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屋里有七个丫环,四个大丫环月例每人一两,余则是几百钱。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一千文铜钱。大丫环和小丫环差距是很大的。金钏儿是个大丫环,位子空下来,由谁来补?不是贾母说了算,也不是王夫人点名要,而是由王熙凤提名,再征求王夫人意见而定。王熙凤集内务,财务权于一身,如果在推荐名单中没有,就根本谈不上被任用。
除了金钏儿、玉钏儿、彩云、彩霞,余则是彩凤、绣凤、绣鸾。当然也不排除,这些人之外,用特殊手段直接进入大丫环位子的可能。面对这激烈的竞争,王熙凤心中有数,用她的话说:“他们几家的钱也不是容易花到我跟前的,这可是他们自寻,送什么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三十六回432页)她主意就是“托”,托一天,东西就多一点,时间愈长,东西就愈多。但不能无限度托下去,王夫人要用人。在这有限时间内,急收暴敛,今天告诉这个,你啥条件都够,就是……明天告诉那个,现在条件比你好的有好几家,看将来……迫使想达目的者多送快送。最后托到不能再托时,按照自己的意见,回明王夫人待批。
王夫人要的人只是一个,四个大丫环的编制不能突破,不能用大丫环比贾母还多,而且一个家庭,大家常见面,不能虚报空缺,吃空名,把上边哄过去。因此,众多人选中,最后只能是一人得到。结果,王夫人的大丫环并未补齐,而是把金钏儿的银子,给了她的妹妹玉钏儿,所有人的东西算是白送了。王熙凤收人的钱物,也并没有退回去,这就叫“收礼不待客”。
收了人家的钱财,并没有替人家办任何事,应算什么呢?当然和廉洁二字不沾。但细想,没办事也没有坏事。王熙凤并没有把送礼者列个名单成文上报,张贴宣扬,毁人名节,碍人手脚,影响人家以后发展。也许王熙凤想证明自己还没有坏到极点。
(二十二)花开万朵各有所爱
元妃省亲时,贾府设台演戏,龄官扮演的角色极好,得到了贵妃赞赏,让她又演了两处,并额外赏了两匹宫绸,两个荷包,金银锞子。
夏日,宝玉因金钏儿之事受斥,没情没绪进了怡红院,听见蔷薇架下有哽咽声,隔栏看去,见一女孩儿用簪子在地上抠土。细看不像是那房的丫环。宝玉见那女孩眼似秋水,玉指纤腰,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态,开始以为她东施效颦,学黛玉葬花,细看发现是在写字。宝玉按对方手势起落描仿,明白他写的是“蔷”字。开始以为她是在作诗,填词,后来见她写来写去,始终写的是一个字――“蔷”。宝玉想她一定有什么心思(事)。下雨了,那女子被淋得满身是水,宝玉禁不住大喊:“不用写了,你看身上都湿了。”(三十回366页)女孩儿见栏外有人,隔栏看不清,以为是个丫环,因回道:“多谢姐姐提醒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三十回367页)一句话提醒了宝玉,方觉全身湿透,浑身冰凉,于是急忙回房,但心里总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一日,宝玉烦闷,想起元妃省亲时奖赏过的女孩儿龄官,因而兴致勃勃来到梨香院,想让龄官为他唱一曲。进房后,见龄官躺在床上动也不动,宝玉便走到床边坐下,只当龄官也和别的女孩一样对待自己,因而陪笑央龄官唱一套“袅晴丝”那知龄官见他靠近,忙起身躲避,并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日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唱呢。”(三十六回439页)宝玉见她坐起,细看她就是蔷薇架下画“蔷”字的女孩。宝玉从来没有被人嫌弃过,今遇到这意想不到的刺激,自感尴尬无趣,红着脸走出了龄官的房子。
一时贾蔷提了个鸟笼来了,他告诉宝玉,那叫玉顶儿,会衔旗串戏。是用一两八钱银子买来的。宝玉又跟上众女孩,同贾蔷进龄官房子去看鸟儿衔旗。众人看得大笑,唯龄官生气责道:“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三十六回440页)贾蔷赶紧起誓:费一、二两银子,买来为你解闷,那能想到这上头。于是拆了笼,放了鸟。宝玉不觉痴了,他领会到了龄官画“蔷”字的深意。
