举善莫大焉。至于李太后病故之因,当年老臣与吕丞相曾参与丧葬事宜,未见有中毒现象。为避免可能发生的误会,当时便奏请刘太后在棺材内注满水银,以防止遗体腐化。陛下于前几天也曾见过遗容,栩栩如生,如同生前无二,并无中毒之症状,可见人心不古、所言为虚。再者,刘太后还为李娘娘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弟弟,并加封了官职;对李娘娘的父亲和祖父也都追封了爵位。这足以证明刘太后的仁慈之心,请陛下慎思之、宽待之。”
仁宗皇帝听了梁灏这一番劝导,深以为然,叹息道:“百官皆以为朕之身世大白之后,必然痛恨刘太后,所以群起而攻之,以讨好顺从朕之心意,做为升封之道。只有寇准、包拯、范仲淹等少数几人持有异议。似梁老爱卿如此说法者,再无二人矣。老爱卿性情忠诚笃厚、为人公正无私,由此可见。”
梁灏见皇帝如是说法,连忙拜谢道:“老臣无他意,惟求公平而已。试想当年刘太后之势力炙手可热,如若一意孤行,效仿武则天改朝称帝,朝廷内外确实无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可以为之而却未为之,这就足以说明刘太后还是能够遏制私欲、顾全大局的。一则效忠于先帝,二则有功于大宋,三则有恩于陛下。由此,老臣恳请陛下成全与刘太后这一段母子之情,方显万岁圣聪厚德。”
皇帝至此对梁灏之言已经深信不疑,轻轻叹息道:“老爱卿忠而不愚、良而不迂、刚正而不执拗,功高而不自傲,施恩而不图报,真可谓淡泊名利之楷模,宁静致远之典范,亦是朕之良师益友矣。”
第二天早朝之际,仁宗皇帝对文武百官郑重宣布:“刘太后虽非朕之生母,然而对朕有养育之恩。且受先帝所托,执掌国柄,有功于社稷。虽有小过,在所难免。即日起,任何人不得公开诽谤、私下抵毁,违者按非议朝政论处,严惩不贷、决不宽恕。”众臣听后,无不面面相觑,从此以后,再也无人试图以此路谋求升迁。
当刘太后灵柩起驾之时,仁宗皇帝亲自焚香叩拜,哭着说道:“从此大娘娘的生平清白分明了。朕要亲行执绋(牵引棺材的缰绳)之礼,以表孝心。”说罢,亲手执绋,一边走、一边哭,将灵柩送出皇仪殿门外,方才止步。当年十月,刘太后葬于永定陵,改谥“章献明肃”。至此,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被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长期的重大考验,仁宗皇帝对梁灏已经是无比的信任和依赖,二人不仅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君臣关系,同时也缔结下了密不可分的情感基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毕长代,中共党员,东平湖管理局退休干部。热爱文学,擅长写作,著有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父子狀元》、散文集《人生随笔》。
现任东平水浒诗院院长,创办了《水浒诗刊》为主编,兼任东平县作协楹联艺术研究委员会特邀名誉会长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4个编辑窗口!如下:【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儒子叟国娇】【一片冰心在玉壶】【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本团队下设2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月色荷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本作品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