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 无悔使命
文/石为壁
_记南召县政协驻小店乡川店驻村
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王玉冰
山城小村霞光满,层峦美景入眼帘。玉兰漫山接天际,村居错落展新颜。这首诗描绘的正是南召县小店乡川店村的美景。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爆发,他临危受命担任川店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严抓疫情防控、做好复工复产、紧盯精准脱贫、细化工作、严密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严格落实组织安排的每一项工作。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坚守阐释忠诚,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岗位的人生华章。他就是南召县政协驻小店乡川店村第一书记王玉冰。
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扎实做事,踏实工作”,用来形容王玉冰同志再贴切不过。从担任川店村第一书记起,明确工作职责,建强基层组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驻村伊始,恰逢新冠疫情,又遇上连续暴雨天气,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受限,在村内发展的产业也遭受重创,无疑为脱贫增加了困难,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在疫情期间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夜以继日把好村口卡点值班站岗,通过一系列措施,扎实做好每一个细节,把控每一个环节,不遗余力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转好,不少公司复工复产,为使村民能顺利返岗,与村两委联系组织村民包车到务工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难题。有组织,有次序的向省内外输出劳动转移输出35次92人。帮助本村食用菌香菇基地复工复产,带动本村2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1人。为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他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带领帮扶队跑遍全村和67户2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熟悉帮扶村村情,了解贫困户状况,建立和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基础台账,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精准数据。
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务工就业。驻村之后,他根据村情村貌,继续以三大基地(万亩辛夷基地、光伏基地、香菇基地)为依托,狠抓产业就业,推进67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推广“光伏加产业”模式,投资30万元建成光伏电站,发展辛夷、香菇等产业。针对未脱贫贫困户签订协议参加光伏基地杂草清除和香菇车间工作,增加他们生活收入,实现扶贫路上一户不落全部摘帽。除发展产业之外,他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理公益岗3人、困难群众6人办理低保、慢性病卡3人,稳步助推该村脱贫攻坚。建成的香菇基地占地12亩,投资150万元,引进设备,实现香菇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帮助55户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 11户贫困户利用小额贴息贷款39万元,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养猪等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面貌。驻村期间,他协调有关部门修建三段护河堤。褚湾河护岸堤、李八湾护岸护河堤、韩庄—老长沟村组道路1.5公里,助推褚湾河护河项目落地,争取建设资金60万,共保护沿岸群众120户450人免受洪水威胁。并使全村通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了改善基础设施,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本村2公里路面硬化。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不忘初心,平凡敬业、牢记职责、勇于担当,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请缨,来到最艰苦的地方、来到工作压力最大的帮扶一线,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踏实的行动,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谱写出了一曲无悔的奉献之歌,勾勒出一幅美丽川店的图景。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他正在阔步前进。
(作者 石为壁, 河南南召人,2011年郑州大学全日制硕士毕业,满族,曾教过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申论等,南召作家协会理事,业余时间在报刊、网站、公众号等发表新闻、散文、诗词等400余篇,点击量1300万人次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