宝玉回到怡红院,对袭人说:我昨天说的让“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看来我竟不能全得。从此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三十六回441页)
宝玉终于明白,不是所有女孩儿都爱自己,不可能所有女孩儿都会为自己流泪。从此彻悟人生缘分,情感各有分定。只是经常暗暗伤心――“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三十六回441页)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里边重点就是个“情”字,它是婚姻,家庭存在的基础,离开它岂不是像牲口一样被放在一个圈里。当然,出于某种目的,趋于某种压力而结合者也不少见,但那不是情感所致。尽管在感情问题上是万岁爷吹玉石喇叭――各有所号(好),各有所衷,但不可能一个标准,千篇一律,不然就不会有鲜花插在牛粪上之说,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鲜花都是被迫,无奈的插入牛粪之中,谁能保证爱牛粪、猪粪、甚至狗粪的鲜花,世上绝对没有。
(二十三)凤姐放贷
大观园儿女们聚集一起,咏菊花,吃螃蟹。凤姐打发平儿要些螃蟹吃,李纨等拉住平儿喝酒。散伙后,袭人邀平儿到宝玉房中去喝茶。
饮茶中,袭人随便问平儿:“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平儿见无人便悄悄告诉袭人:“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的。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他难道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个心?”平儿道:“何曾不是呢!他这几年,只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又放出去,单他这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袭人:“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的我们呆等着!”(三十九回473页)这里说的“老太太,太太屋里”是指贾母王夫人屋里的丫环,贾母,王夫人的月例,一分少不了,一时也托不了,她王熙凤不敢。
人生人,银生银,不到一年,上千两银子到手,自己不需摊一分钱的本,就可以得到巨额收入。别说一般丫环,一月只有几百钱,就拿月例一两银子的大丫环来算,一年十二两,十年一百二十两,上千两银子可得去用八十至一百年才能挣得,月例二两的姨娘,可要四十多年,就连月例二十两的贾母,王夫人也得四,五年积存,还得平时一分不支才可。“空手套白狼”,“皮包公司”式的无本生意,当然可以很快暴发。王熙凤财权在手,少不了挪用公款,重利盘剥,那比克扣月例放贷,方便的多,隐蔽得多。
王夫人见了凤姐,随便问了一下:“如今赵姨娘,周姨娘月例多少?”“月月可按数给他们?”“前日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串钱,什么原故?”(三十六回433页)王熙凤听了十分生气,背过王夫人就骂:“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件刻薄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别做娘的春梦了!...也不想想自己,也配使三个丫头!”(三十六回435页)在这里,王熙凤明显在骂赵姨娘。
可也是,质检机构层层有,“假冒”“伪劣”照常出;监察审计级级设,贪官污吏照常行。王熙凤生活在没有任何监督机制的年代,倒是还没有放手去捞,不然就不是千两,万两,而是亿两,几十亿,百亿,千亿,,亿个亿。王熙凤不自觉向社会证明,她贪的有数,不是无限。
(二十四)宝玉设坛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贾母带头,出资凑份子,集白银一百五十多两为凤姐庆贺。宁,荣两府设宴摆戏,,热闹非凡。
