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剪纸栾瑞花最新作品:悬崖打钎修渠,纪念绵右渠精神

有种精神叫绵右渠精神!那是一种井陉人民万众一心、战天斗地的精神;那是一种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精神。引水上山人造天河的绵右渠,这项始建于五十年代的水利工程至今造福于民!





绵右渠精神和井陉县的张河湾精神、“96·8”抗洪抢险精神、“7·19”抗洪重建精神、太行天路精神一脉相承,学习、继承、发扬绵右渠精神对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井陉将继承和发扬好这一脉相承的精神,砥砺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绵右渠灌区体系,包括总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总长4000余公里,可谓万里长渠。整个水系成条带状顺河向下流延伸,共穿越300多座山头,跨越400多条沟谷,彻底改变了这个纯山区县靠天吃饭的历史,使过去无水灌溉的山岭、旱地变成水浇地、高产田,灌溉十多万亩山地,几十万人受益。灌区粮食年亩产量达到了700多公斤,创造效益7000多万元。
从1998年到2017年的十九年间,该渠先后经受住了二十世纪“96.8”和二十一世纪“16.7”特大洪水的考验,并由中型灌区提升为大型灌区——绵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5万亩,受益范围为井陉县、平山县、鹿泉市、井陉矿区的24个乡镇、262个村、30多万人,成为支撑井陉和受益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改善的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命脉工程。绵右渠全线贯通后,呈现出“峭崖陡壁凿长廊,峡谷飞虹渠水通,路水穿山浪花笑,银龙潜飞连山峰”的壮观景象。
《河北水利》杂志曾刊文总结过绵右渠精神:井陉人民以“千军万马战太行”的英雄气概,更早两年就打响了“引水上山”的战役。这条被人们称为“太行第一渠”的绵右渠,经过两个阶段,四战四捷,苦干实干七年,先后历时二十载,用56条生命和千万人的血汗换来了汩汩清泉,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绵右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