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的向她介绍:目下是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拿事,其他人不见都可,但不能不见她。果然见了凤姐后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贾府。这是一进荣国府。
过了些时间,刘姥姥带了些自产的瓜果蔬菜,来到荣国府。贾母见了特别喜欢,乡村产的瓜菜野味,城里人很少吃,觉得新鲜,加之刘姥姥见多识广,贾母爱和她说笑;刘姥姥把自己经过的,听过的,连编带造,讲了很多故事,那些少爷、小姐们也都爱听,特别是宝玉,听后,不停寻根追底。凤姐见贾母、宝玉高兴,也把刘姥姥高看。
刘姥姥要回去了,贾家给了她青纱、月白纱各一匹,茧绸两个,两匹绸子,一盒各样小饽饽,一袋果子,两斗御田粳米,一百零八两银子。让她回去做小买卖,置办房地产。鸳鸯还把自己两件棉袄,两条裙子,四块包头,一包绒线给了她。二进荣府,满载而归。
贾母冥寿,刘姥姥三进荣府,巧遇巧姐遇难,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被狠心的狼舅奸兄,企图卖与六、七十岁的外地王爷做妾。刘姥姥胸有成竹,献策“走为上计”,和平儿一起,把巧姐用车拉到庄上,避过灾难后,为其择偶周家,让其终生有着,这真是“巧得遇恩人”。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头次认门,二次是交往,三次是回报。她一进荣府时贾府还处于相对兴盛时期,二进时,贾府虽说架子未倒,但危势已露,三进时贾府处于衰败时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小小人家的小小老百姓的品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片痴心,心诚相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巧姐终身靠给了她,这连王熙凤怕是她生前没有想到的吧,尽管王熙凤生前有托,但只有那平凡的村妇,才能把她的交代落到实处。
秦可卿倒下头,王熙凤就早有打算,借机一展“才华”。她想:宁国府一向管理松散;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用度过费,滥支冒领,四是分工不明,苦乐不均,五是下人豪纵管束不力。
王熙凤未到任之前,宁府总管赖升就预先打招呼:“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若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小心伺候才好。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十四回155页)
次日卯正二刻,凤姐像军队出征前一样,点兵点将,并训斥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置。”(十四回155页)
点名完,凤姐开始分派任务:先点二十人,分成两班,每班十人,负责亲友来往茶水;又二十人分两班,每班十人,专管本家亲戚茶饭;四十人分作两班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举哀。点四个人专在茶房收管杯碟茶器,少一件,四人分陪。四人管酒饭器皿,少一件分赔。八人管收祭礼,八人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扎;二十人轮流上夜,照看门户、监察灯火、打扫卫生。明确某人管某处,各处桌椅古玩,痰盆掸子,一草一木,或丢或坏,负责看守的赔补。赖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偷懒、赌钱、打架、拌嘴,立刻查办。赖升殉情,一样惩罚。宣布:卯正二刻点卯,巳正早饭,午初二刻领牌回事,戌初烧黄昏纸。
王熙凤在宁府,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宁府的人也知道她厉害,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懒。王熙凤思路清晰、分工明确、纪律严明、执纪严格、杀伐决断,是她能在宁府干脆利落地把丧事处理的有条不紊,使事圆众服的主要原因。