宝玉和贾母一样,爱热闹,好赴宴,爱喝酒,好看戏。可就是在这初二,凤姐庆寿之际,诗社开社之日,众姐妹欢聚之时,唯独不见了宝玉。
原来宝玉心中有一件未了之事。初一就告诉焙茗:明日一早出门,备两匹马,在后门口等着,不用别人跟着,说给李贵,我往北静王府去了。
果然第二天天刚亮,宝玉就骑马出北门,登程远去,焙茗跨马紧随。二人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宝月勒马回头,问焙茗那有卖香火的?焙茗问要什么香?宝玉告诉他:檀香、云香或降香。然而,荒郊野外那里去找,宝玉想起自己身上带的荷包,随手取出两星沉速(两小块儿和檀香、云香齐名的香)来。心想:虽然有些不恭,但必定是自己亲身带的,要比买的好。于是便向焙茗要香炉。
焙茗提醒,再往前二里路就是水仙庵。主仆二人便奔向水仙庵借了个香炉,来到后花园,看来看去竟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焙茗发现园内有一口井,宝玉见井,一下子醒悟。二人登上井台,放下香炉,点上香,宝玉含泪,看着把香燃尽,焙茗磕了几个头,口内祝道:“我焙茗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日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清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你若有灵有圣,我们二爷这样想着你,你也时常来望候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玩耍,岂不两下里都有趣了。”(四十三回535页)
宝玉设坛,到底在祭奠何人?在九月初二这重要的节点,驰奔郊外,找好香,借香炉,找洁地,把祭祀搞得那么认真,那么郑重其事。联系设坛于井台,回想死亡在井里的唯有金钏儿,可以肯定九月初二,不是金钏儿的生日,就是她的忌日。金钏儿跳井,宝玉有着直接责任,与金钏儿调笑是宝玉主动发起,王夫人责骂殴打金钏儿,宝玉没有主动承担责任,一走了之。主动祭奠是他填补内心自责和亏欠的唯一方式。
(二十五)重物不要命的石呆子
春天,贾赦外出闲游,发现几把旧扇子不错,回家后细看自己收藏的扇子,都不中用,没有一把顺眼的,于是便命下人到处搜寻可意的扇子。
手下人日夜奔波,东跑西窜,终于发现有个浑号叫石呆子的家中有二十把好旧扇子,因而贾赦让儿子贾琏去把扇子弄来。
贾琏派人查访,找到石呆子家,见那扇子确实珍贵,全是湘妃、椶竹、麋鹿、玉竹,上有古人字画真迹,全是高档扇子。以湘妃为例,是说舜南巡,崩于苍梧,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尧的女儿)痛极,热泪洒竹,竹尽成斑,因名湘妃竹,用湘妃命名扇子,可见其珍。
贾链回来,告诉父亲,贾赦放口要多少银子就给他多少。然而,石呆子脾气古怪,虽穷的没饭吃,但口气蛮大,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并言:“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四十八回596页)有钱难买不卖的货,贾琏没了主意,只好把事情告诉给贾赦。
贾雨村知道此事后,派役使去,讹石呆子托欠官银,拿他到衙门,要他变卖家产赔补,借机强行把扇子抄了去,装箱披红送到了贾赦家里。石呆子是死是活,无人过问,不过可想而知。
之后贾赦夸雨村有能奈,责怪贾琏没本事。贾琏只说了一句话:“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四十八回596页)
这个石呆子,可真是大姑娘讨饭――死心眼,难怪人叫它石头呆子。就按一千两一把扇子计算,二十把就是两万两银子,况且贾赦已经放口,要多少给多少,卖了肯定不至两万。二十把不行,卖十把行不?何必顶着南墙――硬撑。穷的没饭吃,估计他是无家无口,一人生活着,活一天算一天,无后顾之忧。结果,扇子被官府抄去,闹了个家败人亡。但要肯定,石呆子的骨气使人敬仰,宁愿饿死冻死也不会去投靠贾赦,去攀附权威。这一点,他比那趋炎附势的贾雨村高尚得多。
(二十六)黛玉论诗词
