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说茶

文/屈军强

品茶是种雅事。
雀舌,龙牙。斗品,团香。竹间采,山谷寻。喝茶,一壶春雪,两腋清风。" 龙井"" 毛峰"," 竹叶青" 碧螺春",你品润喉,我喝洗心。

文人雅士喜品茗,郭沫若既喝茶,又擅长写茶诗,题茶字,就连剧本中都有许多茶的情节,他11岁就写下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
佳句。作家巴金品茶但不讲究,他喜用白瓷杯喝茶,且爱把茶叶放在书柜里,冲泡时便多了油墨的味道。作家老舍认为,喝茶是一种艺术。他常常一边品茶,一边写作,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都不忘带上他喜欢喝的茶叶。一茶一人,一景一情,馨香悠悠。

余喜欢喝茶,因为茶可清心沁脾,防病健身。品茗、读书、听曲、赋诗、写字、吟红,通过茶艺能达到修身养性,体味真道的目的。茶道,古典,蕰藉,内敛,提神,醒目,涤烦,弘扬着德、诚、善、真、廉、美、和、敬的精神。历代文人大家对品茶有许多佳联:"泉从石上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人品佳茗,道茶艺,说茶典,议茶德,明茶理,君子不可一日无茶。平日里,我坚持饮茶,冬喝普洱,夏品龙井,平日待客用上等好茶。茶、水、具、味、缘,温润可感, 味纯同乐,啜茗抒怀,真妙无比。 许多书友围座品茗,谈古道今,古言陆游、苏轼,今
忆墨客笔友,赋诗赏美,情境盎然。和之交,诣之融,茶之精神,人之魅力,让人终生难忘。
烟粒,绿华。活水,新泉。僧分三等,州号六安。陆羽著"茶经",卢仝"七碗茶"。"吃茶去",让人开悟清凉。"上茶来",使君润心提神。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茶平不傲。"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喝什么茶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的心境和喝茶的对象。余以为,喝茶是喝天地精华,喝沉浮自在,喝先苦后甜,喝知足感恩。"宁可三餐少酒食,不可一日无茶饮"。
六羡九难,鱼眼松声。一壶泛绿,数杯含黄,真香啊!茶融入水,水走向茶,包容共处共享苦难幸福,值得我们思考!水茶,空间,翻腾,
淡雅,芳气,快乐,生活也是如此,仿佛茶水人生。
喝茶,知情知理知生活。
听曲,乐心乐身乐幸福。
"趣言能适意, 茶品可清心"。
思茶境心语,和、静、清、寂善,品茶之魅力,叠翠,热烈,舒展,取烦,沉静。
品茶读书,有味!
品茶赋诗,见情!
品茶书画,出趣!

夏雨沉思

文/何俊峰

昨日,落在曲江的夏雨,总是用神奇演绎着岁月的起伏跌宕,用清澈诠释着时光的缠绵缱绻。没有一种文字可以充分描摹雨的轻盈飘逸,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完全表述雨的清新馨香,没有一种感受可以尽情诠释雨的温婉柔软,没有一种笔墨可以透彻渲染雨的空灵曼妙。那种万物清新明澈的味道,那种世界清醒激荡的样子,那种生命愉悦欢欣的感觉,总能让人把喜悦沁上眉梢,把舒畅浸入心扉。我喜欢雨,连散文集的名字也《故乡听雨》,雨是我心底始终不改的初衷,陶醉雨,是我身心经久浓酽的享受,迷恋雨,是我魂灵永恒铭刻的痴心。

雨,是一种呢喃的心语,一种缠绵的倾诉。雨总是用柔情诉说着生命的韵味悠长,用温婉吟诵着生活的情趣盎然。那些喧嚣和纷杂,那些尘怨和旧恨,都瞬间被隔离洗涮干净,内心变得一片宁静祥和,丰盈充实,焦躁的心情清明透亮,枯萎的心田湿润酥软。在曲江南湖,看一眸雨的缠绵,就有一种清晰又朦胧、酥痒又舒适的冲动;撷一滴雨的柔软,就有一种清新又沉醉、清凉又温暖的依恋。盛夏听雨,一如听见佛殿莲座前的梵音,想起菩提树下的偈语,心灵就会像雨一样飘逸放逐,如置身于超尘脱俗的仙境。

