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喋血渡口||记后梁庄战斗
文•朱学钊
雄伟壮丽的三河闸,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洪泽湖与三河的连接口上。它是横跨三河的交通要道,连接蒋坝马坝的枢纽。
解放前没有三河闸,这里是一个渡口,是南北交通咽喉,漕运码头的要道,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渡口北是蒋坝古镇,水陆交通交界口,商贾云集,繁荣异常。
战乱期间,北方有乱,河北人从此逃反(躲灾称逃反)到河南。南方有匪,河南人从此逃到河北。因此此渡口也是当地人民生命线。后梁庄就在渡口边。
1939年8月21日,日本鬼子从此渡口攻克蒋坝,火烧蒋坝七天七夜,所有商铺民房无一幸免。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车载马驮,被洗劫一空。城隍庙、土地庙、观音寺焚烧殆尽。来不及逃走的青壮男子被抓去修筑工事,青年女子被幽禁奸婬。一时间几乎家家披麻戴孝,丧子丧妻,哀嚎遍野。家破人亡不胜枚举。从此蒋坝萧条冷落了。此渡口被敌人利用,成了罪魁祸首。
解放前夕,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在河北河南两岸长期对峙,拉锯式战争持续不断,两党为控制这条交通线在渡口展开。
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渡口附近的周集建立了乡政府,拉民夫修工事,筑碉堡,民不聊生。城墙宽厚坚固,堑壕深不见底。国民党为了维持政府政权,控制地方势力,以切断我军三河南北交通线,调遣一个连(一百多人)进驻后梁庄,造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对我军行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是年5月下旬,我军34旅102团派一个营奉命拔掉这颗"钉子",为淮海战役,大部队南下扫除外围障碍。28日,该营从金湖吕良出发,于傍晚时分到达蒋坝的彭城岗,经此渡口乘船到三河南岸,战斗方案有条不紊地悄悄进行着。部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潜伏到后梁庄南面的许庄伏击增援来敌,一部分负责端掉伪乡公所,还有一部分主力负责歼灭后梁庄驻军。
当天晚上,解放军在地方游击队带领下,速迅包围了国民党乡公所。周集乡乡长鲍青年在睡梦中被活捉。恶霸潘长高被就地镇压。
为了打好这场歼灭战,部队主力悄悄包围了在后梁庄国民党驻军,从西南、东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晚七时许,西南方向解放军摸掉敌人的岗哨,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敌人,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过半。而东南方向地势开阔,没有掩体。敌人凭借早已构筑好的防御工事,战斗十分激烈,敌人被打得焦头烂额,抱头鼠窜。黑暗中敌人残余力量窜进民房负隅顽抗。这时只要一包炸药炸开围墙,敌人就会灰飞烟灭。而解放军为了保护老百姓生命,为了保护民房财产不受损失,死死困住这股残余力量,向里面喊话,劝其缴械投降。而这伙顽匪龟缩在马家大院,利用解放军一切为人民的心理,作困兽犹斗,等待援兵施救。
后半夜,盘踞在马坝方向的老奸巨猾的国民党援军暗暗行动着,他们绕过埋伏在许庄的解放军,从东南方向的一条深涧偷偷摸进后梁庄。天蒙蒙亮时分,突袭解放军,和里面残敌内外夹攻,打了个解放军措手不及。排长张金武带着一个排浴血奋战,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可敌人也是亡命之徒,又撂下几十具尸体,还剩十八个残兵败将冲出包围圈,在援兵强烈的火力保护下夹着尾巴逃跑了。
这次后梁庄战斗,歼敌90人的国民党正规军,可张金武等二十七名战士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在战斗尾声中倒在血泊中,他们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灵魂却永远留在三河渡口后梁庄这块土地上。
1958年盱眙县政府为了纪念这些烈士,在三河渡口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当地德高望重的书法家寻方舟老先生在纪念碑上正面题写肃静、整齐和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碑后铭文后梁庄战斗事迹。三河烈士墓也自然形成了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2年马庄乡对烈士墓进行整理修缮,并请现任县委书记陈伟题词:永垂不朽
2002年观音寺镇投资80万元对烈士墓全面整修成现在规模,并设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观音寺党校校长 石光辉
退 休 教 师 朱学钊
202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