薛潘被柳湘莲打得满面是伤,羞于见人,因和自己当铺揽总(统揽,总揽,全面负责)张德辉合计,借张回家探亲之便,一同到南边采购些短缺货纸扎、香料等,来年端午节前出手。
薛潘走后,香菱无事,便随着宝钗一块进大观园去住。
林黛玉的菊花诗:《咏菊》、《问菊》、《菊梦》题新、诗新、立意新,在众姐妹中一举夺魁,声名大震。
香菱无事,便去找黛玉,拜师求学诗词写作。黛玉告诉香菱:“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付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四十八回597页)
红楼梦中诗、词、曲、赋、谚、赞、诔、偈、联、谜、令应有尽有,仅诗词就有一百五十五首,可谓小说之最,作者对诗词运用到了炉火纯青,无以类比的程度。这里,作者借黛玉之口,把诗词创作的规则,说的一请二楚。把握起、承、转、合、虚、实、平、仄是最精辟的概括。
诗词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镇库之宝。立意是诗词的要害。立意新,则诗词鲜活;其次是韵,合韵是诗词最基本的要求,韵合则易上口。对仗、排比、对偶 是创作技巧。我们可以按照曹先生教给我们的原则,学习实践诗词的创作,研究。
(二十七)贾府里的改革家
凤姐小产,需静心修养,王夫人便命李纨代其处理内部事务。然而,李纨自幼尚德不尚才,对下人宽容放纵。王夫人又派探春协助。尽管如此,王夫人还是很不放心,暗差宝钗监视察看二人的行为动作。
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孩儿;她目光敏锐,胸有大志,对贾府的一切,她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日用收支开销。探春作为贾府的小姐,自知自己是迟早要出门的人,许多事有看法,有想法,不便出头言讲,更不好出面纠正。
王夫人把内务权交她二人,使她有了说话权,有了用武的地方。她就任后处理的第一件事,是在舅父赵国基死亡抚恤金上,坚持一视同仁,和其它人一样对待,改变了以往看客下菜,优亲厚友的作法,顶住了生母赵姨娘的压力,为贾府以后处理同类事件立下了标杆。二是把贾环,贾兰等每年在学校吃点心,买笔纸的八两银子“蠲”(娟:免去,除却)了。贾家子弟的月例,包含日常开支,上学的费用,在校加的八两银子,是额外优待,致使有的不是为学习去上学,而是奔着八两银子。三是把每月交买办,为各房姑娘置办头油,脂粉的二两银子裁掉了。四是把大观园花、木、树、竹按照看护人员技能分类包干到人,赋之于权,动之以利,各司其职,无不尽心,省事、省钱、省人、省工、省支出,年获利白银四百多两。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只有掌握其规律,按其变化而去适应发展了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改革,不断兴利除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探春的改革,虽说是动了皮毛,未伤筋骨,没有从体制,制度上去彻底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但必定是一种大胆尝试,是深入改革的基础,我们应理解,她必定不是贾母,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
(二十八)司棋闹厨房
司棋是迎春的丫环,她和绣橘及小丫环莲花儿,三人一起侍候贾府二小姐迎春。
司棋想吃蒸鸡蛋,便让莲花儿去厨房要。厨房负责的柳嫂告诉莲花儿:今年鸡蛋特别贵,十个钱也买不到一个,四、五个“采购员”出去,才凑合了二十多个,让莲花儿回去告诉司棋,改日给她蒸。莲花儿想:前天司棋要吃豆腐,你弄了些霉烂变质的支应,让司棋把自己训了一顿,今天又说没有鸡蛋,让自己回去没法交差,于是就去菜箱子翻,果然发现了十几颗鸡蛋,因发火道:吃的是主子分给我们的分例,你为什么心疼?又不是你下的蛋,怕人吃了。柳家的听了非常生气,回骂道:你妈才下蛋呢!并强调说:通共就这么几颗,是留下给菜汤上飘马儿(汤上飘点蛋花,起修饰作用)的,万一上面(贾母,邢、王夫人)和小姐们(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要用,我怎么应付?
