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8年开始,我一直在鼓舞并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公益行业,还提出了公益行业是社会职业“蓝海”的概念,希望更多人加入公益行业,推动社会变革。但这两年也不断有人告诉我们,说社会组织变得越来越难做、越来越不容易,说公益行业并不是蓝海而是快成死海了。
从全国各地注册“社会组织”的难度,就能充分感受到行业的寒冬。在北京你想做一家企业,今天花点钱就能马上操办成功。但是如果你想做一家社会组织,别说注册了,就是“买”一家,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万。
一方面是社会组织无法成立,另一边又是民政部相关部门动不动就公布这个非法组织、那个非法团队,还到处规范所谓的大型机构二级机构。
其实纵观这些被公布的“非法”组织,真正从事非法事业的极少,大多是一些公益从业者因为身份不明朗而给自己取的“名字”而已。我今年感触最深的是某城市将 “跑团”这种形态都定性为非法组织,要求其自行解散。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
这两年部分地区民政公益创投、专项购买服务,虽然这些政府采购经常将公益组织视为“廉价劳动力”,但是从政府资金体量上来说,的确是“有利可图”。一些拿着政府所谓的公益孵化资金的孵化组织,其实几乎孵化不出什么社会组织。能到处拿到政府的资金,继而成功将自己孵化出壳的组织,这些不过是占了早期先发优势的便宜而已。随着政府被这样的组织“欺诈”多了。也变得精明起来,所以显得社会服务不好做。
一些商业组织也开始批上公益组织的皮,来抢食政府采购这个饭碗。部分社会组织毫无抵抗能力,几乎只能败退,甚至到了连拿点政府的“蝇头小利”、做“廉价劳动力”也不得的程度,就更加悲观和无奈了。
好的公益
一批社会企业的倡导者,动不动拿着“商业是最好的公益”这种毒鸡汤,来诱惑社会组织成员,天天谈可持续化,日日讲正向现金流,让年轻的伙伴觉得,商业化才是社会组织的出路。这些都是因为中国公益组织发展太快了,步子迈的太大了,导致了在这个过程中,不健康、不合理的现象出现,破坏了中国公益行业正向的可持续发展。
或者说今天的中国公益行业病了,而这个病灶在于做公益不众筹。
我这两年见过好几家生机勃勃的公益组织,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着力于公益众筹的。这些组织蓬勃的原因,众筹只是表象,真实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做公众期待他们去做的公益方向,并且呈现了丰硕的成果。
社会上有大量公众需要而政府无法解决、商业不愿意解决的问题,堆积的如此之多,我们社会组织的生存之本非常丰厚。在时代发展之下,多元社会蓬勃兴盛,社会问题和少数人群急剧增加,在大一统的社会价值观下,给公益行业留下了充分的土壤。从政府购买的兴起,从商业组织介入,明星的参与,以及蓬勃兴起的公益周边,都无不预示着公益大环境的孕育。
中国公益的衰弱,只不过是被政策强压下的假象而已。
公众筹款
对于社会公众筹款的乏力,是这个行业看起来不行的重要原因。尤其一些常常发声的“公益前辈”,这些早期的所谓公益前辈们,本质上是没有“众筹”的。哪怕一些号称通过公众筹款的组织,他们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这个行业早期发展阶段,实在没有什么好公益项目,他们捡到了钱而已。他们的组织上、形态上,也几乎没有想过为“公众”、“捐赠人”、“支持者”们工作的服务精神。比如著名的XX工程,是举国之力推动起来的。比如著名的XX午餐,是公募平台导流加持起来的,比如著名的捐赠额前列的XX基金会,是交易而来的支持。
这些老前辈们一直无法给予有效的公众筹款推动。如何判定呢?就是他们此前看似筹到款,后面就再也筹不到了,因为不掌握为公众服务的基本理念。
新时代的年轻公益从业者们,也有一批人不愿意开展公众筹款,原因不外乎就是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平台在人员经费上的“斤斤计较”。我们团队一再强调我们做社会服务,绝非“物资的搬运工”,我们需要使用专业的人才,来解决出现的社会问题。我们首要筹集的就是专业的、精干的公益从业者。
但是在中国主流合作的公募基金会和腾讯平台、支付宝平台等,都会对于人员经费有极其不合理的限制性要求。这里很多要求都不符合公益原理,完全是对相关法律不了解导致的。比如到今天,一大堆公募基金会和平台认为社会组织管理费只能10%这种荒谬的认知,将对公募基金会的要求,套用到社会组织上。也只能证明这个行业有些从业者水平十分低下,指鹿为马,拿着鸡毛当令剑。