贾琏的奶妈赵嬷嬷,为给两个儿子(天栋,天梁)谋些事干,到荣国府去找贾琏和王熙凤。闲谈中,提到元妃省亲的事,引起赵嬷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说起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仿舜南巡的事来: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江南甄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十六回182页)凤姐接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说,也是这样的。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样富贵呢?”(十六回182页)赵嬷嬷告诉凤姐“……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十六回182页)
这里说的南巡之事,应当是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努尔哈赤作为开国元首,创天下,谋江山,建国立业是主要任务,哪有时间,哪有心情去巡幸?查史康熙曾六次到过江南,接驾四次是曹家而不是甄家。
康熙1662年执政,第一次南巡是在1684年,就是执政第23年,二次1689年,三次1699年,四次1702年,五次1705年,六次1707年。康熙逮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内外形势大变,权威大树,为他安然出巡,鉴定了基石。在政权稳固后,一不怕宫廷政变,二不怕民心不服,三不怕朝臣指责,四不怕地方官员欺哄。
作者把南巡安排在太祖身上,和康熙相隔两代人(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这样可以淡化对康熙的不良影响。尽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治理水患,整饬史治,体察民情,但地方官员,粉饰环境,借机贪腐,接待宴请,前呼后拥,浪费奢侈,乱支冒领,拿纳税人的钱买“虚热闹”,在群众中影响是恶劣的,可怕的。
(十五)贾琏眼中的王熙凤
贾琏与多姑娘偷情后,多姑娘剪下一绺头发留作纪念。回家后平儿收拾东西时发现。
不多事无妒心的平儿,把事情并没有告诉凤姐,而是直面贾琏。贾琏知道若被凤姐发现,场面不可收拾,便从平儿手中把头发抡过去,塞进脚上的靴子里。
贾琏感平儿掩饰“头发”,一时动情,便上去搂住平儿求欢,平儿挣脱跑到门外,说:只图你舒服,叫她知道了怎么办?贾琏道:你不用怕她,那一天我性子上来,须把那“醋罐子”打烂不可;她平时防我,像防贼一样,只许她和男人说话,不许我和女人接触,心里随便猜疑。她和小叔子,侄儿,大的,小的说说笑笑怎么都行。平儿解释说:她防你使得,你醋她使不得,她不笼络人,怎么使唤?你一行动就操的坏心,连我都不放心。
贾琏是个色狼,只想自己纵情淫乐,不许别人议论指责,把妻子看成“醋罐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王熙凤对贾琏谨防慢防,防不胜防。怕自己男人和别的女人交往是女人的通病,但真正把男人看住的有几个?王熙凤也是一样――操闲心。
(十六)看似无意实有因
薛宝钗生日将临,凤姐商贾琏怎么操办?贾琏的意见是按照黛玉生日的规格就行啦。凤姐告诉贾琏,宝钗是将笄(音吉:是一种首饰。女子到十五岁订婚以后方可戴)之年。二人统一口径,要搞得比黛玉生日丰盛些。
为此,贾母捐银二十两,让凤姐去办理。贾母立了标杆,其它人少不得也要出资相陪。凤姐开玩笑说贾母:“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 “谁不是你老人家的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哪些东西只留给他…”(二十二回251页)王熙凤的意思是:老人家有的是钱,要么多拿些,二十两不够,你把钱留下来给宝玉,我们还得陪你再出钱。
二十一日,宝钗过生日,在贾母院子内搭起台子,新排的小戏,昆、弋两腔都有,几桌酒席,除薛姨妈、宝钗、湘云、黛玉之外,全是家人。
饭后演戏,贾母让宝钗先点,之后其他人也各点了几出,热热闹闹,为宝钗的生日,齐贺共庆了一天。