正在二人争吵不休时,司棋派人来催,问莲花儿怎么不回去,死在厨房里了吗?莲花儿赶忙回去,加盐调醋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司琪听了,怒从胸起,带上几个小丫环,到厨房把所有东西乱翻乱扔,弄得乱七八糟。
众人好言相劝,司棋气稍平,小丫环们趁势把她拉了回去。柳家的赶紧蒸了一碗鸡蛋,让人送去,被司棋连碗摔到地上。
司棋是个大丫环,身份、地位比那些干粗活的,当差役的是否高了一等,不然他怎么敢去闹厨房?摔东西。柳嫂是厨房负责的,大小也是个官。
等级制度下,那些下苦的、干活的、被奴役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们出力不挣钱,劳作不受尊重。正如鲁迅所言: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官大一级压死人”,等级制度是多么可怕啊!
(二十九)荣国府中的正义人
平儿是凤姐的通房丫环,也就是贾琏的小老婆,明放在贾琏房中,是未称姨娘的姨娘。
芳官在梨园学戏期间,管厨房的柳嫂借方便在饮食方面多次照顾,芳官感戴。戏班子解散,芳官当了宝玉的丫环。
柳嫂的女儿五儿,天生不足,体质较弱,出于关心,芳官将宝玉喝剩下的玫瑰露连瓶儿送给了五儿。五儿喝完后,把瓶子扔在了厨房的墙角。
柳嫂去娘家,从兄弟那里得到了一些茯苓霜,五儿便包了些送给了芳官。
就在这时候,王熙凤房中少了玫瑰露,王夫人房中丢了茯苓霜。林之孝家的明察暗访。五儿见了林家的,被盘问时回答失当,被林家的怀疑。后又有莲花儿举报,在厨房找到了露瓶。“捉奸捉双,拿贼拿赃”。林家的便将两“案”并处,把五儿带去见凤姐。王熙凤指示:“将他娘打四十板子,撵出去,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子,立刻交给庄上,或卖或配人。”(六十一回780页)说完,让平儿去处理。
五儿母子被软禁了起来。那些和柳家有矛盾的人,巴不得尽快撵她母女出去,于是结伙来找平儿,又是奉承,又是送东西,想让平儿从严从快处理。
平儿听了五儿哭诉,觉得这中间有冤情。于是她就去宝玉房了解,到王夫人房和玉钏儿,彩云交谈;找芳官核对,最终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五儿喝的玫瑰露是芳官给的;丢的茯苓霜是王夫人的丫环彩云受赵姨娘托付,偷去给了贾环。五儿送芳官的茯苓霜是她舅给的。
事情查实了,怎么处理?平儿想:不能把赵姨娘带出来,岂不伤害了三姑娘探春。他和宝玉商议,两件事情由宝玉一身担。投鼠忌器,是最完美的选择。宝玉是最善于替人担过的,特别是对女孩儿,他不愿意让她们受一点委屈。
事后,平儿把情况做了汇报,王熙凤认为:无风不起浪,“苍蝇不抱无缝的蛋”。对柳家母女不加刑也可,但起码要“革职”撵逐。平儿劝凤姐:“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施恩呢。……没的结些小人的仇恨,使人含恨抱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趁早见一半不见一半的,倒也罢了。”(六十一回785页),凤姐只得尊重平儿的处理。平儿又向林之孝家的交待,让她:“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六十二回787页)
平儿正直无私,尊重事实,公平处理,体恤下人,倒是在贾府中找不到第二个。她心底坦荡,善解人意,处理事情的方略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思想水平,办事能力,处理问题的策略,并不亚于那些高官达人。
(三十)尤三姐的恋爱观
尤三姐是贾珍之妻尤氏的继母尤老娘和前夫生的女儿。贾珍,贾琏都曾试图霸她为妾,但尤三姐不从。
原来,尤三姐心中早有意中之人。多年前,尤家为尤老娘祝寿,请来了一班业余戏班子演戏,其中有个演小生的小伙名叫柳湘莲。三姐一见钟情,爱从心生,以“心”相许,表示:“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再不嫁人。”(六十六回858页)她明确告诉贾琏:“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姓柳的来,我便嫁他。”(六十六回858页)