但凡这些人去认真翻看一下相关制度就知道并不是这样。但是在现实中,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平台的“霸权”,导致一大批致力于从事公益筹款的团队,无法通过公平的交流获得正常的支持。
这几年我们推动的一些伙伴反复告诉我,他们捐赠人都愿意支持他们工资。但是因为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平台不同意,导致他们只能将公开募捐变成私下募捐。
这些种种情形,导致一批有旺盛活力的公益团队转投商业怀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伴侣动物领域“流浪猫狗”,在中国有一大批救助流浪猫狗的公益行动者,使用者XX筹这样的非公募平台,开着微店,开着淘宝做公益。但是对外要么是公司要么是个人,而坚决不愿意走正规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平台的道路。这些都是被“异化”的结果。这样的异化导致会有人感叹,在中国做公益,要么走政府道路,要么走商业道路,认为社会组织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是,新共益团队从来不这么认为。
因为我们是一个完全依靠公众筹款社会合作的团队。我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公众对“真公益”诉求。这两年我们最大的合作伙伴——一些做义工旅行的组织,反复告诉我们,他们跟我们合作是觉得我们是在做真的公益事业。他们不愿意跟那些没有追求的公益组织合作。我们也反复收到捐赠人反馈,他们看到我们推动的公益项目,孕育着真实的公益使命和追求,有他们期待的美好结果的诞生。
更加明显的是我们接触到大量的商业组织要做公益,不管是腾讯、阿里、百度、京东这些互联网企业,还是平安、石油、地产、重工等传统企业,还是我们认识小的商业公司,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他们愿意支持公益,为了公益他们愿意做出很多的让渡,甚至连小卖铺都愿意为我们贡献力量。
虽然我深知有部分商业组织真心想要完成社会责任,有部分就是“利用”公益,但这种利用也充分证明了公益时代的到来,公益具有巨大的价值。更何况一批富豪都在不断标榜自己做公益,我无数次听到有捐赠方代表对我说,人家愿意捐款,就是没有好的公益项目。随着时代文明进步,如果有钱人不做公益,就像早期的暴发户不买名牌一样让人耻笑。这种社会风气的孕育一定会让社会捐赠大爆发。但前提是我们的社会组织能够充分的表达,
尤其这两年,我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公益的高度追求。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大量明星粉丝团,到处为自己的爱豆捐款做公益。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风向标。这些年轻的粉丝早已深知,爱自己爱豆的方式,就是为他做公益。
这是时代巨变的力量,这使我感受到我们中国公益,一定会走向时代文明前列的最大信心。我们国家年轻一辈已经有这么崇高的认知,我们公益行业从业者只要积极参与到这个社会浪潮中,做公众希望我们做的公益,就一定会收获时代的支持。
因此,我们对社会组织的全面爆发充满了信心。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社会组织大有可为,我们充满热情的邀请更多人加入公益行业。(来源:新共益 林启北)
洛宁县珍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政府分忧、为大众服务;友爱互助、助人自助、共同成长;关爱生命、奉献社会;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发展。
一、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化社工咨询、辅导和各类社工服务。二、开展社会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组织宣传、培训与服务、学术交流四位一体,致力于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三、承接政府、企事业单位、基金会等组织委托的各类社工服务项目和其他社会服务项目。四、管理本中心社会工作自愿者团队,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洛宁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电话:18039584455 1321365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