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心中的月亮
文/川石
假如人能活百年,且有四分之一的机会,能够欣赏到十五的圆月,那么,人的一生大约会遇到三百次"举杯邀明月”的夜色美景。但是,生活忙忙碌碌,工作紧紧张张,心情喜怒哀乐,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与天地共鸣,与星月同欢,融入并享受那月光朦胧、夜色恬静之美的时间,却十分有限。能够将恰似"白玉盘"的月亮,深留心底的记忆之中,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闲暇之余,我回味几十年的岁月,倒有那么几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景,如诗如画般的感人,时常浮现眼前。
童年时随外婆回到故乡,在地处豫北的宁静小村庄里住了几年。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麦田碧波荡漾,村庄绿树掩映,小桥流水环绕,飞鸟啼鸣树梢,尤其是夏季的月夜美得让人陶醉。
记得有年暑假,因为白天高温难奈,大人们头顶烈日田间劳作,于是晚上安排孩子们干点零活,给家里挣点工分。有一天吃过晚饭,我们十多个孩子结伴而行,到几里路外无法种庄稼的一片洼地,去给生产队割喂牛的青草。
大约恰逢阴历十五,出了村庄月亮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黄里透红金光灿灿,又大又圆又亮,周围是满天闪烁的星斗,银色的月光下村庄、田地、溪流、小路若隐若现。耳畔蝈蝈、蛐蛐、蝉儿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优美动听的夜曲。走在田间小路上,阵阵凉风吹过,遍地半人多高的玉米叶子"哗啦、哗啦”地作响,如同在向你亲切打招呼,远方偶儿传来几声鸟啼犬吠,使得夏夜更加如梦如幻、恬静迷人,仿佛漫步在童话世界里一样。
十几个孩子结伴而行,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夜莺,完全忘却了生活的贫困和劳作的辛苦。到了青草繁茂的洼地,大家弯腰忙碌起来,随着镰刀寒光闪动,柳条筐被青草塞得满满,直到月上头顶,我们才踩着月光夜色,背着沉甸甸的筐子回到村里。童年岁月早已远逝,可那轮又大又圆又亮的金灿灿的明月,却一直留在了我的梦里。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