雨,是一种有感情的文字,一种有色彩的音符。雨总是用情愫传诵抑扬顿挫,用幽梦晕染诗情画意。雨中漫步,一摞摞隽永的妙语连珠,一叠叠馨香的绘声绘色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顺手去捡拾,去品味。雨总能解开尘掩锈封的心锁,打开寂关寞闭的情门。那情感的触摸抚慰,禅意的浇灌滋补,揉皱了水面,浸红了枫叶,淋艳了花朵,洗净了灵魂,好一幅独特的风景。有雨的日子,在寂静处悉心聆听,耳膜一定不会被喧嚣嘈杂的世音分隔,听见天籁的声音。岁月,迷乱了雨的轻盈温柔;时光,饮醉了雨的浓酽湿润,有雨的日子真好。

村居

文/胡云波

家住秦岭下
早起鸟啼先
帘开山迎面
风清心自宽
夏走人不觉
秋来听蝉言
眼下雨过后
催肥莫迟延

作于 2021.7.3眉县

黄山,龙骏家园诗意

文/何俊锋

黄山,古徽州,素有“书乡”、“茶乡”之称,华东第一仙境,是康养的天壹。这里的古村有诗情,这里的田园有画意,烟雾缥缈中的白墙青瓦,家家户户晒秋的五颜六色,这里的秋色,绚烂了一片天地,演绎着最有人情味儿的秋。秋天来黄山,看徽州,住龙骏家园,逃离喧嚣,皈依田园,来一场心境的跋涉,觅一处宁静的港湾,让身心沐浴在秋色晨曦,和泥草清香交融的乡野里。

潜口民宅,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徽州古镇的模样,秋风吹来了明艳的色彩,为这个淡雅的小镇,增添了动人的旋律,一条小河,绕村流淌,傍水建有典型的徽派民居,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村中保留下来的还有四处明代的民居,和数十处清代的建筑,它们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霜,至今还保留着那古朴的模样,漫步在古村落的小巷,仿佛穿越在时光长廊,岁月在白墙上留下了痕迹,太多故事尘封在它的记忆里。

在西溪南,见证岁月的古屋、古树,在这里,时间悠长,村前流水潺潺。听着水声,令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躁。入秋的湿地,更有古村落的原始味道。站在小桥远眺,古树在斑驳的阳光若隐若现,呈现着满满的秋意浓。粉墙黛瓦的建筑相互辉映,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美不胜收,金黄的杨树,挂在枝头的红灯笼一样的柿子,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油画,藏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秋。

在古徽州,看黄山美景,山水田园与徽派民居完美融合,青山环绕生生不息,这里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长长的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那承载着泥土深情和令人喜悦的大豆、玉米、花生、辣椒等,陆续出现在晒匾之上,五彩颜色演绎着秋天丰收的喜悦,色彩斑斓的作物,衬托着徽派古建筑白墙青瓦、青山绿水,层层叠叠的民居村落,形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昭示着生活红红火火,让人顿悟,平淡安逸才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龙骏家园的秋天,有着不一样的美丽,晨雾笼罩下的小桥流水,独栋别墅,安宁静谧,清晨的太阳,伴着叽喳的鸟鸣缓缓升起,阳光穿过晨雾洒向地面,一不小心,仿佛走进了油画世界,这里好一切景致,皆由点线面构成的天然美景,犹如进入童话世界,如临仙境,在光影流转、云烟轻绕中美得如梦如幻,这座隐匿在大自然中的康养小城,如一坛千年的窖藏老酒,一旦掰开朴实无华的封盖,立即浓香四溢,醉美家人。

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