柳湘莲打伤薛蟠后,因惧祸外逃他乡。三姐终日思念,但不知柳在何方?只能日夜苦等。
贾琏出差平安州,路遇柳湘莲和薛潘结伴而行,不解其故?经谈方知,薛蟠从南采购回家,路遇强盗,巧碰湘莲,拔刀相助,赶走贼众,夺回货物,救了一干人性命。事后二人结为生死兄弟。
贾琏把尤三姐“非柳不嫁”的话说给了薛潘和湘莲,湘莲当即表示满意,并把一把“鸳鸯剑”留下做定情之物。
贾琏回府,到小花枝巷,把剑交给尤三姐,见剑珠宝晶荧上有“龙吞夔(Kuí魁。古传说中形状像龙,但只有一只足的动物)护”四个字,是一把合体宝剑,分别錾有“鸳”和“鸯”两个字。三姐喜出望外,把剑从贾琏手中接过来挂在床头。
薛姨妈知道湘莲定亲之事,感激湘莲救儿之恩,为湘莲大婚寻房置物,以待佳期。
湘莲去见宝玉,告诉了自己订亲之事,宝玉告诉湘莲:三姐是古今绝色,你二人是天地作合的好姻缘。谁知湘莲听后,反而疑惑起来,心想:那么标致的人物,追她的人肯定不少,她为什么偏要主动找我?而且非我不嫁?后悔自己不该把传家之宝“鸳鸯剑”作信物。宝玉又对他说:尤家姐妹,是一对尤物,而且姓尤,湘莲越听越疑心,跌足怒道:“……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六十六回862页)
湘莲反悔,找到贾链,推说姑母已为自己定下了亲,要贾琏把信物追回,那是祖父留下来的。
尤三姐在里间听的仔细,心想:自己盼星等月把他盼来,却是来退婚的,便知他定是在贾府中听了流言诽语,把她当做淫荡无耻之流,于是带剑冲出来,当着贾琏,湘莲之面,拔剑自刎,以证自己清白之身。
柳湘莲面对三姐尸体,后悔自己鲁莽无情,大哭一场,买棺殓埋了三姐,自己出家当了和尚。
在婚姻上追求称心如意的郎君,把情感上的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不慕富豪不屈权势,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但以生命的代价,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是愚蠢行动。
编后语:本期连载到这,未完待续。请注意查阅下期026《我以我血艳红楼》之[红楼拾遗(红海钩沉)](三十一)贾府的奴才不好当~(三十六)从老太妃薨逝说起。



作者简介:拜东涛,网文名商山更夫,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人。一九六八年二月入伍,历任排长、副政指。一九七九年元月调陕西丹凤县武装部,历干事、参谋、部长。一九八六年六月随武装部改制退役。一九九O年上省党挍,毕业后任商洛市文化局副局长、调研员。二O0八年退休。作品:《我以我血艳红楼》、《我以我歌颂石头》,另有少部分诗词及文章。

编者简介:笔名汉上沙,原名陈大清,出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中共党员,一九七六年入伍,服役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一九八O年退役。乡镇公务员退休,现为汉中百利原盛财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国风社陕西分社认证编辑,居住地陕西汉中。饮酒花树下,诗自成两行。

编审简介:张富贵,男,汉族,1955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从事教育、军旅、公安和青海石油党群、职业技能鉴定、人事服务等工作,退休后定居西安。作品见《中国培训》《中国石油》《青海石油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抒心志,言真情,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为国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