贾母捐资为宝钗过生日,是首开先河,前无仅有。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从血缘上说,要比王夫人(贾母儿媳妇)之妹薛姨妈之女薛宝钗近些,而且林黛玉是失去了父爱,母爱的孤女;宝钗来前,黛玉早在贾府,但从未见贾母亲自为黛玉过生日,也没见过有过任何特殊照顾。
原来在贾母心中,宝钗是个稳重和平的孩子,很懂事。宝钗对贾母的爱好,兴趣了如指掌,深得贾母欢心。尽管她与贾母相处的时间没有黛玉长,但她善于观察,功于研究,给贾母留下了深刻印象。贾母心中的宝玉的妻子,就是宝钗型的,这是深层次的原因。
(十七)贾芹赴任水月庵
铁槛寺是贾府的家庙,是停灵办丧事的地方。玉皇庙和达摩庵两处的十二个小沙弥(即小和尚。佛教中对年龄不足二十岁或初出家人的称呼)和十二个小道士从大观园挪出来移居铁槛寺水月庵等处管理。
贾芸早就找过贾琏,想要找个差事干。贾芹之母杨氏也想为儿子谋个事情。凤姐见杨氏平日在自己面前百依百顺,便答应了杨氏的要求。
小沙弥,小道士搬迁的事定下来后,贾政交贾琏去实施。凤姐知道后,要贾琏把管理沙弥,道士的事交贾芹去办。当贾琏提出贾芸三次求他,想把……,凤姐立即告诉贾琏:娘娘(元春)要求大观园东北角种植松、柏、花、草,到时让贾芸去管工程。贾琏便依了凤姐,在贾政那里,把事情安排给了贾芹,让他总管尼,道,僧事务。
水月庵离铁槛寺很近,又名馒头庵。二十四个小沙弥,小道士迁居,部分被安排在水月庵。凤姐把贾芹叫来,写了字据,贾琏签字后,提前支了三个月的费用――白银三百两。贾芹安排二十多人,喝茶,雇车风风光光上任去了。
时隔不久,荣府看门的小斯,发现门扇上有帖子,用手去揭,但由于沾的牢固取不下来,小斯只好边抄边用水去洗。这时,一个名叫李德的人也拿着一张和门上一样的帖子让小斯看。过了一会儿,贾蓉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二老爷密启”(九十三回1213页),贾政打开一看,是一张无头榜。内容与门上帖子相同,内容是:“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弟子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贾政当时就气得头晕目眩,命小斯不许声张,到两府附近寻找,把所有无头榜帖子通通揭下来烧掉,命管家赖大,去水月庵把那些尼,道拉回府,并交代:对外就说是宫里传唤。
原来芳官出家水月庵后,贾芹多次招惹,不能得手,于是便移情尼道,很快就勾搭上了沁香,鹤仙两人。这天,贾芹正与众尼道饮酒狂欢,门上人传,府里派赖大来有事。赖大进了水月庵,二话不说,把那些女尼女道,一车押了回来。
贾政因部里当班的张老爷有病让他去补班,便把“水月庵事件”交贾琏全权处理。贾琏与赖大商量,要设法庇护贾芹,便把贾芹叫来,嘱咐他:无论谁来过问,都要一口咬定没有此事。
为推卸自己的责任,贾琏把事情向王夫人作了汇报。经王夫人同意,把贾芹的事巧妙掩盖起来,二十四个尼道被遣乡还俗。
一场自编自演自导的“双簧”剧演完了,期间,贾芹的豪纵放任,贾琏的徇私顾情,王夫人的官僚作风,贾政的失察不担,把一桩在外影响恶劣的事件,从内部掩饰起来,这种“掩耳盗铃”行经,为贾家的衰败埋下了定时炸弹。
(十八)群芳艳聚大观园
元妃省亲回宫,回想大观园景色别致,山水奇特,她走后父亲肯定把园子封锁,作“文物”保存看护,那样就白白浪费了。况且姊妹中能诗会赋的大有人在,何不让他们进园居住,不致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楼阁空竖,鸟兽闲食。因命太监夏忠下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二十三会265页)
贾政接旨,急忙派人进园打扫,收拾增补用具。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元妃怕冷落了他,引起祖母,母亲不欢,因让宝玉同进园去。贾政压根不喜欢宝玉和众姐妹在一处,怕荒了学业,但谕旨难违。
进园后,宝钗住蘅芜院,黛玉住蒲湘馆,迎春住缀锦楼,(后居紫菱州),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廖风轩(后居藕香榭),李纨住稻香村,宝玉住怡红院。除各人的奶娘和常跟的丫头外,再给每人添两个嬷嬷,四个丫头,一同进园侍候。
众姐妹在园中下棋,弹琴,作画,吟诗,描鸾刺凤,斗草簪花,唱歌跳舞,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宝玉除读书写字外,随众姐妹活动,大家都感到十分开心。
