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夜 吴 歌 两 首
七 绝•抚 古
吴山青青吴水碧, 吴钩折尽吴人泣。
吴中儿女唱吴歌, 一窥弯月泪如血。
译 诗
吴地的山依然苍翠青郁,吴地的水依然澄碧清澈
可吴国战败吴王夫差自刭,哀伤的吴人无不掩面哭泣
吴国的青年男女再也无心去唱优美动听的吴歌了
夜晚,只要抬头见到夜空中如吴钩般弯弯的新月呵
他们便会想起亡国之痛而伤心,泣泪如血

七 绝•吟 今
自古吴地多才俊, 松风竹节皆奇清。
梅菊羞罢兰莲笑, 吴娃拈花拂柳行。
译 诗
自古以来吴地人才济济,灿若星辰
这些胸怀文韬武略的志士才人,个个情操清雅
如松柏之傲岸高洁,风骨出众,高风亮节
又如清竹之挺拔向上、正直不阿、节操坚贞
(千百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而今的吴地
更是人才俊彦层见叠出——)
傲雪凌霜、高洁不屈的梅花菊花娇羞地刚刚开罢
清雅芳洁的兰花,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般的莲花又相继展开秀丽娇美的笑颜
今天,如百花竞放的吴地才俊们
正微笑着在和煦的春风中拈花拂柳
信步行走在阳光明丽、大好的春色之中

[释注]:
*拈花一一佛家语。“拈”,读nian,不能念成zhan。喻对禅理有了透辟的了解。
*柳 —— 柳色,喻无边春色。
*拂柳行 —— 喻吴地才俊在春色满园的美好时代,尽情奉献自己的才华与时
俱进,奋力前行之意也。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载:“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
华(花),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
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世尊言:‘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即付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
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宋 .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载:“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石城吴钩乱弹曰——
“迦叶微笑”,乃因他对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所示之禅意已经透彻了解,有所领悟,故会心微笑。
今人对“拈花”之比喻义,已有“彼此会心或默契”之新意。诗中 “拈花”
之意,乃谓今日之神州大地一片春色。吴地才俊充份意识到自己生逢其时,正
是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故皆相视会心微笑,争相奉献才智,与时俱进。



个人简介
石城吴钩,原名刘刚。人生座右铭: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处世,堂堂正正立身。
求学、从戎(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三团),学习(南师大)、教书。先后在中学、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之邀,讲授文学赏析、古诗词文。现退休,读书,笔耕,操琴。诗文散见于报刋.新浪博客、大地菲芳文学微刋、今日头条及卓芒文学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