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起来,离开南京已有27个年头了。1975年在上海经过了三年的无去向代培训之后,秋末的一个上半夜,集体乘坐绿皮火车去到了南京西郊的梅山炼铁基地工作。
当时虽然才20来岁,早已知晓南京曾为六朝古都,龙脉之地,又读过李白名句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座落的地方。
梅山基地西临长江,三山矶耸立在长江边,周围长满了荆棘野草,只是徒有其名。从梅山基地到南京城坐“宁新线”公交车花四毛钱一个小时可以到达,也可以坐火车只要三毛钱。这使我想起刚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大家一拥而出校门,有个男同学,是家里的独养儿子,每个月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平时用不掉,这时正好有一辆公交车靠站停在校门口,这个同学突然奔过去,挤上了公交车,关门时半个书包还在车门外。从学校到新村就一小站,等我们走到新村路口时,这个同学也手上捏着一把找零的钱币走过来。这个同学虽然只花了五分钱乘了短短的一站路,给我的印像特别深刻。
南京城确实很有吸引力,名胜古迹名不虚传,碰到星期天,或者需要购物就会跑到南京城去。南京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一天根本玩不过来,去一次可以玩一处风景区。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新街口、玄武湖和三山街。三山街也是美食一条街,南京小吃可以随走随吃,最有特色的是鸡鸭血粉丝汤,以前在上海难得看到,只要去一次南京必定要去吃上一碗。后来回到上海,只要见到鸡鸭血粉丝汤走过路过都不会错过,如果是南京人过来开的店会感到格外亲切,好像又回到了南京一样。
小时候家门口会有南京人挑着做好的酸辣菜摆摊,虽然只有两分钱一小碟,我没有零花钱,只能看着一个同班的女同学坐上去津津有味地吃。到了南京看到这样的酸辣菜不禁构起了这段回忆。其实所谓的酸辣菜就是用卷心菜加酸辣原料腌制而成的,确实很有特色,我也会经常点这个吃。
上小学时,我和班上一个从南京来的男同学十分要好,他家住得远一些,我每天早上到他家等他一起去学校上学,吃过中饭后又去他家等他。有时我去得早了,他还没吃中饭,我就坐在边上等,总是看到他妈妈端给他吃的是一碗像浆糊一样的羹,我不清楚这是什么饭,后来才知道他吃的是山芋羹。有一天,他妈妈端给他的碗里还打了两个鸡蛋,也端了一碗给我,后来才知道是这个同学生日。在南京是按各人的定粮吃饭,虽然定粮很紧,有的同事天天喝稀粥,有的同事一天只吃一顿,我看到商店有卖山芋粉就买来煮了吃,虽然这东西不用粮票,但要买糖,买红枣,还要买鸡蛋,难得吃一顿还可以,经常吃就太奢侈,会把一个月工资吃光。

梅山基地附近都是农村,板桥镇和江宁镇还比较热闹,礼拜天会有农民在那里赶集,我也会骑上自行车去凑个热闹。再往里就是谷里乡,那里很偏辟,有一次和一个同事到谷里乡朋友那里去喝酒,半夜时分,回家路上黑咕隆咚的,没有路灯,有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虽然已经喝得醉眼惺忪,也怕碰到意外,还好每人身上带着一根铁棍壮胆才走出谷里乡。
当年梅山基地职工家属达到5万多人,吃用开销很大,经常要到南京城去采购,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日用品批发部,里面有个女批发员,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也30来岁,十分清秀漂亮,瘦高个头,对我们梅山来的人特别热情,紧俏商品会帮我们留着,我们去一次南京基本上不会放空车。由于业务范围扩大,梅山印刷厂急需一批印刷纸张,我们冒着酷暑,心急火燎地赶到南京批发部,批发部库存远远不够我们的需求,这个女批发员帮我们打电话四处求助,还安顿我们到她家去休息,好在她家就在鼓楼附近。她从冰箱里拿出自制的冰块招待我们。冰块橘黄色的,非常柔软,非常可口,解暑又解渴。回家后自己做来做去都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念念不忘。
有一年天气特别闷热,气温高达43度,我奉命到南京去采购啤酒,各家批发部都告急,最后还是在南京啤酒厂批到几卡车啤酒。那时候肥皂也供不应求,我又在南京肥皂厂搞到一卡车肥皂,顺利完成任务。在此,我再次感谢南京人的热情和帮助,在南京的这些年里,我和南京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交到的都是真心的朋友。
27年前,当我即将要离开南京回到上海工作时,心情特别复杂,久久不能平复下来,平心而论我真不想离开南京,因为南京有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这些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如今在上海只要一见到南京人就会特别高兴,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兴奋。我衷心祝愿南京更加美丽富饶,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曾经的朋友身体健康!祝愿所有的南京人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