宝玉居大观园,是进了女儿国,终日观景、闻香、待花绽放,十分满足。众姐妹正处于混沌纯真,天真无邪之时,坐卧不避,嬉笑无心,时间长了,难免有不尽意之处。茗烟看出了宝玉的心思,到书坊买来赵飞燕、赵合德、武则天、杨玉环“外传”。宝玉如获珍宝。
宝玉生日,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四个大丫环,每人拿出银子五钱,芳官、碧痕、春燕、小红每人三钱,交厨房柳嫂,准备了四十碟果子,一坛绍兴酒,共贺宝玉寿辰。
当晚,待林之孝之妻查房过后,将两个炕桌并在一起,摆上果酒,请来李纨,探春、宝钗、黛玉、湘云、宝琴、香菱在一起,掷骰子,行令,饮酒欢乐直至二更。
李纨离去后,怡红院丫环,回房继续行令搳拳。从袭人开始,轮流敬酒,用琥珀杯满斟琼液,送至宝玉唇边。你五,我六直闹到四更方休。夜深人静,酒足人醉,大家不分男女,和衣而卧,直到天亮。
从大观园到怡红院,洁静之地,朗朗蓝天,纯真雅静,淳朴自然,那是大观园儿女的幸福乐园。
(十九)奴才之间
林之孝是贾府中负责房地产事务的。他的女儿林红玉在怡红院干粗活(打水,扫地),因她是宝玉的丫环(后被凤姐要走),“玉”字冲犯了宝玉,黛玉的名字,因改做小红。
小红丢了绢子,到屋里去找,巧遇宝玉要喝茶,身边无人,小红进去倒茶奉上。宝玉见小红瓜子脸,苗条身段,俏丽甜净,便问:你是我屋里的人吗?怎么没见过?说话间,秋纹,碧痕(宝玉的大丫环)提水回来了,小红就赶忙离开了。
事后,秋纹,碧痕找到小红,问:“方才在屋里做什么?”没等小红开口,秋纹照小红脸上啐了一口道:“没脸面的下流东西!…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二十四回285页)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拿东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她去就完了。秋纹又接着说:“这么说,还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二十四回285-286页)
小红被斥责,心里很不舒服,想起秋纹,碧痕刺激自己的话,对宝玉的热情,冷了多半。回想前几天,贾芸来找宝玉时看她的眼神,她的想法回到了现实――贾芸才是她要接近的人。
小红受凤姐差遣,回来后路遇晴雯,指责她:花不浇,鸟不喂,炉子不管。小红理直气壮的说:二爷说啦,花隔天浇,今日不该浇,鸟我喂的时候你还睡觉哩,炉子的事今天不是我当班,有茶没茶别问我。接着告诉众人,凤姐使唤取东西的事。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了……有本事,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地在高枝上才算哩。
院中桂花开了,宝玉折了两支插在瓶中,一瓶送贾母,一瓶送王夫人。贾母高兴的不得了,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三十七回451-452页)老太太高兴,就赏了送花的丫环秋纹几百钱。到了王夫人那里又给了几件衣服。秋纹回房说起领赏的事,晴雯说:“……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一样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三十七回452页)秋纹道:把好的给了这屋里谁了?晴雯道:我告诉你,难道你退还太太不成?秋纹道:“……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三十七回452页)众人笑道:“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三十七回452页)
到探春房里取碟子,晴雯抡着要去,并说:“虽然碰不见衣裳,或者太太看见我勤谨,也把太太的公费里,一个月分出二两银子来给我,也定不得。”(三十七回453页)
晴雯听说怡红院小丫环坠儿偷了凤姐的虾须镯,病中把坠儿哄到自己床边,抓住手,用簪子戳坠儿的手。以宝玉的名义,把坠儿赶出了大观园。(五十二回656-657页)
晴雯把一碗火腿鲜笋汤端给宝玉,宝玉尝了一口说不错,便把汤递给芳官,要她替自己吹一吹(降温),芳官的干娘何妈(春燕之母)进屋来说:“她不老成,看打了碗,等我吹罢。”边说边去接碗。晴雯立即喊到:“快出去!你等他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五十八回750页)小丫环把何妈推出门,门外等着拿碗筷的婆子笑道:“嫂子也没有‘拿镜子照一照’就进去了!”(五十八回751页)
