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沛水诗评之二三六:梨园花影动,草径雪泥粘
——赏析余秀玲女士五律《中卫南长滩采风有寄》
作者:于卫东
每每读到诗词佳作,忍不住就想评头论足一番。余秀玲女士的五律《中卫南长滩采风有寄》,清新典雅、卓尔不凡,遣词造句功底深厚,给人以过目不忘的印象。抄录原玉如下:

中卫南长滩采风有寄
余秀玲
客路香山下,行舟黄水边。
梨园花影动,草径雪泥粘。
怀古追足印,采诗琢玉篇。
今朝何所得,我欲载春还。

中卫南长滩村南长滩村,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群山环绕使得南长滩村几乎与世隔绝。村里的人,几乎都姓拓,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自称是党项后裔,整个村子还保存有完整的族谱,代代相传。南长滩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公元1227年,蒙古人的铁骑踏破贺兰山阙,西夏国灭亡。因此,一部分党项人逃到青海湟水,与汉人和其他民族融合。其中一部分随遇而安,就地安家。只有极少数党项人无意中逃到南长滩,定居下来。素有“宁夏黄河第一村”之称。每当东风吹拂,田野的梨花便竞相开放,花香雪海,游人如织,百年以上树龄的梨树就有100多棵,近二十年来成片种植的梨树,繁花似锦,成为南长滩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余秀玲女士正是在采风中,以诗人的眼光审视美景,写出了前人不曾到处的诗句。

首联“客路香山下,行舟黄水边”,点明了南长滩村的地理位置,中卫市香山脚下,黄河岸边。难能可贵的是首联即采用了对仗形式,而且读者丝毫没有语句的呆板的感觉。

颔联“梨园花影动,草径雪泥粘”,梨园中游客在花影间攒动,小径融化的泥水粘在春草和游人的鞋上。颔联对仗工稳,遣词造句新颖。偏正词组草径,对偏正词组梨园;偏正词组雪泥,对偏正词组花影;动词粘,对动词动。

颈联“怀古追足印,采诗琢玉篇”,感怀古人的事迹追寻他们的足迹,采风诗句雕琢精美的诗篇。寻思怀古,吟诗作赋。动宾词组采诗,对动宾词组怀古;动词琢,对动词追;偏正词组玉篇,对偏正词组足印。诗人在两联对仗韵脚的选择上,是用了一番心思的。我们都知道,若两个韵脚皆选择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容易造成节奏相同的毛病。因此,诗人在颔联选择了动词“粘”,在颈联选择了名词“篇”,使得节奏发生变化,颔联为221,颈联为212,避免了节奏完全相同“摞眼”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句式的变化,从而加强了诗的美感。

尾联“今朝何所得,我欲载春还”,出句使用了设问句,自答“我欲载春还”,这个“春”,是春天的气息,还是梨花的芬芳,还是采到的春风?也许全都是。

五律作为律诗,虽然有八句,却只有四十个字,篇幅不大不小,对仗又比绝句要求精研,特别是句子中字数越少,平仄把握难度就越高。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句式的组合上是下足了功夫的。须知,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相比较,少了十八个字。因此,五言诗在音律节奏上,就显得拘促,只能采用212结构或221结构。作者能把五言安排得从容不迫,造诣很深。格律诗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提炼加工,选择符合诗人立意的意象组合,经过遣词造句,形成反映客观事物和诗人情感的意境。诗人选择的意象客路、香山、行舟、黄水、梨园、花影、草径、雪泥、足印、玉篇、我、载春等,经过组合就枸成了一幅客路行舟、洁白雪海、花影攒动、鞋粘雪泥、追思怀古、巧琢诗篇、满载春光回还的采风的动画图像,满足了读者对南长滩好奇的解读。

余秀玲女士是西夏诗词学会的负责人,2017年她作为西夏区政协委员撰写了《关于在银川市西夏区创建中华诗乡的提案》,受到西夏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启动了创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2019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西夏区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填补了宁夏空白。而作为诗人,余秀玲女士在诗词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影响力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