小丫环小红是粗使的,只能干提水,扫地等粗活,给宝玉倒了一次茶,遭大丫环们的多次攻击;坠儿偷窃是错误行动,惩罚她的是大丫环晴雯而不是主子;春燕之母,连给宝玉吹汤的权利都没有。同样都是干活的,是侍候人的,混一碗饭吃的,为啥那样不相容?寄人篱下同为奴,何必相残相苛求。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袭人有意见,由背地里议论,到当面讥讽,当众谩骂,这深层次的原因是袭人的身份特殊,王夫人早把他当做宝玉屋里的人,月例多他人二两,是姨娘待遇,登上了中层,是主子的奴才,又是奴才的主子,和丫环相比,他是上一层人物。这样,矛盾就是主子与奴才的矛盾,就不难理解。
(二十)元妃赐物有玄机
端午节前,元春从宫中差太监送出白银一百二十两,让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祈雨,祈福,消灾求平安)。
与此同时元妃还借节赐物:宝玉、宝钗是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有细纹的絲织物,是一种象征高贵的丝织品。隨唐时流行女人穿凤尾罗裙)、芙蓉簟(用竹篾编的,有荷花图案或芙蓉花图案的凉席)一领;贾母比宝玉,宝钗多一个香玉如意,一个玛瑙枕;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周姨娘、赵姨娘多一个香玉如意;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只有扇子一柄,红麝香珠二串;李纨、凤姐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接到元妃的赏赐,宝玉惊奇的问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二十八回339页)其实一点没错,夏太监没有拿错,领取之人没有记错,拿给宝玉之人没有传错,件件上边有记号,份份上边有标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怎么会错呢?
元妃对宝玉有特殊感情,宝玉小时,是元春教他习文,写字。若说长子如父,那么就可以说长女如母了。元春省亲时,专叫宝玉去见她,命他近前,携手揽于怀中,又抚其头颈道:比先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元妃赐物,厚钗薄黛,明显是在表达对弟弟未来婚姻的倾向,她或是受贾母,王夫人影响,或是自己心理考量,接受了“金玉良缘”之说。
编后语:本期连载到这,未完待续。请注意查阅下期025《我以我血艳红楼》之[红楼拾遗(红海钩沉)](二十一)收礼不待客~(三十)尤三姐的恋爱观。



作者简介:拜东涛,网文名商山更夫,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生,陕西省商洛市人。一九六八年二月入伍,历任排长、副政指。一九七九年元月调陕西丹凤县武装部,历干事、参谋、部长。一九八六年六月随武装部改制退役。一九九O年上省党挍,毕业后任商洛市文化局副局长、调研员。二O0八年退休。作品:《我以我血艳红楼》、《我以我歌颂石头》,另有少部分诗词及文章。

编者简介:笔名汉上沙,原名陈大清,出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中共党员,一九七六年入伍,服役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一九八O年退役。乡镇公务员退休,现为汉中百利原盛财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国风社陕西分社认证编辑,居住地陕西汉中。饮酒花树下,诗自成两行。

编审简介:张富贵,男,汉族,1955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从事教育、军旅、公安和青海石油党群、职业技能鉴定、人事服务等工作,退休后定居西安。作品见《中国培训》《中国石油》《青海石油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抒心志,言真情,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现为国风社陕西分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